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炭自杀

烧炭是一种自杀的方法。自杀者将自己困在密闭空间燃烧木炭。燃烧过程会消耗密室内的氧气,其后便会结合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血液内的血红蛋白紧密结合,使之失去气体交换能力;自杀者最终因一氧化碳中毒缺氧致死。坊间曾误传烧炭的方式能让自杀者以较美观的一面离世,但事实上由于烧炭自杀的直接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在人体缺氧的状态下,自杀者遗体会加快腐败与肿胀的程度,短时间内便会形成显著膨胀。

历史

1844年Eugene Sue著作的小说The Wandering Jew中即有述及该自杀手法,因此自木炭被人类使用以来即有可能有人以该手法自杀。这种自杀方法在1993年出版的《完全自杀手册》内虽然未有所提及,不过原理和书内的章节煤气中毒篇是相同的。台湾1994年北一女中学生自杀事件可能是有纪录的烧炭自杀中最早的。1998年11月香港的中年妇女自杀事件,曾被认为是世上第一宗烧炭自杀案:案中死者用这种方法在睡房内自杀,并推测该妇女是依据其化学工程的知识而自创[1]

其后,香港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带来的经济衰退,使自杀数字急升;在传媒对自杀的报导篇幅增加的影响下,使烧炭自杀在短短两个月内急升至全香港自杀死因的第三位[2]:从1998年占1.7%自杀人口上升至1999年的10.1%[3]。到了2001年,更超越了上吊成为自杀排行榜的第二位,仅在跳楼之后,占总自杀人口的四分之一[2]。而随着互联网的影响下,这种自杀方式亦流传至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

成因

烧炭致死的原因其实跟其他地方的自杀者把汽车等排气管接入车厢内自杀一样,自杀者将自己困在密闭空间内燃烧木炭。燃烧过程会消耗密室内的氧气,其后碳和氧便会结合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含剧毒,能与血液内的血红蛋白紧密结合,使之失去气体交换能力;自杀者最终因一氧化碳中毒、缺氧致死。

由于一氧化碳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当一氧化碳浓度在空气中达到35ppm,就会对人体产生损害,导致身体出现缺氧的情况,可以致命。而由于碳氧血红蛋白呈樱桃红色,因此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的人士的皮肤会呈现这种颜色。

误解

不少人认为烧炭是一种容易、不痛苦以及能保留全尸的自杀方法[4],不过这种见解被专家质疑,因为在缺氧期间,自杀者应该会感到气促[5]。如果使用劣质木炭,或未搭配安眠药、酒精来减轻痛苦,可能会感受到剧烈的头痛、昏眩、呛伤、耳鸣、痉挛及垂死挣扎。若没能在一氧化碳中毒过程中昏迷,脑部将感受到强烈的剧痛,且全身无力,连挣扎的能力都没有,并有可能引发火灾,殃及邻里。另外,亦有自杀者失败后需要送入加护病房,事后证实烧炭自杀对脑部会造成无可挽救之永久伤害。但务实上,类似的情形如冬季使用热水器不慎,几乎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因而丧命。

在烧炭普及后,出现了“携子自杀”的问题,有父母乘子女睡觉时把燃烧中的炭放到子女房间杀死他们同时自杀。如果父母自杀不成,但子女死亡的话,有可能被控告谋杀误杀

发生地区

香港

据中大及港大一项联合研究显示,2000年香港至少有151人死于烧炭,占总自杀死亡人数一成七[6],2001年,烧炭甚至超越了上吊,成为香港除了跳楼以外最普遍的自杀方式,占了自杀者的25%。甚至远在新西兰的中国籍厨师也使用烧炭自杀,估计是受到中文传媒影响[7][8]。为避免自住单位变成凶宅,连累家人,部分烧炭人士选择到离岛度假屋自杀,长洲东堤小筑曾经是烧炭热点。根据香港辅导及调解服务总监曹敏敬牧师的访问资料,香港的第一宗烧炭自杀案,于1998年发生在东堤小筑[9]

也由于香港人爱到郊外烧烤,木炭在大多数的便利店或超市都可以购得,所以造成这种独特的自杀方法。而这亦与香港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使跳楼身亡在香港普遍的背后原因一样。此外,不论是跳楼还是以利器自杀,都较需要个人克服对自杀的恐惧,使烧炭自杀变得相对较容易[4];亦有人在进行自杀前服用安眠药或酒精,意图减轻死亡过程的不适[4]

此外,过往在香港其实有不少自杀者透过开煤气把自己焗死。但自从香港发生多宗开煤气自杀而引发严重火灾的事件,使公众认为因为一个人开煤气自杀,却连累邻居财物或性命的损伤,是一种“生又累人、死又累街坊”(在生时连累别人,死时还累及邻里)的行径,反而烧炭的话,尤其使用无烟木炭,不会连累其他人。这很可能是这种转变的原因。

为遏止烧炭自杀的风气,香港政府曾一度建议把郊野公园的烧烤炉改装成为电炉,以防止有人烧炭自杀;而有非政府组织亦在烧烤用的炭包上贴上防止自杀的求助热线电话。

台湾

在台湾每年约有2成左右的自杀者,选用“烧炭自杀”。但由于台湾在统计自杀死因时,却无烧炭这一项,只归在“煤气”自杀以外的“其他气体”自杀,故无详细统计数据。[10]

为了降低自杀发生率,木炭的包装上印有“珍爱生命,希望无限”的提醒文字,以及生命线等自杀防治单位的求助电话。台湾新北市有两千三百多家超商、大卖场,自2012年5月1日起配合新北市政府卫生局“木炭非开放式陈列”新政策,货架上不能摆放木炭让民众自由选购,有的业者直接将木炭上锁,或是贴上购买木炭请洽询店员的标示,卫生局希望第一线的店员能扮演“自杀防治守门员”的角色。消费者想要购买木炭,必须先向现场服务人员询问,店员会简单询问消费者购买的用途、数量,才会开锁拿出木炭,再请消费者在纪录本上登记姓名,但不会强迫留下资料。

烧炭自杀的名人

资料来源

  1. ^ Chan, Kathy P. M.; Yip, Paul S. F.; Au, Jade; Lee, Dominic T. S. Charcoal-burning suicide in post-transition Hong Kong.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5-01, 186 (1): 67–73. ISSN 0007-1250. doi:10.1192/bjp.186.1.67 (英语). 
  2. ^ 2.0 2.1 Bhattacharya, Shaoni. Media coverage boosts 'charcoal burning' suicides. New Scientist.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美国英语). 
  3. ^ Leung, Chi Ming; Chung, Wai Sau D.; So, Eddie P. M. Burning charcoal: an indigenous method of committing suicide in Hong Kong.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2002-05, 63 (5): 447–450. ISSN 0160-6689. PMID 12019670. 
  4. ^ 4.0 4.1 4.2 Chung, W. S.; Leung, C. M.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as a new method of suicide in Hong Kong. Psychiatric Services (Washington, D.C.). 2001-06, 52 (6): 836–837. ISSN 1075-2730. PMID 11376237. doi:10.1176/appi.ps.52.6.836. 
  5. ^ Life is precious. China Daly. 2002-05-30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 ^ 港人燒炭自殺世界稱冠. 大纪元. 2001-01-28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中文(繁体)). 
  7. ^ 〈英国医学杂志:港传媒引发全球烧炭潮〉,香港《明报》,2003年3月4日
  8. ^ Group,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Publishing. Media influence on suicide. BMJ. 2003-03-01, 326 (7387): 498 [2020-12-06]. ISSN 0959-8138. PMID 12609951. doi:10.1136/bmj.326.7387.4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6) (英语). 
  9. ^ 受訪人士:曹敏敬. 香港基督徒述及文献研究. 香港浸会大学. 2018-11-16 [202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4) (中文(香港)). 
  10. ^ 自殺死亡率 通報數2倍. 自由时报. 2005年10月9日 [2008-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6). 
  11. ^ 2007年殞落的音樂人 Part 2. 银河西洋音乐城. [2008-05-27]. [永久失效链接]
  12. ^ 【不斷更新】27歲「SHINee」鐘鉉燒炭自殺 吵架離家曝憂鬱症. 苹果新闻网.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中文(台湾)). 
  13. ^ Nel Nel張學潤離世終年59歲 消息指因財困燒炭亡. 东网. 2023-05-18 [202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1). 
  14. ^ 前主播柳俊江大埔村屋燒炭亡 (18:48) - 20240105 - 港聞. 明报新闻网 - 即时新闻 instant news.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5) (中文(繁体)).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