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热带风暴林茵 (1981年)
强热带风暴林茵(英语:Severe Tropical Storm Lynn,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Elang)是1981年太平洋台风季中其中一个热带气旋,风暴于7月3日形成,在7月7日消散,维持了约四日。林茵源自波纳佩岛附近的季候风槽,自生成以后快速向西北偏西移动并增强,到达菲律宾北部时速度开始减慢,出海前后回复原来速度及重新发展,不过受风切变影响始终未能发展成台风,且在临近华南沿岸时再度减慢,最终它登陆中国大陆广东省沿岸及即日消散。
强热带风暴(日本) | |
---|---|
热带风暴(美国) | |
形成 | 1981年7月3日 |
消散 | 1981年7月7日 |
最高风速 | 10分钟持续: 100公里/小时(65哩/小时) 1分钟持续: 100公里/小时(65哩/小时) |
最低气压 | 985百帕(毫巴);29.09吋汞柱 |
死亡 | 8死(菲律宾)、75死(中国大陆) |
损失 | 800万比索 (只计算菲律宾损失数字) |
影响地区 | 菲律宾、英属香港、葡属澳门、中国大陆(华南) |
1981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
林茵在一周内接着强热带风暴凯利影响菲律宾及华南地区,为早前凯利带来的灾情雪上加霜,菲律宾和广东省均有人命及财产损失,菲律宾官方报告共有8人死、27人失踪。它同时导致皇家香港天文台悬挂该年唯一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持续近29小时,是1960年以来持续悬挂最长的八号信号。另外广东省佛山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受大潮及大雨影响,灾情较为严重,部分海堤和水库受到损坏,总计约75人罹难、倒塌房屋近千间,还有不少堤围崩决,桥梁冲崩,电杆吹断。
气象历史
6月27日上午,西太平洋洋面上一个季候风槽,其在波纳佩岛以南的较弱部分,出现已增强的雷暴活跃区域。受到前一个风暴凯利造成的垂直风切变影响,这个系统初时难以组织,到6月29日较后时间才能形成一个低压区;7月2日较后时间,凯利对它的负面影响有所减轻,它得以进一步发展。[1]它在7月3日上午发展为热带低压,到了下午便增强为热带风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命名为林茵,皇家香港天文台随后跟进,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亦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2][注 1]
林茵自生成以后快速向西北偏西移动,然而其抵达马尼拉以东的菲律宾北部边缘后,速度开始减慢;此时,从南中国海而来的内流导致对流集中在菲律宾地形之上,并扭曲了它的对流模式。[4]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基于它逼近菲律宾,亦开始对其进行监测并给予其菲律宾名称“Elang”。[5]此风暴是凯利以来,三日内影响菲律宾的第二个热带气旋,由于移速减慢,它花了约30个小时来穿越整个群岛的北部,当地雷达图显示,它本来的中心在吕宋岛曾转向北移动,但因未能跨过吕宋中央山脉而消失,至于新的中心则在吕宋西部沿岸形成。[4]
林茵直到7月4日晚才摆脱菲律宾岛上的相互作用,并且回复原来强度及重新发展中心密集云团区,同时加快了向西北穿越吕宋的步伐;进入南中国海后,组织继续改善,皇家香港天文台在7月5日对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4]它持续南中国海向西北移动,可是因再次遇到风切变,始终未能发展成台风。[1]之后它保持其强度,经过东沙群岛西南中国海域向中国大陆广东省进发,[2]临近沿岸时再度减慢步伐,缓缓接近华南地区。[4]7月7日早上,它经过上川岛后,登陆广东省台山县,其结构迅速崩溃,美方、香港天文台及中央气象局在同日均降格为热带低压,[1][4][2]同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附近减弱为残余低压区。[4]它带来的大雨导致华南出现泥石流,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1]在香港,大澳阵风风速曾达144公里每小时,在长洲也测得118毫米的总降雨量。[4]
影响
菲律宾
林茵经过菲律宾前三天,当地早已受到强热带风暴凯利吹袭,导致至少约两百人死亡,随着林茵接连影响当地,为灾情雪上加霜。[6]林茵正面吹袭菲律宾中部期间,巨浪袭击沿海城市,那些地方逾四千人无家可归,吕宋岛东北部有十名渔民因风暴而死,由于风暴移转较慢,且风尾带来的风力加上洪水,使拯救工作更加困难。[7]据皇家香港天文台事后报告指出,风暴最终引致17人死亡及6.5万人无家可归。[4]菲律宾官方报告共有八人死、27人失踪,经济损失约800万比索。[5]
香港
- 当地评定巅峰强度分级:强烈热带风暴(HKO)
- 当地评定最大持续风速:110千米每小时(31米每秒;59节)(十分钟)
-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 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
- 最接近当地时间:1981年7月7日上午2时
- 最接近当地位置:天文台总部之西南约150公里
皇家香港天文台在7月5日上午10时45分悬挂一号戒备信号,随着林茵增强及接近香港,风力开始增强,天文台在同日下午7时45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4][8]晚间境内转吹东北风,开始开始受烈风影响,天文台在翌日上午5时30分改挂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日间香港离岸受烈风程度的东北偏东风影响,但港内相对较受遮蔽,之后境内逐渐转吹东南风,更多地区受烈风影响,天文台在同日下午10时正改挂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4]天文台于7月7日上午2时测得最低瞬时海平面气压999.6百帕斯卡,当时林茵最接近香港,距离香港约150公里。早上稍后林茵在广东西岸登陆,天文台在上午10时15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再在下午2时15分除下所有信号。[4][9]
是次八号信号持续近29小时,是1960年台风玛丽以来持续悬挂最长的八号信号,[10]也为香港上班族带来历年来单一最长台风假。[11]因应林茵来袭,大部分港内航线、往返澳门及中国大陆的渡轮在7月6日起暂停,[12]机场方面则共有25班航机取消及两班延误,股市及金银业贸易场停市两日。[4]另外陆上交通包括地铁及九广铁路在7月7日起提供有限度服务,当日晚上7时起除地铁及九铁外全部停顿。[13]
风暴在香港共造成32人受伤,多数是因坠下之物件所致,另外在新界及离岛区百多名露营人士要入住抗台庇护站。[14]钻石山一间木屋遭山泥破墙而入,大门被堵,一人被困屋内,后来获救;筲箕湾一个木屋区梯级塌下,其上有七间木屋,有五户家庭要疏散。[15]另外,九龙城联合道临时安置区百多间木屋因日久失修,屋顶漏水,甚至有一间木屋屋顶塌下,住户及时走避,无人受伤,另有不少人暂住别处。[16]总括而言,林茵带来的灾情不算严重,反为香港带来至少约80毫米雨量或600万立方米的雨水,等如全港约四日的耗水量,为当时香港供水稍微舒缓,不过水务署仍认为情况不太理想,呼吁市民节约用水,结果该年仍需要间断实施制水,到翌年才结束。[17]
中国大陆
- 当地评定巅峰强度分级:强烈热带风暴(CMA)
- 当地评定最大持续风速:30米每秒(58节;110千米每小时)(二分钟)
- 当地评定中心最低气压:980百帕斯卡(28.94吋汞柱)
中国大陆广东省当局透露,该年“第六号台风”(指林茵)已于7月7日早上9时于台山县广海湾一带登陆,风力达十一级,阵风十二级,随后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消散。[4][18]广东省西部如佛山、新会、中山、斗门等十个地区受灾,其中佛山市受大潮叠加大雨影响,灾情较为严重,部分海堤和水库受到损坏,逾180万亩早稻受淹或吹倒,甘蔗、香蕉、荔枝等农产品也遭到损失。[19]另外,全省88县市均普降大雨至暴雨,以致河水暴涨,310万亩水稻受浸、沉船两艘,另有5人死亡、倒塌房屋近千间,还有不少堤围崩决,桥梁冲崩,电杆吹断。因应林茵及前一个风暴凯利带来的双重影响,广东省遭受不少人命及财产损失,广东省人民政府方面已经号召干部及群众参与抢救工作,同时拨款和运送水泥、钢材等物资以作重建。[20]据反映,全省有3.4万公顷水稻受浸,3.93万公顷水稻倒伏,22.08万公顷未收割早稻因而损失。倒断电线杆1600余根,屋塌957间。[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方面,则有5个地区、21个县市、142个公社暴雨成灾,农作受浸面积达11.16万公顷,屋塌1.97万间,70人罹难,116人受伤,冲垮桥梁1513座、坡坝河堤9189处。[21]
参见
注脚
参考
- ^ 1.0 1.1 1.2 1.3 1981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Chapter XII - Summary of Tropical Cyclones (PDF).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报告) (Guam, Mariana Islands: United States Navy). 1982 [2020-08-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6-06).
- ^ 2.0 2.1 2.2 刘复诚. 民國七十年北太平洋西部概述 (PDF).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2020-08-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01).
- ^ Christopher W Landsea;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Subject: D4) What does "maximum sustained wind" mean? How does it relate to gusts in tropical cyclone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April 26, 2004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9).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Meteorological Results: 1981 (PDF) (报告). Hong Kong Royal Observatory. 1982 [2020-08-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06).
- ^ 5.0 5.1 Destructive Typhoons 1970-2003. National Disaster Coordinating Council. November 9, 2004 [March 1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09).
- ^ 凱利肆虐傷痕處處 颱風林茵襲呂宋島. 大公报. 1981-07-05: 2.
- ^ 巨浪襲擊海岸城市 四千多人無家可歸. 香港工商日报. 1981-07-06: 4.
- ^ 一號風球今晨高掛. 工商晚报. 1981-07-05: 8.
- ^ 林茵在港南80哩掠過 為港帶來八十毫米雨水. 工商晚报. 1981-07-07: 1.
- ^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警告及信号数据库. 香港天文台. [2020-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6).
- ^ 香港01记者. 港人2.7年才有一日「打風假」 天文台解釋只是數學問題. 香港01. 2017-09-23 [2020-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2).
- ^ 昨晚改掛三號波 如方向不變 颱風傍晚迫港. 大公报. 1981-07-06: 4.
- ^ 八號風球高懸下 海陸交通半癱瘓. 工商晚报. 1981-07-06: 1.
- ^ 八號風球已懸掛逾二十小時 颱風今晨在港西掠過. 大公报. 1981-07-07: 4.
- ^ 山泥入屋困女戶主 梯級塌下五家疏散. 大公报. 1981-07-07: 5.
- ^ 聯合道臨時安置區 百餘木屋漏水 居民盼早安置. 香港工商日报. 1981-07-07: 8.
- ^ 風暴林茵掠過本港 帶來雨水不多 制水仍亮紅燈. 香港工商日报. 1981-07-08: 5.
- ^ 林茵登陸風球卸下 帶來雨量八十毫米. 大公报. 1981-07-08: 4.
- ^ 洪澇颱風交相侵襲 廣東多處災情嚴重. 香港工商日报. 1981-07-10: 1.
- ^ 粵本月兩颱風襲擊 損失嚴重死廿三人. 大公报. 1981-07-10: 2.
- ^ 21.0 21.1 毛耀顺、江彦文.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綜合卷. 中国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8年9月. ISBN 9787502945886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
- 1981年热带气旋年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皇家香港天文台
- 1981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气象局
- Digital Typhoon:Typhoon 198107 (LYNN). 国立情报学研究所.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