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存审
符存审(862年—924年),本名符存,字德祥,陈州宛丘县(今河南省淮阳区)人[1],是中国五代时期的后唐军事将领,一生经历百余次战役而未尝败绩,曾经多次与后梁交战并击破朱温、驱逐北漠契丹,与同袍周德威齐名[2]。因为被晋王李克用收为义子御赐国姓,因此部分史册又载为李存审,到后唐明宗李嗣源时其子复归旧姓。在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列传中唯一得以保留原本姓氏的人,其余获授国姓的众人皆记为李姓。
符存审 | |
---|---|
昵称 | 李存审、九太保 |
出生 | 陈州宛丘县(今河南省淮阳区) |
逝世 | 幽州 |
国籍 | 汉族 |
效命 | 后唐 李罕之→李克用→李存勗 |
军种 | 步兵、骑兵 |
军衔 | 检校左仆射、 左右厢步军都指挥使、 蕃汉马步都指挥使、 忻州刺史、 蕃汉副总管、 安国军节度使、 横海节度使、 魏博马步军都指挥使、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内外蕃汉马步总管、 侍中、 卢龙节度使、 检校太师、 中书令、 尚书令 |
部队 | 义儿军、银枪效节军、蕃汉马步大营 |
统率 | 史建瑭、王建及 |
参与战争 | 破朱温、退契丹、解幽州及同州围城 |
获得勋章 | 秦王、忠烈扶天启运功臣 |
生平
出身
符存审父亲符楚是晚唐的陈州牙将(统率约5,000兵马)[3],但家境并不富裕。符存审少年时性格豪迈,重侠义精神;而且机智多谋,喜欢谈论兵法战事[4]。唐末乾符七年(879年)朝廷衰败,河南一带强盗四起,年仅约18岁、生逢乱世的符存审纠集附近土豪青壮,率领他们守卫家园[5]。
其后符存审投军,追随光州刺史李罕之上沙场。中和五年(885年)李罕之不敌“蔡州皇帝”秦宗权而放弃领地,投奔风评甚佳的诸葛爽[6]。符存审也跟随到河阳担当小校一职,屡战蔡寇有功[7];可惜诸葛爽死后,李罕之因性情暴戾不能服众,部属便在怀州纷纷四散,刚满23岁的符存审也在此时再择晋王“独眼龙”李克用为君主,展开其南征北伐的将领生涯[8]。
早年战绩
加入晋军后,符存审获得李克用器重,被赐授姓名及收为养子,成为十三太保之一,又受命掌管义儿军[9][10]。由于符存审自小在军旅长大,故沙场上识机知变、行军法命严明如山,又喜欢用奇兵制胜,从来没有战略失误[11],加上其品性敦厚低调、谨言慎行,因而侍遇日隆[12]。特别是跟随李克用,讨伐吐谷浑族的赫连铎时表现勇猛“冒刃死战、血流盈袖”,李克用亲自为他治疗伤口并日夕慰问[13]。
乾宁元年(894年)卢龙节度使李匡筹屡犯河东,晋王亲征反击,反占武州和新州;李匡筹见势色不对,发兵坚守居庸关不出,此时李克用以少量骑兵在关前扰敌,实则派遣时年约32岁的符存审出任先锋,领步兵从另一条路夹击其背,结果符存审大败幽州军,一举攻下居庸关,杀死及俘虏敌方过万人[14]。乾宁二年(895年)邠州守将王行瑜联同韩建及李茂贞三路叛唐,李克用率军勤王,面对着邠州主力屯扎在龙泉寨,这个寨四面有悬崖,而且石壁险峻,符存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下龙泉寨,击溃王行瑜,回师后被授予“检校左仆射”[15][16]。
之后他辅佐李嗣昭再攻打汾州的李瑭,符存审在战场上把李瑭生擒,凭这功劳改任“左右厢步军都指挥使”[17]。天祐三年(906年),符存审升迁“蕃汉马步副指挥使”出征潞州,与李嗣昭在上党降服丁会[18],又合兵卢龙节度使周德威在夹城消灭流贼,再加封检校司徒、忻州刺史兼领“蕃汉马步都指挥使”[19]。
天祐七年(910年)李克用已病死,晋王之位由25岁的长子李存勗(后唐庄宗)继承,已经48岁的符存审作为老重臣,加封检校太保,兼任“蕃汉副总管”[20]。当时晋梁争霸,李存勗在十二月率领晋军南下,在柏乡与梁军大战,镇守太原的任务就交由符存审负责[21],翌年三月,他代替李存璋前往晋梁交界重地赵州戍守。
破朱温
天祐九年(912年)梁太祖朱温率号称五十万的大军进攻镇州、定州,他命令部将杨师厚攻入枣强后血腥屠城,连老人妇孺也不放过;而自己则亲率贺德伦等人围攻蓨县(今河北景县)。正在附近赵州驻扎的符存审带部下史建瑭、李嗣肱(李克用从弟李克修之子)等800人去救。符存审深知双方兵力有别,在抵达信都后先夺取下博桥,阻止梁军继续北上;又派史建瑭、李嗣肱率600骑去捉拿替梁军牧马的人,俘获数百人后统统处刑,却特意让当中的十数人逃走。那些侥幸保命的人回寨后惊魂未定,纷纷叫嚷说晋军主力已经压阵,使到梁军士卒人心惶惶。翌日,符存审用经过乔装的600骑兵突击梁军大营,由于他们全部打着梁军旗号,朱温不虞有诈之下损失甚钜,至傍晚时份晋军直杀到对方副将贺德伦跟前,并放火烧毁梁军大寨后方才撤退。朱温见己方损折无数、阵势大乱,唯有当即拔寨后连夜遁逃,扶病返回洛阳后不久便被儿子所杀。
元城会战
天祐十二年(915年)夏季,年少继位为晋王的李存勗(后唐庄宗)决定进攻河北魏博(天雄)并派符存审出任前锋收服临清。八月,符存审盘踞于魏县与仅仅相隔三十里的后梁军刘𬩽争持,一日数战,互不相让。九月中,率师五千平定贝州的张源德;又与王建及合兵,用骑兵二千突袭敌阵侧翼,击退刘𬩽的援军一万人。翌年三月,刘𬩽军终于按捺不住全力犯境魏州,已经会合庄宗的符存审亦率大军截断其退路,迫使双方在元城旧址开战,梁军溃败,而符存审乘胜追击,趁势再收复了澶、卫、磁、洺州。直等到秋凉时节,邢州的守将阎宝亦向符存审请降。庄宗以收服五州之功,授予符存审安国军节度使,兼任邢洺磁等州观察使。十月,戴思远得知符存审兵临沧州立刻闻风而逃,城将毛璋则开城投降。庄宗大喜,加授符存审检校太傅、横海节度使,兼领“魏博马步军都指挥使”。翌年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
棉里裹针退契丹
天祐十四年(917年),契丹三十万大军围困幽州(今北京)的周德威,由于另一边厢正与梁军相持不下,庄宗非常苦恼该如何是好。想发兵救幽州,手上兵力不足,如果分兵太多则有危险;但如果不派援兵,又怕幽州全面失陷[22]。他便问策于帐下诸将,当中只有符存审认为幽州不可不救,更自愿请缨说:“请借我五千骑兵就够了!”[23]庄宗见符存审自告奋勇,就让他与李嗣源、阎宝率军七万去救。而符存审亦不负所托,九月五日三人在易州合兵,九月十二日符存审先用鹿角阵大败契丹的骑兵前锋。入冬后两军主力开战,符存审采用“棉里裹针”之计杀破敌将安彦之,一举击溃契丹军;契丹主军受重创,残军仓皇向北山方向逃窜,余下辎重粮饷遍野。晋军又再追击,俘获敌军上万人,皆处刑,遂解幽州之围。
天祐十五年(918年)二月初参与进攻杨刘城。十月,晋军驻于麻家渡,符存审进谏庄宗。当时的庄宗年少气盛、勇于接战,经常受不住敌营叫嚣轻骑而出,符存审每次见到必定叩马进谏:“王上你身系光复唐室社稷的大任,应该为了天下苍生而爱惜自己的身躯。接受对方的举旗挑战,只不过是放任刀剑的一时之快,对于圣上你的品德无甚益处,还请交回微臣效劳。古人遇上盗贼时,尚且不会由上司和父亲去抵抗,而今我虽无将帅之才,但不敢不担君之忧”[24]。庄宗听后通常也从善如流,及时回驾大营。
同年,庄宗与后梁军于胡柳陂(今河南濮城西)开战,战况异常激烈。辰巳时份(晚上7时至11时)另一员大将周德威战死,战况急转直下,庄宗的部队稍一失神停步,梁军就从四方八面涌出来[25]。庄宗被敌军所包围,一度势危,此时符存审与三子符彦图出没在敌阵沐血奋战[26],直到翌晨才归去与主军会合重整阵势,并于午后开始逆转形势[27],至夕阳落后,符存审麾下的银枪部队才终于在土山下歼灭所有敌军[28][29]。
天祐十六年(919年)春,接替周德威为“内外蕃汉马步总管”,于德胜口分别建筑南北两座城池而据,时人称之为“夹寨”[30]。七月,后梁王瓒又从黎阳渡河窜扰澶州诱战,符存审拒守不出,王瓒退到杨村渡口控制上游,自此日夜交锋,对垒经年,大小凡百余战,未见败绩。至此,昔日一起追随李克用并与之齐名的周德威已死,使符存审在晋军中的地位更形重要[31]。
缓师示弱、伺隙出奇
天祐十七年(920年)后梁大军进犯同州,符存审用缓师示弱、伺隙出奇之策,智解同州之围。当时后梁的朱友谦以河中同州(今陕西大荔)为条件欲向庄宗投降,后梁朝廷得悉后用刘𬩽引重兵进逼同州,朱友谦马上向庄宗求救,庄宗便托符存审与李嗣昭前赴救援。九月,符存审与李嗣昭取道河东进军往河中。河中一带本来兵少且弱,梁军由于过往多次征服该地而相当轻视之,亦料不到符存审用兵神速,已抵当地[32]。符存审便特意在自己的营中挑选200名精锐骑兵夹杂当地部队出战,并先以河中部队采取佯败的诱敌战术;等梁兵出城追击一段距离后即以200名精骑反击,果然大胜而归及俘敌甚多,当梁军得知对手身份时皆大惊[33]。不过当时河中一带长期称臣于后梁,其民众对支持梁军或晋军持两端态度,加上大军集结河中后的军粮消耗不菲,李嗣昭等众将都怕情况反复或帐下起乱,故提议速战速决[34]。
屯兵朝邑数日后,后梁军逼向晋军阵营。当时晋军中有懂星相观天之士,说西南方隐现一股如斗鸡之状的黑气,当有战祸发生;符存审回应说:“我方正想与敌决一死战,而今甚至从气象中显示出来,岂不是如有天助吗!”[35]。乘着士气大振,当晚立即审阅大军,并谨慎地挥军向前。后梁军接战后节节败退,损失二千余人,从此便天天守在堡垒中不出来。符存审见状即对身旁的李嗣昭说:“我当初最担忧的是被刘𬩽占据渭河地利。眼下他的副军已经大败,若然你尽封掉他的退路,刘𬩽会恐惧我要一举歼灭他;有云困兽以穷恶袭人,不可不当作一回事。我们不妨刻意开一个缺口给他,等他撤退时再施以伏击这样比较可取”[36]。于是命令部下李建及在沙苑中牧马,旨在令对方松懈,刘𬩽、尹皓接报后暗暗窃喜,马上计划撤退。欧阳修《旧五代史》对此记载:“𬩽以为晋军且懈,乃夜遁去”。其实符存审此时已经派遣追兵在渭河一带突袭刘𬩽,使他落得近乎全军覆没,同州之围便因此烟消云散。由此战役可见符存审善于造势,以攻心为上,活用兵法,这道缓师示弱之计600多年后的清将多尔衮亦有仿效,用于藏锐师于明军身后伏击闯王李自成。
镇守疆土
天祐十八年(921年),叛将张文礼谋杀节度使王镕在镇州成德(治今河北正定)割地自立,李嗣昭、李存进先后接战却相继阵亡。天祐十九年(922年)符存审率师进攻叛军于镇州城下,并以围城之策使镇州粮尽。九月,张文礼谋士李再丰暗中送款欲贿赂符存审,符存审未置可否,却于当夜暗中登城,生擒张文礼之子张处瑾、张处球一干人等。镇州就此火速平定,捷报献上朝廷,符存审因功获封侍中。
天祐二十年(923年)正月,符存审还师魏州,庄宗亲自出城以宴乐迎接。未几,契丹又进犯燕蓟之地,庄宗心腹郭崇韬上奏:“后梁尚未平定,契丹就率先背叛我方,而捍卫北方的防御重任,环顾云云众将里非存审不可”[37],庄宗便遣中使召谕符存审出征。不过符存审此时因为作战经年而积劳成疾,抱恙在家,但还是上奏曰:“臣愿意前往效命,不敢托辞推诿,但老身痛症连连不绝,只恐未堪眼下此战之用”[38]。符存审于是未有领军迎击此役,但仍奉旨兼任幽州卢龙节度使,担起守卫北面边疆之重任。
同光元年(923年)后唐终于消灭后梁并立国,迁都洛阳。朝廷升迁符存审为中书令及检校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赐食邑千户,封当朝忠烈扶天启运功臣。同时却招惹朝中一些文官诋毁,认为符存审并未有助于收复中原全境。其时,符存审身上的箭伤旧患复发,加上自责身为大将却未能参与入梁战役而郁郁不欢,病况日下。只得要求入觐寻医,并请求大臣郭崇韬协助,但郭崇韬一向自负,而且不愤功绩和声望皆在符存审之下,因而符存审每有奏章要求面圣都被驳回。
符存审妻子郭氏哭着痛斥郭崇韬说:“我的夫君一直以来为国家奔驰效命,与你又份属乡里旧识,现在你竟然忍心弃他到北方荒地送死,实在是何等的无情无义!”[39],郭崇韬听后顿感惭愧,但马上又迁怒于符存审。符存审屡上奏章,全数不许他请朝京师。
同光二年(924年)春天,符存审病情加剧,便上奏恳求最后一次面见皇上庄宗,亦不许。符存审伏在床枕上叹曰:“老夫我历事两位君主,至今已经四十年,有幸今天见证到天下复归李家,借此机会不管四方蛮夷都可以入朝觐见圣上;敌方亡国丧主之将,也无不拜倒在你的宫殿之前,但是独独我却被排除在外,岂不是命运弄人!”[40]。郭崇韬思忖符存审既然命不久矣,此时也就不怕他争权,方肯奏请中央让他入觐面圣。同光二年四月,朝廷本来已经拟定要授符存审宣武军节度使、蕃汉马步军总管,可惜诏告未至,符存审五月十五日便卒于幽州官舍,时年六十三,及后下葬于太原。
符存审的遗言陈述不获圣上面觐,言词凄惋,庄宗闻讯后悔悼良久,废朝三日,又追赠尚书令,谥号同忠烈扶天启运功臣,天成年间配飨庄宗庙廷,追封秦王。符存审死后,其子嗣后裔三辈中再出了两位藩王、三位皇后及诸位将军,又多次与北宋赵氏宗室联姻,使符氏成为当朝显赫一时的名门豪族。
逸事
- 死里逃生
符存审年少时曾经被俘,将要在郊外被处决,临行刑之前他指著一堵危墙向对方说[41][42]:“请将我斩于此面墙下,好等那些颓垣败瓦覆盖我的尸体,也算为孤魂造福,不至客死异乡无人葬。”[43]小兵可怜他,想把符存审移到墙下处斩。就在符存审被押动身之际,对方首领拥著歌妓饮酒,正想找个人唱歌助兴[44]。歌妓就向首领建议:“俘虏中有个叫符存审的乃妾身旧识,不如就要他击掌伴奏吧。”[45]首领一时兴起,当场就上马去释放人,符存审得以大难不死。[46]
- 以镞诫子
符存审生九子,晚年时召各人于厅堂训曰:“我本来自幼家寒,年少时带上一把剑便只身离乡别井闯功名,四十年时间过去,终于位极人臣出将入相。当中经历过如履薄冰、万死犹生般的凶险危难不下一次,剖开皮肉从伤口中取出箭头也百余次。”[47]之后就把曾经取出来的箭头都给儿子们看,并吩咐他们收藏起来,用以提醒他们:“你们这代都出生在富贵之中,更应铭记着你们的父祖当年起家举步维艰,家业得来不易,尤其切忌奢侈。”其九个儿子亦紧记教诲,日后各居朝廷要职;当中尤以四子魏王符彦卿闻名,成为北宋立国初期的朝中巨擘,三个女儿亦分别成为皇后:周世宗宣懿皇后、周太后、宋太宗懿德皇后。
子嗣
十三太保
参考文献及注脚
- ^ 符存审,字德详,陈州宛邱人
- ^ 功名与周德威相匹,皆近代之良将也。
- ^ 父楚,本州牙将。
- ^ 存审少豪侠,多智算,言兵家事。
- ^ 乾符末,河南盗起,存审鸠率豪右,庇捍州里。
- ^ 会郡人李罕之起自群盗,授光州刺史,因往依之。中和末,罕之为蔡寇所逼,弃郡投诸葛爽
- ^ 存审从至河阳,为小校,屡战蔡贼有功
- ^ 诸葛爽卒,罕之为其部将所逼,出保怀州,部下分散,存审乃归于武皇。
- ^ 武皇署右职,令典义儿军,赐姓名。
- ^ 晋王以为义儿军使,赐姓李氏,名存审。
- ^ 存审少在军中,识机知变,行军出师,法令严明,决策制胜,从无遗悔
- ^ 存审性谨厚,宠遇日隆
- ^ 自是武皇西征,存审常从,所至立功。从讨赫连铎,冒刃死战,血流盈袖,武皇手自封疮,旦夕临问。
- ^ 乾宁初,讨李匡俦,存审前军拔居庸关
- ^ 明年,从讨邠州,时邠之劲兵屯龙泉寨,四面悬崖,石壁险固,存审奋力拔之。
- ^ 师旋,授检校左仆射
- ^ 副李嗣昭讨李瑭于汾州,擒之,以功改左右厢步军都指挥使。
- ^ 天祐三年,授蕃汉马步副指挥使,与李嗣昭降丁会于上党
- ^ 从周德威破贼于夹城,加检校司徒,授忻州刺史,领蕃汉马步都指挥使。
- ^ 加检校太保,充蕃汉副总管。
- ^ 庄宗击汴人于柏乡,留存审守太原。
- ^ 是时晋与梁相持河上,欲发兵,兵少,欲勿救,惧失之。庄宗疑,以问诸将,而存审独以为当救
- ^ “愿假臣骑兵五千足矣!”
- ^ “王将复唐宗社,宜为天下自爱,搴旗挑战,一剑之任,无益圣德,请责效于臣。古人不以贼遗君父,臣虽不武,敢不代君之忧”
- ^ 是日辰巳间,周德威战殁,一军逗挠,梁军四集
- ^ 存审与其子彦图冒刃血战,出没贼阵,与庄宗军合。
- ^ 午后,师复集,击败汴人。
- ^ 十二月,战于胡柳。晡晚之后,存审引所部银枪效节军,败梁军于土山下。
- ^ 从战胡柳陂,晋军晨败,亡周德威,存审与其子彦图力战,暮复败梁军于土山
- ^ 筑河南北为两城,晋人谓之夹寨
- ^ 存审为将有机略,大小百余战,未尝败衄,与周德威齐名。德威死,晋之旧将独存审在。
- ^ 河中兵少而弱,梁人素易之,且不虞晋军之速至也。
- ^ 存审选精骑二百杂河中兵出击掞垒,阳败而走,掞兵追之,晋骑反击,获其骑兵五十,梁人知其晋军也,皆大惊。
- ^ 然河中粮少而新降,人心颇持两端,晋军屯朝邑,诸将皆欲速战
- ^ “我方欲决战,而形于气象,得非天赞欤!”
- ^ “吾初惧刘𬩽据渭河。偏师既败,彼若退归,惧我踵之;穷兽搏人,勿谓无事。可开其归路,然后追奔。”
- ^ “汴寇未平,继韬背叛,北边捍御,非存审不可”。
- ^ “臣效忠禀命,靡敢为辞,但痾恙缠绵,未堪祗役”
- ^ “吾夫于国,粗效驱驰,与公乡里亲旧,公忍令死弃北荒,何无情之如是!”
- ^ “老夫历事二主,垂四十年,幸而遇今日天下一家,远夷极塞,皆得面觐彤墀,射钩斩祛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 ^ 存审微时,尝为俘囚
- ^ 将就戮于郊外,临刑指危垣谓主者曰
- ^ “请就戮于此下,冀得坏垣覆尸,旅魂之幸也。”
- ^ 主者哀之,为移次焉。迁延之际,主将拥妓而饮,思得歌者以助欢
- ^ “俘囚有符存审者,妾之旧识,每令击节,以赞歌令。”
- ^ 主将欣然,驰骑而舍之;岂非命也!
- ^ “予本寒家,少小携一剑而违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屯危患难,履锋冒刃,入万死而无一生,身方及此,前后中矢仅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