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钤

臺灣藝術家

李再钤(1928年-),是一位台湾现代雕塑家,也是台湾少数坚持几何造形的现代雕塑家。1928年出生于福建仙游,1948年来台,曾任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实践大学铭传大学,作品多从传统出发,以抽象几何元素呈现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1]

李再钤
性别
出生1928年(95—96岁)
 中华民国福建省仙游县
国籍 中华民国
教育程度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艺术系
(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
职业雕塑家
荣誉金爵奖
新北文化奖
行政院奖
代表作
    • 〈低限的无限〉(1983年)
    • 〈合〉(1986年)
    • 〈虚实之间〉(1991年)
    • 〈无限延续〉(1992年)
    • 〈红不让〉(2003年)

生平

1928年生于福建省仙游县,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小受祖父、父亲的启发,接受正统的书画训练,因此在年少时已有深厚的书法绘画功夫,1948年来台,进入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学习,开始接触雕塑艺术[2]。李再钤早期于台湾手工业推广中心工作近十年的时间,积极推广工艺设计,创立六艺设计公司,也曾任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实践大学铭传大学等教授设计课程[2]

自1960年代便开始探索铜、砂石、玻璃纤维与不锈钢等新兴材料,尤其擅用钢材创作,于1970年代接触到包浩斯以降的艺术风格与低限主义艺术(Minimalism),使其开启几何抽象的创作脉络。李再钤发现低限主义的核心概念与中国老庄思想及禅学颇有契合,加上本身对易经的深究,因此他的创作在严谨而缜密的数学逻辑之外,也有深刻的东方哲思[2]。并与杨英风朱铭邱焕堂郭清治陈庭诗等重要雕塑家组成著名的雕塑家团体“五行雕塑小集”,对各类材质的大胆探索及运用,为台湾现代雕塑推进新页[3]

1983年,运用现代媒材,创作〈低限的无限〉一作品,钢板喷漆,这件作品参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开馆展,为几何抽象的造形,三角形块面的组合,在某一个角度看来类似星形,曾因而遭到误解,原作本是红色被擅改为白色,引发社会舆论风暴和政治与艺术分界争端的论战[3]

李再钤持续创作至今,作品受各大美术馆典藏,包括国立台湾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高雄市立美术馆等;重要个展包括2008年关渡美术馆“哲理与诗情—李再钤八十雕塑展”、2018年台北当代艺术馆“低限命题.感性空间—东和钢铁国际艺术家驻厂创作展”及亚洲艺术中心台北的“‘越界’~在砌时变局中纵横—亚洲艺术中心台北旗舰空间开幕展”等;近期展览包括2021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几何抽象之路—李再钤与法贾希迪”等;潜心于雕塑创作外,亦著有《希腊雕刻》、《铁屑尘土雕塑谈—李再钤八十文钞》、《即兴八九》等书。

风格

坚持以几何造形为创作,以钢板为素材,焊接为手法,创作出一系列的抽象作品,为当代立体造形艺术的代表雕塑家之一。他破除既有的框架,以中国传统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创作出现代低限风格的造型,在媒材伸展与扩张的效果中,兼具了理性的观念与感性的视野[3]。从中发展出一系列的抽象作品,展现一种结合美学、哲学和数学的造形和三元关系,蕴含着即兴与无限哲思[4]

年表

年份
1948年 就读于台湾师院(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
1950年 受“四六事件”牵连而遭退学
1951-1957年 担任印染工厂任布纹图案设计师
1957-1968年 进入“台湾手工业推广中心”服务,从事工艺设计及产品开发
1962-1964年 创立“六艺设计公司”
1963年 开始学习现代雕塑并创作至今
1966-1970年 多次受政府聘雇担任国际商业展览馆与商品陈列设计师
1968-1972年 任教于中国文化大学
1969年 于凌云艺廊展出“李再钤作品近作展”
1969-1970年 现代画廊“台湾现代美术联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国际造型艺术家环太平洋巡回展”、良氏画廊 “六人夏展”、凌云画廊“现代美展”
1970年 杨英风陈庭诗朱铭等当代雕塑艺术家,组成“五行雕塑小集”
1971-1980年 国立历史博物馆“五行雕塑小集展”
1972-1984年 中国生产力中心大楼“现代六人展”
1972年 任教于铭传商业专科学校(今铭传大学
1975年 中华艺廊“世界名雕塑摄影展”
1980-1990年 版画家画廊“雕塑个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开幕展”““五行雕塑小集联展”、玄门艺术中心“现代雕塑五行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国际造型艺术家亚洲巡回展”、
1985年 高雄山美术馆“两岸名家雕塑交流展”
1986年 〈低限的无限〉获国泰金控典藏,〈合〉获中原大学典藏
1991年 雄狮画廊“雕塑个展”
1992年 〈虚实之间〉获高雄市立美术馆福华饭店典藏
1993年 〈无限延续〉获元智大学典藏
1994年 〈元〉获国立台湾美术馆典藏
1999年 〈你的雕塑 No.1〉获国立台湾美术馆典藏
2001年 新加坡“国际造形艺术展”
2003年 金山艺术生活空间“生活‧艺术空间展”
2006年 〈红不让〉获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大趋势画廊 “天地原道-台湾战后抽象雕塑评选”
2008年 福华画廊“五人雕塑联展”、关渡美术馆“哲理与诗情-李再钤八十雕塑展”、台北世贸“2008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9年 大趋势画廊“铁屑‧尘土-2009李再钤雕塑个展”
2011年 大趋势画廊“形色版图-抽象艺术五人展”“雕火-焊接艺术”
2015年 中山堂“向大师致敬-台湾前辈雕塑十一家大展”
2018年 台北当代艺术馆“低限命题.感性空间-东和钢铁国际艺术家驻厂创作展”
2021年 亚洲艺术中心“‘越界’~在砌时变局中纵横—亚洲艺术中心台北旗舰空间开幕展”[5]、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几何抽象之路-李再钤与法贾希迪”[6]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李再鈐《低限的無限》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Channel+. channelplus.ner.gov.tw. [2022-06-14]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李再鈐 LEE Tsai-chien | 亞洲藝術中心 | Asia Art Center.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4) (中文(繁体)). 
  3. ^ 3.0 3.1 3.2 李再鈐. 非池中艺术网.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4. ^ 美術系陳瓊花教授、李再鈐校友 獲畫學會金爵獎崇高殊榮. alumni.ntnu.edu.tw. [2022-06-14] (繁体中文). 
  5. ^ 「越界」~在砌時變局中縱橫 亞洲藝術中心台北旗艦空間開幕展 | 亞洲藝術中心 | Asia Art Center.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4) (中文(繁体)). 
  6. ^ 2021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亞洲視野 1D48|線上展廳|幾何抽象之路—李再鈐與法賈希迪 | 亞洲藝術中心 | Asia Art Center.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5) (中文(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