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社区

台灣高雄市的行政區

大社区台湾话Tuā-siā-khu),前身“大社乡”,位于台湾高雄市西南部。北邻燕巢区,东邻大树区,西邻楠梓区,南接仁武区。当地开发甚早,大致为昔日观音山庄之核心地区“观音中里”。行政区与楠梓、凤山、仁武迭经分合延革,最近一次为1951年自仁武乡分立至今。现辖三奶、翠屏、观音、神农、中里、大社、保安、保社、嘉诚各里。大社区有几个全台之最:最古老之三奶夫人庙、最古老之皮影剧团、横扫全台的枣子、芭乐,并以观音山风景区、古凤山八景之一“翠屏夕照”闻名。

大社区
Dashe District
旧称:三奶坛
市辖区
大社区位于高雄市内西南方
大社区位于高雄市内西南方地图
大社区官方图章
大社区徽
大社区位置图
坐标:22°44′N 120°22′E / 22.74°N 120.37°E / 22.74; 120.37
国家 中华民国
上级区划高雄市
下级区划9174
政府
 • 区长王瑞麟大社区区长列表)
面积
 • 总计26.5848 平方公里(10.2644 平方英里)
海拔44 米(144 英尺)
人口(2024年11月)(13,945户)
 • 总计33,733人
 • 排名高雄市的第21位
 • 密度1,269人/平方公里(3,286人/平方英里)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邮递区号815
户政资料代码64000160
毗邻燕巢区仁武区大树区楠梓区
网站https://dsrtg.kcg.gov.tw
大社市街一隅(远处为观音山)

行政区沿革

历年所属列表

大致是内属在“凤山”、“仁武”、“楠梓”以内、或以独立“观音山/观音中里”、“大社”行政区二种形式呈现。

起讫年份 行政区
1661~1683 万年县仁武镇:观音山屯垦区。
1683~1895 凤山县观音山庄观音中里,而林子边为观音下里。(其他属观音中里之部分尚有楠仔坑街土库中路林中崎凤山厝。)
1895~1901 台南县凤山支厅、台南民政支部凤山出张所、台南县凤山支厅、凤山县凤山办务署、台南县凤山办务署。
1901~1909 凤山厅楠梓支厅楠梓坑区:区辖楠梓坑街(区役场)、土库庄(大致为楠梓区铁道东侧部分)、林仔边庄、三奶坛庄、大社庄(今大社区主体)及观音下里之后庄仔庄(今仁武区部分)等。当时未划入者,尚有同支厅之保舍甲区观音中里之牛食坑庄、蜈蜞潭庄、保舍甲庄。
1909~1920 台南厅楠梓支厅楠梓坑区:同上。
1920~1924 高雄州高雄郡仁武庄:庄辖仁武、前埔厝、乌材林、蛇子形、考潭、湾子内、赤山子、新庄、后庄子、竹子门、五块厝、八卦寮、大湾(今仁武全境)及大社、牛食坑、蜈蜞潭、保舍甲、三奶坛、林子边(今大社全境)19个大字。
1924~1945 高雄州凤山郡仁武庄:同上。
1945~1946 高雄县凤山区仁武乡:范围同上。
1946~1951 高雄县仁武乡:范围同上。
1951~2010 高雄县大社乡:成立之初辖大社、翠屏、观音、三奶、中里、神农、保社、嘉诚等村。
2010~ 高雄市大社区
  • 明郑时期永历十六年,明郑据守台湾岛,规置府县,南部地区为万年县;县下颁布八条屯田谕令,以养各镇之兵。本区由仁武镇开垦,属观音山屯垦区。
  • 日治时期,大致为“凤山(支)厅”→“楠梓坑支厅楠梓区”→“仁武庄三奶坛”:
    1. 县厅时期(1895年-1901年):经台南县凤山支厅,台南民政支部凤山出张所,台南县凤山支厅,凤山县凤山办务署,台南县凤山办务署等更迭。
    2. 二十厅及十二厅时期:属楠梓坑支厅楠梓坑区。该区下辖观音中里楠梓坑街(区役场)、土库庄、林仔边街、三奶坛庄、大社庄,及观音下里之后庄等。楠梓支厅在二十厅时期(1901年-1909年)属凤山厅,十二厅时期(1909年-1920年),凤山厅并入台南厅,随之改隶。
    3. 五州三厅时期(1920年-1945年):称“仁武庄”。1920年行政区划后,成立仁武庄(1920年~1945)。原属高雄州高雄郡,1924年高雄郡废止,仁武庄划入凤山郡。分为二个生活圈:“三奶坛”为代表观音中里;“仁武”则代表观音下里及部分半屏里。仁武庄役场设于三奶坛587番地,即大社乡公所旧址。
  • 战后,改制为“仁武乡”(1945年-1951年8月):1945年,原日治时期的高雄州凤山郡仁武庄,改为高雄县凤山区仁武乡。但其下“三奶坛”及“仁武”二派民意未合,纷争迭起。
  • 地方自治后,独立为“大社乡”(1951年8月-2010年12月24日):民国38年底《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暨区域调整划分办法》公布后,分乡呼声高涨。经高雄县议会1951年5月29日第二次会议决议,分仁武乡分为大社、仁武两乡,并自该年八月生效。建乡之前有“三奶坛”及“大社”之乡名竞争;(原始庄名“观音山”无人提起),经表决以“大社”为名( 因大社为乡内社政经中心,日治时期即有大社国小、大社分驻所)沿用至今。大社为独立公法人(乡)者,共60年。
  • 高雄县市合并,改制为“高雄市大社区”(2010年12月25日-):目前属直辖市之市辖区,不具公法人地位。

1920年:(冒号后为改制前)行政区划:

  • 高雄郡仁武庄大社(大字):原台南廰楠梓坑支厅楠梓坑区观音中里大社(庄)。
  • 高雄郡仁武庄牛食坑:原台南廰楠梓坑支厅保舍甲区观音中里牛食坑。
  • 高雄郡仁武庄蜈蜞潭:原台南廰楠梓坑支厅保舍甲区观音中里之蜈蜞潭。
  • 高雄郡仁武庄保舍甲:原台南廰楠梓坑支厅保舍甲区观音中里保舍甲。
  • 高雄郡仁武庄三奶坛:原台南廰楠梓坑支厅楠梓坑区观音中里三奶坛。
  • 高雄郡仁武庄林子边:原台南廰楠梓坑支厅楠梓坑区观音下里林子边。

1924年:废高雄郡,仁武庄划入凤山郡,随之改隶至终战。

1945年:仁武庄改为仁武乡,所属19个大字整并为“村”。属于本区者:

  • 大社村:原大社(大字)及三奶坛过沟(过甲)地区。
  • 牛蜈村:合并原牛食坑、蜈蜞潭(大字),后改名嘉诚村。
  • 保社村:原保舍甲(大字)。
  • 翠屏村:原三奶坛(大字)之第一、三保。
  • 观音村:原三奶坛(大字)之第二、四保。
  • 中里村:原林子边(大字)

1950年:观音村析出旧三奶坛大字第四保,为神农村;翠屏村析出旧三奶坛大字第一保,为三奶村。

1951年8月:仁武、大社分乡。上述大社、嘉诚、保社、翠屏、观音、神农、中里、三奶各村随之改隶大社乡。

1998年:大社村析出保安村。

2010年:高雄县市合并为高雄市,上述各“村”改制为“里”。

三奶坛(大字)

  • 三奶坛:在地称“三妈坛”(sann-má-tuânn,音变为sam-má-tuânn、sam-á-tuânn),《凤山县采册》观音山一百零八庄之一。本区主体聚落、市区,一度为大社之代名词。有高屏地区最早之黄昏市场,《凤山县采册》记载:“三奶坛市,在观音里,县北二十里,下午为市。”战后自三奶坛大字划出翠屏村、观音村,民国39年村里重整,再由观音里分出神农村。
    • 三奶里:旧称“下尾角仔”,旧三奶坛大字第一保,原三奶坛西南。坛前与翠屏里交界之“三角涌”地区为本乡昔日政经中心。里名来自“碧云宫”三奶夫人庙(即三奶坛)。专称里名“三奶”时,读作sam-nái。
      • 碧云宫:全台奉祀三奶夫人之庙宇共八座,本区者创建于康熙48年为全台最古老,又大嬷陈靖姑右手持仙索、左手执印,身骑白马,二嬷林纱娘身骑黑马,三嬷李三娘骑赤兔马,亦是全台独有之造型。
    • 观音里:旧三奶坛大字第二保,三奶坛东南。多古井。以“观音山”“观音中里”之“观音”为名(观音山现位于神农里)。金龙城(观音国小一带),多为因应战后仁大工业区进驻后而移居之外来人口,除青云宫外,以明毅堂及集兴宫为信仰中心。
    • 翠屏里:旧三奶坛大字第三保,三奶坛北前,以“翠屏岩”(大觉寺)命名,面积仅有6公顷。
  • 篱仔内(lî-á-lāi):《凤山县采册》观音山108庄之一。日治并入三奶坛庄,与三奶坛之一部分,合为三奶坛大字第4保。
    • 神农里:旧三奶坛大字第四保,以牛路巷(中华路14巷)为界,以西孙厝、叶厝为三奶坛庄(对称篱仔外);以东李家、黄厝与青云宫(老祖庙)均为篱仔内庄。里名以“青云宫神农氏为名,区民称神农氏为“老祖”,为观音山十三庄之共同守护神。
      • 青云宫:卢嘉德《凤山县采册》:“一在篱仔内庄,县北十九里,屋八间,额“青云宫”,嘉庆十二年洪廷锦董建。”

林子边(大字)

  • 中里里:在地称“林子边”(Nâ-á-pinn),本属观音下里之一部分,亦属《凤山县采册》观音山108庄之一。清领时期,属于观音(下)里之林子边庄。日治末期为仁武庄林子边大字。战后为仁武乡中里村,虽然本属于观音下里,却以“中里”为名,意旨旧仁武庄之中间聚落,与“观音中里”无关。大社、仁武分乡以后,划归大社至今,下辖林子边、盐埕等庄口。以王爷庙为信仰中心。期间曾经与之后庄(今属仁武区后安里)进行换地,使两里之里界平顺完整,避免过于破碎零散。

大社(大字)

  • 在地亦称“大社”(tuā-siā),《凤山县采册》观音山108庄之一。大社之名来自为原住民马卡道族之“放索社”(阿加社),其于明郑时期被汉人逐至今屏东县林边乡水利村之“田墘厝”。日治时期合并三奶坛之过甲地区,以大社之名独立成为大字。战后为大社村,自民国87年分以庄中大社路为界“保安”及“大社”二村,县市合并再改制为里。
    • 保安里:原大社庄北,以“‘保’元宫”(又称大社庙)保生大帝为名,护佑黎民平‘安’(高雄市里政资讯网)之意。属大社大字旧部落地区。
    • 大社里:原大社庄南,三奶坛西北方,本区现今之政经中心。包括原三奶坛之“过甲”及部分大社庄。帮陷沟以东即过甲地区,为三奶坛之一部分;以西为各种官署、学校、派出所、锺厝等。

保舍甲(大字)

  • 保社里:位于西北平原,有《凤山县采册》观音山108庄之“万根松”及“保舍甲”二庄,大致以旗楠公路为界,以北为“万根松”,以南为“保舍甲”。里名来自于“保舍甲”。
    • 保舍甲(pó-siā-kah):观音山108庄之一。指南路安抚使的田甲土地(吴进喜等,1997:55)。以清福寺为信仰中心;另有署名贡生的张荣机回乡所建的张厝,据说为三落双护龙大厝,唯建筑全拆今已不复见当年盛况。(高雄市里政资讯网)
    • 万根松(bān-kin-tshîng/tsîng,音变为bān-kin-sîng):观音山108庄之一。无数气根老榕树之地,雅化为“万金松”(bān-kim-tshîng/sîng),以玉皇宫为信仰中心。

牛食坑(大字)、蜈蜞潭(大字)

  • 嘉诚里:东北半山区。战后初以牛食坑与蜈蜞潭两大庄而名为“牛蜈”村,但因为常谐音“姑磨”(音:龟毛)、“杂毛”,后于民国55年改称“嘉诚村”,以古名“加纳崎”之“加”加工而成。本里日治时代,以蜈蜞岭为界,以东山区属牛食坑大字,包含加猎崎、牛食坑、柑仔宅、水哮仔等聚落;以西的平原则属蜈蜞潭大字,有蜈蜞潭、北势林,箍桶寮等聚落。
    • 牛食坑(牛迹坑)及大竹围(tuā-tik-uî):嘉诚里8邻。牛食坑是牛食坑山与蜈蜞岭之间,中圳溪与支流牛食坑溪交会处之冲积平原,未列入观音山108庄之一,但凤山县采册仍有纪录牛食坑山、溪。大竹围乃《凤山县采册》观音山108庄之一,原位于牛食坑之坑口,日治末消失。
    • 加纳崎:嘉诚里4至7邻。《凤山县采册》观音山108庄之一。又作“厚栗崎”、“加猎崎”、“加漏崎”、“加落崎”、“加蚋崎”。加猎两字或许源于平埔原住民语,可以该聚落有不少平埔原住民后裔为证(柯安正,26:71-72),“交力”为栓皮栎树之植物名,“崎”为陡峭山坡之意,信仰中心为嘉和宫。原住民是平埔族潘、林二姓。
    • 柑子宅(kam-á-the̍h):嘉诚里11邻。《凤山县采册》观音山108庄之一。地名原于其附近山坡地适合种植果树,有以柑橘盛产,故附近聚落房舍称为柑仔宅(柯安正,26:73)。该庄境主为北极殿,旁有“柑仔宅沟”。
    • 水哮子(tsuí-háu-á):嘉诚里9、10、12邻。《凤山县采册》观音山108庄之一,来自当地一条中圳溪上游之小溪,因豪雨所生之水声。
    • 蜈蜞潭(ngôo-khî-thâm):嘉诚里1邻。《凤山县采册》观音山108庄之一,地名原指嘉诚国小东北侧之水潭。蜈蜞即水蛭,即水蛭很多的水潭所在而得名(参见安倍明义,1998:218)。地名最早见于《雍正台湾舆图》(吴进喜等,1997:81-82)。日治时代,蜈蜞潭成为本里西半部的大字名。该庄有一福德祠。
    • 北势林(Pak-sì-nâ):嘉诚里2邻。《凤山县采册》观音山108庄之一,指蜈蜞潭北,典宝溪(五里林溪)畔之大片树林(同时供应箍桶寮原料)。保安宫为该庄与蜈蜞潭之共同信仰中心,含大陈新村。
    • 箍桶寮(khoo-tháng-liâu):嘉诚里3邻。《凤山县采册》观音山108庄之一,位于蜈蜞岭与典宝溪间之河阶台地,地名源于聚落居民以制作木桶维生为生。聚落旁有“箍桶寮山”。《凤山县采访册》:“箍桶寮山,在观音里,县北二十六里,脉由鲤鱼山出,高半里许,长二里许。”信仰中心为三仙宫。

地理

地形与气候

大社区地势东高西平,平原带除乡街聚落外,均为农业区。东北角观音山为内门丘陵的尾端,坡度约15-23度间,海拔50-100 。本区土壤台湾黏土砂页岩冲积土、新冲积土、黄壤、崩积土石质土,土壤肥沃。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集中于夏季5-9月。

族群与姓氏

居民之祖籍,有极高比例属广东省潮州府、部分福建省籍、籍。但乡民语言,主要操持闽南语泉漳片台湾话优势腔,非潮汕片[来源请求]

  • 潮州府
    • 林仔边卢氏:饶平县大埔口。本区第七大姓,三民路163-173巷之间。卢关开基,明郑时期来台(柯安正,26:95)。
    • 三奶坛孙氏:本区之第九大姓。一说孙纯直开基,乾隆中叶汕头移入。子孙孙龙水先曾任日治仁武庄长、战后仁武乡长,祠堂于民国68年迁建于中华路77巷内(柯安正,26:57,96)一说潮阳县西北,孙理移入。
    • 三奶坛下尾角巫氏:普宁县罗溪尾寨。巫周德开基,雍正时期来台,先居大社村保元宫庙后,后移居三奶坛,东面临民生路,延伸至三民路侧三奶坛市场及三角涌仔。(柯安正,26:98-1)。
    • 三奶坛下角尾仔邱氏:饶平县。(柯安正,26:11)。
  • 泉州府
    • 篱仔内黄氏:南安县内埔乡。本区第四大姓,位于今中华路与成功一巷口曾有石闩头旧“学仔”,足以说明该门文风鼎盛(柯安正,26:57,91-92)。迁台后原居今前镇区篱仔内庄,后再迁今大社篱仔内庄,后来篱仔内庄并入三奶坛庄。
    • 田仔顶李氏:南安县蓝田二十一都。李氏长期为本区人口第三大姓氏,有主要有四支,同宗但不同脉系。田仔顶李(观音)占本区李姓超过一半人口。李顺发开基,居于中华路37巷,前临车路沟(中华路),北至翠屏路48巷口,东西界于孙厝与曾厝之间,后来扩展至车路沟对岸“田仔顶”新生街至中华路8巷。(柯安正,26;9-91)。
    • 保舍甲张氏:家族中出了贡生张荣机。
  • 漳州府
    • 三奶坛酒沽张氏:平和县小溪镇。张荫开基,明郑时代入垦三奶坛,居于翠屏路17-25巷,面向车路沟(中华路),因曾酿酒贩卖,故该地亦称“酒沽”。因张荫生有四子,大房住祖厝后落,后再分居于田仔顶(位于观音里)今三民路旁,三房住前落三合院,多以农为业)。二房、四房集居于三奶坛旧市场旁边,其第四代张状学艺,创张氏皮戏班,称“皮戏张”,尤以第五代传人张德成余1988年获得皮影艺师桂冠,为第一届薪传奖得主(柯安正,26:53,95)“皮戏张”有全台最古老之皮影戏。本地姓氏特殊俚语:“姓洪的做师公、姓张的做皮戏。”
    • 三奶坛吴氏(翠屏):本区第八大姓氏,南靖县居仁里蕉山庄,吴皇开基,清康熙末年来台。翠屏路113巷内(柯安正,26:96),后代有学者吴宏一
    • 三奶坛许氏(翠屏):
      • 大许:南靖县。原为本区第一大姓氏。许申开基,明郑时期来台,许厝周围河沟围绕(北有万应公沟、西有大崩陷沟、南有车路沟─大埤沟),东自小许巷,西至三民路与中正路口,北临过甲巷,南抵翠屏路,以许厝祠堂居中,其“许厝大庭”兼极为有名,兼里活动中心,民国64年改建为楼房。(柯安正,26:89-9)
      • 小许:在许厝东侧中兴五巷为不同脉系的许姓人家,因人数较少,故为“小许”。

其他:

  • 篱仔内李(神农)
  • 下尾角李(三奶)
  • 保舍甲李(保社)。
  • 苏氏(保安):大社路与中正路交叉口西北角。其祠堂门楣上有悬挂一块清咸丰年间的进士匾,为苏怀珠于清咸丰1年(186年)科中恩贡所颁,过11年其子苏瑞麟也科中岁贡,父子皆为贡生,与本乡篱仔内黄昌盛、黄双璧父子相媲美(柯安正,26:63,98)。
  • 林氏:本地原生林氏为汉化平埔原住民族。
  • 洪氏:本地姓氏特殊俚语:“姓洪的做师公、姓张的做皮戏。”
  • 陈氏:原为本区第五大姓,位于三民路29巷口。但外来陈姓人加入后,跃居本乡第一大姓。(柯安正,26:94)。
  • 田仔顶詹氏(观音):位于三民路162巷底,昔日田仔顶地区由中华路14巷以南街为农田,仅有詹氏一家族临林仔边沟(柯安正,26:12)。民国47年起兴建的“明毅堂”道场即建于田仔顶詹厝。
  • 三奶坛过甲江氏:江厝位于本村三民路以北、中正路至衙门沟之间(柯安正,26:61,97)。
  • 三奶篱子外叶氏:本区第13大姓氏,是本村第三大姓。战后所组成的传统民间艺阵─“牛犁仔阵”颇为著名(柯安正,26:57,1)。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20,267—    
1986 22,794+12.5%
1991 26,737+17.3%
1996 32,269+20.7%
2001 33,613+4.2%
2006 32,621−3.0%
2011 33,296+2.1%
2016 34,615+4.0%
2021 34,050−1.6%
来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根据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统计,2023年底大社区户数约1.4万户,人口约3.4万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观音里与嘉诚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6,076人与952人[1]

政治

历届首长

乡长

  • 第一届张故
  • 第二、三、五届郑来成
  • 第四届许彬铃
  • 第六、七届巫火财
  • 第八届江健一
  • 第九、十届陈月德
  • 第十一届许正雄
  • 第十二届陈福财
  • 第十三、十四届陈宏源
  • 第十五届张胜富

区长

  • 许锦泰
  • 陈世昌
  • 蔡翘鸿
  • 李坤守
  • 陈佑瑞
  • 李柏雄
  • 王瑞麟

区政组织

大社区公所高雄市政府在大社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高雄市政府。区长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3课4室等7个内部单位[3]

行政区划

大社区行政区划
 
编号 里名 编号 里名 编号 里名
1 嘉诚里 2 保社里 3 保安里
4 观音里 5 三奶里 6 中里里
7 神农里 8 翠屏里 9 大社里

教育

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交通

道路

公车

  • 港都客运
    • 6:左营南站-万金路
    • 7A:加昌站-高雄师范大学(燕巢校区)
    • 7C:加昌站-高雄科技大学(燕巢校区)
    • 7D:加昌站-树德科技大学
    • 橘16B:凤山转运站-大社区公所(例假日停驶)
  • 南台湾客运
    • 红60B:高铁左营站-仁武-大社-加昌站
  • 高雄客运
    • 224:楠梓-盐埕
    • 8008:冈山转运站-建国站
    • 8023:旗山转运站-楠梓-建国站
    • 8048:捷运都会公园站-屏东转运站
  • 义大客运
    • 96:义大世界-义大医院
    • 8506:冈山转运站-义大世界站

公共自行车

宗教礼拜场所

道教和台湾民间信仰

佛教

基督宗教

宗派 教会(礼拜堂 / 圣堂)
归正宗长老会(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大社教会
召会 金龙路会所
其他 大社嘉诚教会、大社基督喜信会、大社敬拜祷告中心

旅游

观音山风景区

翠屏夕照:

  • 翠屏指大觉寺后那块布满树木的陡峭坡面,有如翠绿之屏风,特别秀丽,一些骚人墨客命为“翠屏”。其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之下,变幻万千,绮丽无比,始有“翠屏夕照” 。后来建观音寺庙。因背有翠屏的大靠山,故名为“翠屏岩”。《凤山县采访册》祠庙篇记载: 观音寺:一在观音山麓(观音),县北二十三里,屋八间(额“翠屏岩”),光绪2年恩贡生苏怀珠募修。 ( 现大觉寺前入口处尚有“翠屏岩”牌楼为证)。
自翠屏岩拆除改建大觉寺之后,翠屏岩是“寺名”抑或“山名”,常有混淆不清。﹝昔时闽南一带之“寺”或称为“岩”,如打鼓岩、岗山岩、清水岩等﹞。(参阅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员 林美容《台湾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的“岩仔”与观音信仰〉(1996.12))
  • 光绪廿年卢嘉德凤山县采访册,列“凤山八景”:凤岫春雨(于大寮林园交界,古称“凤山”,今称鸡冠山)、龙岩冽泉(柴山)、淡溪秋月(今高屏溪,古称“下淡水溪”)、球屿晓霞(小琉球)、冈山树色(大岗山)、泮水荷香(左营莲池潭)、翠屏夕照(观音山翠屏岩)、丹渡晴帆(高雄港,古称打鼓港,港口有一巨石称打鼓岩)等,本景属于其中之一。
  • 观音山本身又另寻七景合而为“观音山八景”。
    • 石笔初开:环山步道北段路边盆地中兀起之石笔山。月明时,笔尖醮黑。
    • 天洞朝暾:洲子坑尾上,日治时期所遗留之战备通道。西进东出,能见东侧十四峰及朝阳。

和平新村

和平新村是位于嘉诚村北势林之大陈新村,于民国44年来自浙江省大陈岛,随国民政府撤退至此。屋舍俨然,景色清幽,宛如乡中异域,有一间供奉威武陈将军的威武庙,为自行车旅游最佳秘境。由嘉诚路(高50乡道口),转入北势巷约 0.8公里处。

东华皮影戏

全台最古老,原名为“德兴班”,第五代传人张德成于民国78年与李天禄等人同时当选为第一届国家民族艺师,海内外享有盛名,本址位于三民路张厝。

名产

大社有三宝,芭乐、牛奶、蜜枣。其中“牛奶蜜枣”既是2种物产,也可以指单一名产“牛奶蜜枣”。

芭乐

袭卷全台之“白芭乐”、“珍珠芭乐”、“帝王芭乐”皆是本区空前绝后之创举,奠定芭乐王国之基础,种植腹地往燕巢区延申。后来在县长杨秋兴一乡一名产的政策下,芭乐改由燕巢代言,而枣子仍由大社代言。

枣子

台湾枣子第一品牌;1983年成立全台第一个枣子产销班,同时也是国内农产品产销班的先驱,第一个大规模生产枣子的乡镇,农民多因种枣子致富,盖了许多“枣子楼”。共出现过十多种不同的品种,曾在台北微风广场创下一粒两百元的销售纪录,远比苹果还高贵。

牛奶

起于日治时期,提供给冈山机场飞行员补充营养,现在本区的乳牛数与产乳量皆居高雄市第一,今有二千余头乳牛。

 
大社区乳牛像

参考资料

  1. ^ 人口統計.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2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中文(台湾)). 
  2.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统计月报. 2020-02-10 [2020-05-14].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中文(台湾)). 
  3. ^ 關於我們 - 組織架構. 高雄市大社区公所. 2017-10-19 [202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中文(台湾)). 
  4. ^ 高雄市大社區大社國民小學. [2006-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8). 
  5. ^ 高雄市大社區嘉誠國民小學. [2006-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24). 
  6. ^ 高雄市大社區觀音國民小學. [2006-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19). 
  7. ^ 仁武地區交通改善規劃暨增設國道10號大社交流道可行性研究案.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2023-11-16]. [失效链接]
  8. ^ 林耀文. 政院核定高雄交通路網建設逾2600億 續爭國1國10增設交流道. 自由时报. 2023-04-11 [202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6). 

注释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