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干
张干(1884年—1967年1月21日),字次仑,号攸凰,湖南省长沙府新化县(今新邵县)人,毕业于湖南中路优级师范学校,中国近代教育家。
张干 | |
---|---|
字 | 次仑 |
号 | 攸凰 |
出生 | 1884年 大清湖南省长沙府新化县(今新邵县) |
逝世 | 1967年1月21日 中国湖南省长沙市 | (82—83岁)
民族 | 汉族 |
语言 | 汉语 |
母校 | 湖南中路优级师范学校 |
职业 | 教育家 |
活跃时期 | 1908年-1949年 |
研究领域 | 教育 |
运动 | 驱张运动 |
早年
1884年,张干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府新化县(今新邵县),曾在湖南中路优级师范学校读书,毕业之后留在学校教书。
张干早年在北京国立美术专科学校、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湖南省立长沙女子中学任教。
驱张运动
1915年,袁世凯的手下汤芗铭主政湖南,担任湖南布政使,督理湖南军务将军,要求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写“论袁大总统英明之中日亲善政策”,遭到孔昭绶抵制,最后孔昭绶逃到上海,留学日本。[1]:164-190
汤芗铭着令张干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新校长,张干到任之后,实行高压政策,没收了号召举事的书籍,增加作业和考试次数,全校学生怨声载道。
不久之后,孙中山、黄兴在广州北伐,汤芗铭为了备战,不仅不给一师教育经费,而且下令一师每个学生收取10元用来买子弹、枪炮,名义上是“学杂费”,加上毛泽东的同窗易永畦咳血病逝,导致全校学生掀起了驱张运动,最后,张干辞职收场。
张干后来在湖南省立六中等教书。
1945年,张干在邵阳市省立六中担任校长,看到报纸上蒋中正发电报给毛泽东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8月21日,张干发了电报给毛泽东:
延安,毛润之学弟勋鉴:抗日获胜,建国弥坚,万恳应诏赴渝,赞襄国政,幸勿固执,致失人望。[2]
晚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毛泽东令湖南省人民政府安排他担任参事、政协委员。[2]
1950年10月15日,毛泽东、徐特立、谢觉哉、周世钊等在中南海丰泽园畅谈,毛泽东突然问周世钊,“我们的老校长张干先生还健在吗?”周世钊回答:“在,他一直在教师,现在在妙高峰中学教数学”毛泽东写了信给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叫他给张干、罗元鲲、袁仲谦夫人给予救济,王首道随即给张干家送去了1200斤米和旧人民币50万元。[2]
1951年9月26日,毛泽东、张干、罗元鲲、李漱清等一起游故宫、中南海,并且合影留念,回长沙的时候,毛泽东送了他150万旧人民币。[2]
1963年,周世钊、张平化等湖南省高级干部探望张干,张平化带了毛泽东送给张干的2000元人民币。
1967年1月21日,张干在长沙市因病去世。
评价
毛泽东:“张干先生办事果断,很有魄力,是个很有才干的人,才三十几岁就当了我们的校长,不简单啊!当时,我很不喜欢他,认定他这样的人一定会向上爬。实际上,他当时要爬上去也是很容易的。可是,他并没有爬上去,没有进入仕途。新中国成立前他吃粉笔灰,新中国成立后还吃粉笔灰,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当时赶走他没多大必要,多读半年书有什么不好?”
参考文献
- ^ 黄晖. 《恰同学少年》. 长沙市: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438-4902-0.
- ^ 2.0 2.1 2.2 2.3 毛泽东和他早年的校长张干(组图). 凤凰网. 2007-12-02 [2013-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