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默 (诗人)
张默(1931年2月7日—),本名张德中,安徽无为人,台湾现代人、编辑。
张默 | |
---|---|
出生 | 张德中 1931年2月7日 中华民国安徽省无为县孙家湾 |
母校 | 陆军官校 |
主题 | 新民族诗型 |
文学运动 | 创世纪诗社 |
奖项 | 国军新文艺长诗金像奖 中山文艺奖(1994) 荣誉文学博士(世界艺术文化学院) |
生平
张默,本名张德中,1931年2月7日(农历12月20日)生于安徽省无为县孙家湾,于南京成美中学、陆军官校24期毕业。[1] 1949年3月搭乘中兴轮,自南京经上海抵达台湾。[2] 隔年加入中华民国海军,服务二十余年,直至1973年退伍。
1954年10月10日,在高雄左营与洛夫共同成立创世纪诗社,发行《创世纪》诗刊并担任主编,1955年痖弦、季红加入[3]。[4] 1957年,诗作入选《中国诗选》。196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紫的边陲》。[2] 随后于1967年主编《中国现代诗选》以及《七十年代诗选》,同年10月出版第一本诗评集《现代诗的投影》。[5] :174-176为了培育文学新秀,1971年与管管于左营创办《水星诗刊》,共发行九期。
1973年主编《中华文艺》月刊。[2] 1976年,应韩国笔会邀请参访汉城,三年后,出席汉城“第四届世界诗人大会”;除了出访外国进行文学交流与推广,张默的作品也在此间先后被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文字。1994年,获世界艺术文化学院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4] 出于历来的出访及旅游经验,于2007年出版首部旅游诗与摄影合集《独钓空濛》。[5] :174-176现则已退休,专心于写作。
综观其创作历程,张默著有诗集《上升的风景》、《无调之歌》;诗评集《台湾现代诗概观》、《梦从桦树上跌下来》;散文集《雪泥与河灯》;编选则涵括《六十年代诗选》、《七十年代诗选》、《剪成碧玉叶层层》、《感月吟风多少事》等二十余种。
创作风格与技法
张默诗风具“高旷清逸之气韵”,其小诗豪迈明亮、素朴简洁,反映诗人在生活中崇尚自然、朴实无华的性格。[6]:39-42
早期诗作继承西洋诗法,具现代主义的实验精神,大量使用象征、隐喻、变形、错位等西方现代派技巧。[5] :145作品跳脱了写实主义的枷锁,并非一味地模仿自然,而是以新颖的笔法呈现自然。[6]:39-42中期转为继承古典,后以融合两者和仿写实验方式进行创作。[7]:85-86
他善于利用文句的大量堆叠,营造无尽无穷之感,反复叠加的技法,正是其诗作多具音乐性的由来,代表可见〈变奏曲〉、〈群赞〉等诗作。此外,在张默的作品中,可见许多人名的引用,产生互文效果。上述技法在张默不同的诗歌主题与篇章结构应用中皆能看见,诗作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 [7]:85-86
张默的诗歌主题选择多变,多与时代氛围和自身经验有关。[7]:85-86受国民政府迁台的军旅生活影响的张默,常使用“荒”、“嚎”、“冷冽”、“孤独”与“残酷”等词汇创作,军旅期间发表作品如〈荒径吟〉、〈冰冻的火车〉与〈洪荒孤独之旅〉等。[5]:147-148
诗作评价上,诗人林明理认为张默常以丰富的想像描绘真朴画面,令人感到清新、愉悦,也能感受到他生命的韧度与自信。[6]:39-42在诗论的部分,学者陈政彦认为其诗论带有强烈的实用性格,张默写诗论也编诗选,因此可将其诗选视为是诗论的实践。[8]:201-224
影响
张默主编的《六十年代诗选》因应现代诗成为主流,不再收录战斗诗,改以收录现代诗为主。七零年代写实主义兴起,张默依然以现代诗为编撰核心。结合了不同的风潮,从张默主编的诗选中可以看到现代诗风格的差异与转变。[9]:158-159
张默也长期参与文学推广、展演活动。除了曾负责台北国际诗歌节的诗展手册编撰之外,[10]也参加过台北齐东诗舍开幕与馆藏展。[11]2014年,其与洛夫、痖弦所共同成立之“创世纪”诗社60周年时,亦于纪州庵文学森林举行“生命意象霍霍涌动”个人展览与诗作朗诵会。[12][13]
张默也以水墨画、毛笔抄诗著称。水墨画以抽象风格为主,作品曾于明道大学、[14]澳门大学等多地展出。[15]他曾致赠亲手抄写的诗作给国内馆舍,如台湾文学馆[16]、国家图书馆[17]。2012年,他为了呼吁台北文学馆的重要性,将两百卷手抄诗赠予尚未成立台北文学馆。[16]
参考来源
- ^ 張默. 台湾文学网. [2023-08-04].
- ^ 2.0 2.1 2.2 典藏詩人(1920-1939)——張默. 东华大学数位文化中心.
- ^ 蔡明谚 ,〈一九五○年代台湾现代诗的渊源与发展〉, 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论文,2008年,页250-253。连结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wNHKwy/record?r1=37&h1=0
- ^ 4.0 4.1 張德中. 国家图书馆.
- ^ 5.0 5.1 5.2 5.3 李, 明辉. 張默新詩研究. 佛光大学文学系硕士论文. 2010.
- ^ 6.0 6.1 6.2 林, 明理. 高曠清逸的詩境─張默─用詩藝開拓美的人之二. 全国新书资讯月刊. 2011-08.
- ^ 7.0 7.1 7.2 张, 仕旻. 〈張默新詩藝術手法及其流變〉. 国立台南大学国语文学所硕论. 2019.
- ^ 陈, 政彦. 〈打造現代詩的期待視野——張默詩論、詩選研究〉. 《台湾诗学学刊》. 2011-07, 17.
- ^ 白, 丰源. 張默編選現代詩之研究. 嘉义大学中国文学所论文.
- ^ 台灣現代詩集編目:一九四九──二○○○ 二○○一台北國際詩歌節詩展手冊. 联合文学.
- ^ 「詩的復興基地」 齊東詩舍開張. 中时新闻网. 2014-08-01 [2023-08-03].
- ^ 創世紀詩社60年 展詩人珍貴手稿. 公视新闻网. 2014-12-31 [2023-08-03].
- ^ 揮灑水墨手抄詩 張默創意不斷. 中时新闻网. 2014-02-27 [2023-08-03].
- ^ 創作不輟 詩人張默展詩畫. 自由时报地方电子报. 2014-09-19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6).
- ^ 著名詩人畫家張默畫展於澳大展出. 澳门大学. 2017-09-18 [2023-08-03].
- ^ 16.0 16.1 張默手抄詩200卷 催生台北文學館. 中国时报. 2012-02-22 [2023-08-03].
- ^ 張默贈國家圖書館書法水墨. 国家图书馆. 2015-10-13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