刚果民主共和国世界遗产名录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由于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威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1]并于11月16日在法国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刚果民主共和国在1974年9月23日批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在1979年开始有历史遗迹被列入世界遗产;截至2018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已有5处世界遗产,而这5处皆为自然遗产,还有3处在预选名单内。[2]最先登录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世界遗产为维龙加国家公园,该遗迹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3]近期登录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世界遗产则是㺢㹢狓野生生物保护区,该遗迹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4]目前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世界遗产皆被列入危险名单。[5]

定义

使用下方服务在地图上显示所有坐标: OpenStreetMap
名称世界遗产委员会官方正式名称。[6]
地理位置:各世界遗产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行政区划的位置与地理坐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世界遗产编码、入选年份及对应入选标准:标准(i)至(vi)是文化遗产,(vii)到(x)是自然遗产。[7]
面积:公顷和英亩,如有缓冲区则一同算在内。若该值为0,表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没有公布其数据。
入选年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入选年份。
简介 :各世界遗产的简介,包括入选理由与提名原因。
  † 列入危险名单

遗产名录

名称 图片 地区 入选年份 教科文数据 简介 来源
维龙加国家公园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北基伍省伊图里省 1979年 63;1979;vii、viii、x 维龙加国家公园于1925年成立,是非洲第一座国家公园,其占地面积约790,000公顷(2,000,000英亩)以上,并有着各式各样的栖息地及特殊景观,包括从平地的林沼草原、熔岩平原,到海拔超过5,000米(16,000英尺)的鲁文佐里山脉雪原或是热带草原等等。园区内同时是稀有物种山地大猩猩的栖息地,河流中约有2万头河马居住着;另外在冬季时,远从西伯利亚而来的候鸟群会在这里过冬。受到卢旺达内战影响,大量难民逃至园区内避难,造成伐林和盗猎等案件上升,加上园区管理不善,使得园区生态受到严重威胁,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列入濒危名单内。 [8][9][10]
加兰巴国家公园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上韦莱省 1980年 136;1980;vii、x 加兰巴国家公园于1938年设立,园区内景观包括广大的疏林草原及林地,与河岸两旁的树林及沼泽湿地相互交错著。这里分别为大象长颈鹿河马、以及珍贵稀有的白犀牛等4种大型哺乳类动物的栖息地。虽然白犀牛的体型比黑犀牛大得许多,但牠们身性温驯;目前因盗猎盛行,园区内只剩下约30头栖息著。除了受到盗猎的威胁外,刚果内战也影响到园区生态,导致加兰巴国家公园曾于1984年至1992年间被列入濒危名单内,后因白犀牛保育成效良好才得以除名。然而又因园区管理不善,无法遏止偷猎行为发生,所以1996年时再度被列入濒危名单中。 [11][12][13]
卡胡兹-别加国家公园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马涅马省南基伍省 1980年 137;1980;x 卡胡兹-别加国家公园成立于1970年,园区内拥有广大的热带雨林区,另外还2两座壮观的卡胡兹山别加山法语Biega,这两座山皆为死火山;壮丽且多样的地型造就园区内拥有丰富多样的动物群栖息著。这里是东部低地大猩猩少数的栖息地之一,牠们生活在海拔2,100至2,400米(6,900至7,900英尺)的山地之间,目前数量仅250只左右。由于受到刚果内战影响,大批的难民及民兵拥入园区内,使得盗猎、非法坎伐、人为森林火灾等案件骤增,严重冲击园区生态,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列入濒危名单中。 [14][15]
萨隆加国家公园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楚阿帕省桑库鲁省开赛省马伊恩东贝省 1984年 280;1984;vii、ix 萨隆加国家公园成立于1970年,目前是非洲最大的热带雨林保护区。该公园地理位置在刚果盆地中心地带,由于此处人烟罕至,道路无法抵达该地,仅能透过刚果河流域寻水路进入园区内。这里是许多当地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如倭黑猩猩刚果孔雀非洲森林象非洲狭吻鳄等。由于受到刚果内战影响,冲击园区管理系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列入濒危名单中。 [16][17][18][19]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护区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上韦莱省伊图里省 1996年 718;1996;x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护区于1992年建立,其面积约占刚果东北部伊图里热带雨林英语Ituri Rainforest五分之一;横贯保护区及森林的刚果河流域是非洲最大的水系之一。保护区内栖息著受威胁的灵长类动物、鸟类、㺢㹢狓等。目前估计野生的㺢㹢狓约3万匹,其中5千匹栖息在保护区内。园区内还有不少壮丽的风景,包括伊图里河及埃普卢河(Epulu)的瀑布等。目前在保护区内居住着传统俾格米游牧民族,分别为姆巴提人埃费人英语Efé people。㺢㹢狓野生生物保护区于199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后因受刚果内战影响,保护区内的生态因人为资源掠夺造成严重破坏,隔年就被列入濒危名单中。 [20][21][22][23]

地理位置

预选名单

除已入选的世界遗产外,所有成员国也可以将国内的文物遗产项目提交至预选名单内,任何遗产在列入名录前都必须先入选至预备名单里。[24]截至2018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共有3处历史遗迹在预选名单内,以下为这3处遗迹列表:[2]

名称 图片 地区 教科文数据 提交年份 简介 来源
乌朋巴洼地
Dépression de l'Upemba
  上洛马米省 963 1997年 乌朋巴洼地是由乌朋巴湖基萨莱湖等22个湖沼所组的成大型沼泽地带,此处被认为是卢巴王国的起源地,该帝国兴盛于1585年至1889年间。目前已有多达40处相关考古遗址被发现,但到目前为止仅6处已部分挖掘。这些考古研究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从而让世人了解中非主要民族-卢巴人的历史。 [25][26]
马图皮洞穴英语Matupi Cave
Grottes de Matupi
伊图里省 962 1997年 马图皮洞穴英语Matupi Cave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伊图里雨林英语Ituri Rainforest霍奥山(Mount Hoyo)中,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4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英语Later Stone Age人类在此活动的证据,同时拥有世界上最早将石器加工微小化技术的证据。 [27][28][29]
丁巴洞穴与恩戈沃洞穴
Grottes de Dimba et Ngovo
中刚果省 961 1997年 丁巴洞穴与恩戈沃洞穴位于中刚果省,这里拥有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的石器与陶器等,其年代可追溯至1万8千年前,记录着此地人类活动的历史变迁。 [30][31][32]

参见

参考来源

  1. ^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NESCO. [2010-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7) (英语). 
  2. ^ 2.0 2.1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UNESCO.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4) (英语). 
  3. ^ 3rd session of the Committee (PDF). UNESCO.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31) (英语). 
  4. ^ 20th session of the Committee (PDF). UNESCO.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2-28) (英语). 
  5. ^ 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UNESCO.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30) (英语). 
  6. ^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201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2). 
  7. ^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UNESCO. [201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8. ^ Virunga National Park. UNESCO.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30) (英语). 
  9. ^ 維龍加國家公園-世界遺產.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10. ^ Interview With Emmanuel de Merode, Director of Virunga National Park – National Geographic Blog. blog.nationalgeographic.org. [2017-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美国英语). 
  11. ^ Garamba National Park. UNESCO.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3) (英语). 
  12. ^ 加蘭巴國家公園-世界遺產.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1). 
  13. ^ Gettleman, Jeffrey. Elephants Dying in Epic Frenzy as Ivory Fuels Wars and Profit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12-09-03 [2017-10-06]. ISSN 0362-4331. OCLC 1645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5) (英语). 
  14. ^ Kahuzi-Biega National Park. UNESCO.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3) (英语). 
  15. ^ 卡胡茲﹒比加國家公園-世界遺產.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16. ^ Salonga National Park. UNESCO.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9) (英语). 
  17. ^ 薩隆加國家公園-世界遺產.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8). 
  18. ^ Salonga National Park. WWF.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4) (英语). 
  19. ^ Salonga Programme. WWF.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9) (英语). 
  20. ^ Okapi Wildlife Reserve. UNESCO.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3) (英语). 
  21. ^ 俄卡皮鹿野生動物保護區-世界遺產.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4). 
  22. ^ “THE GREATEST MARVELS OF AFRICA”. Okapi Conservation.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8) (英语). 
  23. ^ Map – Okapi Wildlife Reserve 2. Okapi Conservation.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英语). 
  24. ^ Tentative Lists. UNESCO. [2010-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1) (英语). 
  25. ^ Dépression de l'Upemba. UNESCO.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6) (法语). 
  26. ^ Upemba Depression. Upemba National Park.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1) (英语). 
  27. ^ Grottes de Matupi. UNESCO.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6) (法语). 
  28. ^ Noten, Francis Van. Excavations at Matupi cave. Antiquity. 1977-03-01, 51 (201): 35–40 [2016-11-23]. ISSN 0003-598X. doi:10.1017/S0003598X001005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1) (英语). 
  29. ^ Shaw, Ian; Jameson, Robert. A Dictionary of Archaeology. Blackwell. 1999: 30 (英语). 
  30. ^ Grottes de Dimba et Ngovo. UNESCO.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6) (法语). 
  31. ^ Blench, Roger; MacDonald, Kevin.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African Livestock: Archaeology, Genetics, Linguistics and Ethnography. Routledge: 170. 2006. ISBN 9781135434168 (英语). 
  32. ^ De Maret, Pierre. The Ngovo Group: An Industry with Polished Stone Tools and Pottery in Lower Zaïre. The African Archaeological Review. 1986, 4 (1): 103–133 [2018-07-25]. ISSN 1572-9842. doi:10.1007/BF011170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