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雪地殿

圣母雪地殿(葡萄牙语:Capela de Nossa Senhora da Guia),是位于澳门东望洋山山顶上的小教堂。圣母雪地殿教堂位于东望洋炮台东望洋灯塔旁边,是东望洋山有三大名胜古迹之一。在1992年,更被澳门的社团评为澳门八景之一。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圣母雪地殿
圣母雪地殿教堂
地图
教堂祭坛
教堂内部建筑

特色

圣母雪地殿教堂主色为白色,带着黄色的线条点缀,具17世纪葡萄牙修院的建筑风格。教堂主堂呈长方形,长为16米,宽4.7米。为承托筒拱结构的屋顶,两侧的墙身厚大且有扶壁。教堂屋顶铺设红瓦,屋脊高7米多,檐口高4.8米。在主祭坛右侧,设有一间祭衣房;教堂外面的楼梯,可到达上层的唱诗台。

圣母雪地殿教堂的天花呈拱形,墙身绘有圣经故事和人物的彩色壁画。祭衣房的壁画线条秀丽活泼,揉合了中国绘画技法和西方色彩,中西方的文化艺术和谐地融汇一起。壁画绘有:圣母玛利亚帕多瓦或里斯本的圣安多尼狮子、双头牡丹等图案,极具艺术价值与观赏性。

历史

圣母雪地殿教堂约建于1622年。当年正值荷兰人入侵澳门,据说圣母曾步出小教堂外张开自己的斗篷来抵挡敌军的枪炮攻击。现今的教堂则建于1637年。圣母雪地殿教堂供有雪地圣母葡萄牙语Nossa Senhora da GuiaNossa Senhora da Guia)、以及护卫航海的圣人若翰洗者的圣像与画像。

澳葡政府于1996年对教堂进行内部保护和修复工程时,发现了壁画遗迹。经过考证后,发现壁画是中西文化和艺术的大融汇,在华南地区属罕见之艺术作品。文化局局长何丽钻指出,政府严格以“保护壁画原有艺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对其进行修复,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对各层“泥灰水”和颜料进行实验室分析,并且对使用的材料和色素进行了多项可行性研究与实践,最后使埋没在尘土之中的壁画图案和人物形象重光。1998年起,专家开始壁画的修复工作,一笔一笔地上色修补,将壁画原貌重现。于2001年7月24日,澳门文化局为圣母雪地殿教堂的祭衣房举行修复重光典礼。

历史文物

  • 壁画:揉合了中国的绘画技法和西方的色彩的艺术作品
  • 古钟:刻有“此钟为澳门市最高首长狄西亚总队长于1707年为东望洋山圣母隐修院而制”及“于1827年重铸”字样

景观危机

相关资讯

  • 开放时间:10:00-17:30(休息时间:12:00-14:30)
  • 入场费:免费
  • 其他:教堂内不准拍照,不准录像及大声喧哗(对古老壁画的保护措施)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建筑
妈阁庙 | 港务局大楼 | 郑家大屋 | 圣老楞佐教堂 | 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 | 岗顶剧院 | 何东图书馆大楼 | 圣奥斯定教堂 | 市政署大楼 | 三街会馆(关帝庙) | 仁慈堂大楼仁慈堂博物馆) | 大堂(主教座堂) | 大堂巷七号住宅(卢家大屋) | 玫瑰圣母堂 | 大三巴牌坊 | 哪吒庙 | 旧城墙遗址 | 大炮台 | 圣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 东方基金会会址 | 基督教坟场(包括马礼逊小教堂) | 东望洋炮台(包括圣母雪地殿教堂灯塔)(保育危机
前地
妈阁庙前地 | 亚婆井前地 | 岗顶前地 | 议事亭前地 | 板樟堂前地 | 大堂前地 | 耶稣会纪念广场 | 贾梅士前地
区内其他地点及街道
海事博物馆 | 妈阁斜巷 | 妈阁街 | 高楼街 | 政府总部事务局 |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二、三校 | 龙嵩正街 | 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 |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四校 | 澳门邮政局大楼 | 圣物宝库 | 大三巴街 | 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 | 澳门博物馆 | 大炮台山 | 花王堂街 | 白鸽巢总站 | 东望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