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冢敬节

大冢 敬节大塚 敬節おおつか けいせつ ōtsuka-keisetsu,1900年2月25日—1980年10月15日),生于日本高知县高知市,日本医师,专长于东洋医学,传承古方派,为昭和时期汉方医学复兴运动的主要推手之一。1978年获得日本医师会授予最高功勋奖(最高优功赏),奖励其对于东洋医学的贡献,是首位以东洋医学领域获奖的医师[1]

高知·熊本时代

1900年2月25日,生于高知县高知市大冢修琴堂医院。修琴堂是大冢家代代相传的医院。大冢敬节的曾祖父希斋、祖父恭斋(养子,实为希斋兄长之子)、父亲惠迪都是医师,敬节是第四代传人。修琴堂称号取自琴有五条琴弦,正如同人有五脏,琴弦调整好就能谈出美妙的乐音,因此,将五脏调理好就能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敬节中学毕业后进入高知高等工业学校采矿冶金科,因为不感兴趣,在周遭亲友的建议之下,进入熊本县立医学専门学校(熊本大学医学部前身)。就学期间沉浸在诗集的撰写、发表之中,常常熬夜至黎明,因而受失眠、盗汗所苦,求助医专教师也无法痊愈。因缘际会下,得知今村雄久马以坐禅为基础建立的“江间式身心锻炼法”健康训练法之后,却立即痊愈。从此对于学校教授的医学不感兴趣。其后,醉心于净土真宗佛教思想,也影响其后对于疾病的看法。医专毕业后,敬节听从父亲之言,回到高知武田医院任职。当年秋年父亲惠迪逝世,家计落在敬节肩上,隔年与武田医院事务松木福荣结婚,并继承家族医院。[2]

汉方学习

敬节接触汉方的契机是昭和2年由中山忠直撰写的《汉方医学の新研究》,以及汤本求真的医学刊物《皇汉医学》。其后一心钻研中国医学,将自己阅读《皇汉医学》的心得笔记出版《类证鉴别皇汉医学要诀》,此书与原著都在中国翻译、出版,对近代中国汉方有重大的影响。敬节在高知执业时,曾经以汉方治愈痉挛反复发作的半身瘫痪少女,自己也对汉方的疗效深感钦佩[2]1930年时,不顾周遭亲友反对,决议关闭医院,留下妻子及刚出生的长男恭男,独自到东京向汤本求真学习汉方医学[3]。汤本求真属于古方派,在教学上固守古方,有强烈排他倾向,因此,敬节在学习初期强力批判其他学派,后来在权藤成卿的劝戒之下,也与其他学派(古方后世折衷学派)交流。1931年,将家人接到东京,并于东京牛込区船河原町开业,开业前3年患者较少,也利用此空闲时间向汤本借阅藏书。汤本因为防止滥读,除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之外,另外推荐尾台榕堂《类众方広义》、尾台榕堂《方伎雑志》、稲叶文礼《腹证奇覧》、永富独啸庵《漫游雑记》、有持桂里《方舆𫐐》、吉益东洞薬徴》六本入门书籍。此外,敬节经常前往位于上野帝国图书馆,翻阅医学书籍,甚至包含其他学派所著的书籍[2]

汉方复兴运动

基于当时主流医学界对于汉方不甚了解,敬节认为汉方医界必须团结,停止学派的纷争。

  • 1934年创立日本汉方医学会,并且创刊《汉方と汉薬》[2]
  • 1935年矢数道明等人的协力之下,创立偕行学苑,集古方派、后世派及折衷派三派设置针灸药学医学史的汉方讲习会[4]
  • 1936年偕行学苑在拓殖大学开设汉方医学讲习会,讲者包含医师大冢敬节、矢数道明、矢数有道、木村长久,药学家清水藤太郎、针灸师柳谷素灵、以及医学史家石原保秀,隔年1937年改为拓殖大学汉方医学讲座[5]
  • 1938年偕行学苑为了与国际接轨,促进与东亚各国之间传统医学的交流,改组为东亚医学协会,并发行期刊《东亚医学》,为中日传统医学交流的先驱[4]
  • 1941年以拓殖大学汉方医学讲座核心讲师群统整讲座的授课资料、各自医疗经验,出版《汉方诊疗の実际》,打破了以往的流派隔阂(古方派大冢敬节、折衷派木村长久、后世派矢数道明等人)、是最初的流派交流著作[5]
  • 1943年同爱纪念医院设置东亚治疗研究所,由板仓武担任所长、大冢敬节等人担任职员、研究汉方、针灸、徒手治疗药理的治疗方式,研究所因为1945年3月空袭而停止业务[4]
  • 1947年千叶医科大学(千叶大学医学部前身)设立东洋医学自由讲座,由眼科学教授伊东弥恵治担任负责管理,支持着其下的东洋医学研究室及东洋医学研究会[5][4]
  • 1949年,在千叶医大东洋医学自由讲座讲师等人奔走之下创立日本东洋医学会准备委员会,大冢敬节等人担任委员,并在1950年创立日本东洋医学会,发行《日本东洋医学杂志》。
  • 1954年8月,在矢数道明提案之下,东亚医学协会复活,并就任理事长,发行月刊《汉方の临床》,两周刊支持着日本汉方医学尔后的发展。[4]
  • 1957年10月,在津村顺天堂社长津村重舍的协助之下,大冢敬节创立医疗法人金匮会.社团.中将汤大楼诊疗所,是日本最初的汉方医疗法人诊疗所。因为从业医师包含各学派,因此其后也成为东京地区医师的集会场所,并且东洋医学会也将事务所设置在诊疗所内。1959年4月,在中将汤诊疗所内,设置汉方友の会,发行月刊《活》,延续战前拓殖大学汉方医学讲座,在各地举办汉方医学讲座。
  • 1972年,在津村重舍的协助下,以大冢敬节为首,获得厚生省许可,成立财团法人日本汉方医学研究所,第一届理事长为木村忠次,大冢敬节则担任常务理事。
  • 1974年,日本医师会长武见太郎协助下,以大冢敬节为首,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研究所完工,并开始营运。业务多由大冢门下弟子及其亲友担任,第一任所长大冢敬节、第二任所长矢数道明、第三任所长大冢恭男[4]

医学研究

七物降下汤
钩藤 4.0
当归 3.0
川芎 3.0
芍药 3.0
地黄 3.0
黄耆 3.0
黄柏 2.0
  • 大冢敬节在汉方的临床、理论、医学史等方面著书甚多,但值得一提的是,大冢敬节也研究民间药方。因为战后中国药材输入不易,必须寻找替代材料,因此致力于研究民间药、日本国产药以及家传药,并将研究成果出版为《民间薬疗法と薬草の智识》(1957年)、《汉方と民间薬百科》(1966年)等书[2]
  • 大冢敬节在1952年时,曾经左眼眼底出血、右眼动脉硬化,甚至视野出现黑影,尝试各种药方之后,研发出七物降下汤。七物降下汤是以四物汤当归川芎芍药地黄)为基础,再加上钩藤黄耆黄柏而成。主要是取四物汤止血,钩藤防止脑血管痉挛,黄耆使微血管扩张、降低血压,黄柏则是防止四物汤中的地黄伤胃。大冢敬节以此药方配合食疗养生,恢复健康,其后马场辰二将药方命名为七物降下汤。大冢敬节主要将七物降下汤用于容易疲倦、舒张压高、蛋白尿且疑似肾硬化症的病人,并且认为适合用于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人,但是需要注意肠胃不佳的病人不适合服用。在大冢敬节以外,第一个服用七物降下汤的患者主诉为头部沉重、血压168/100mmHg以及蛋白尿。服用30天后,血压降至150/90mmHg;两个月后降至140/80mmHg,其后血压转趋稳定。七物降下汤组成为:钩藤4.0、当归3.0、川芎3. 0、芍药3.0、地黄3.0、黄耆3.0、黄柏2.0,若加上杜仲3.0即为八物降下汤[6]
  • 1970年,厚生省药务局制药课课长冈浩策发起私人会议“汉方商议会(汉方打合せ会)”,自日本医籍记载的药方中,选出一般性适用的346种,委员包含大冢敬节、浅野正义、菊谷丰彦、西本和光。1971年,中央药事审议会一般用医药品特别部会成立汉方生药制剂调查会,在产官学商讨下,自上述346种药方中,再选出210种,详细记载组成、用法、用量、药效、适应证后,于1975年发表《一般用汉方処方の手引き》[7][8]


脚注

  1. ^ 汉方研究,1978
  2. ^ 2.0 2.1 2.2 2.3 2.4 町泉寿郎ら,2003
  3. ^ 小曽戸洋,2010
  4. ^ 4.0 4.1 4.2 4.3 4.4 4.5 原桃介,2010
  5. ^ 5.0 5.1 5.2 山田光胤,1996
  6. ^ 藤井美树,1996
  7. ^ 合田幸広、袴冢高志,2010
  8. ^ 新井一郎,2015

参考文献

  • “大冢敬节氏に最高优功赏・日本医师会が决定”‘汉方研究’1978年、82卷、p365(日语)
  • 山田光胤“日本汉方医学の伝承と系谱”‘日本东洋医学雑志’1996年、46巻、4号、p505–518(日语)
  • 藤井美树“病める者と医する者 大冢敬节先生に学びしこと”‘日本东洋医学雑志’1996年、47卷、2号、p185-194(日语)
  • 町泉寿郎ら“蔵书からみた大冢敬节の学问と人”‘日本东洋医学雑志’2003年、54巻、4号、p749-762(日语)
  • 原桃介“戦后の日本汉方医学界の展望 ―日本东洋医学会及び东亜医学协会を中心として―”‘日本医史学雑志’2010年、56巻、3号、p437–440(日语)
  • 小曽戸洋“大冢恭男先生の人と仕事”‘日本医史学雑志’2010年、56巻、3号、p441–448(日语)
  • 合田幸広、袴冢高志“一般用汉方制剤の承认基准について”‘医薬品情报学’2010年 11巻、4号、p210-216(日语)
  • 新井一郎 “総会讲演 日本の汉方制剤产业の历史”‘薬史学雑志’2015年 50卷、1号、 p1-6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