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刹
荷西·黎刹(西班牙语:José Rizal,西班牙语:[xoˈse riˈsal, -ˈθal],他加禄语:[hoˈse ɾiˈsal];全名:José Protasio Rizal Mercado y Alonso Realonda,汉文译为厘沙路[1],又译黎萨、黎刹尔、黎萨尔;1861年6月19日—1896年12月30日),是菲律宾的革命家、医生、作家,天主教徒,柯姓闽南人后裔,常被华人称为柯黎萨。他的尊称有“马来人之骄”、“马来伟人”、“第一个菲律宾人”、“菲律宾民族英雄”、“革命弥赛亚”、“万世英雄”和“救赎弥赛亚”等。
黎刹 José Protasio Rizal Mercado y Alonso Realonda | |
---|---|
出生 | 西属菲律宾内湖省卡兰巴 | 1861年6月19日
逝世 | 1896年12月30日 西属菲律宾马尼拉 | (35岁)
纪念建筑 | 黎刹公园 |
国籍 | 菲律宾 |
母校 | 马尼拉雅典耀大学 圣道顿马士皇家教会大学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 巴黎大学 海德堡大学 |
组织 | La Solidaridad, La Liga Filipina |
签名 | |
黎刹是一名眼科医生,精通包括英、法、德、拉丁、闽南语以及官话等22种语言,并在文理各方多才多艺,除医学外,还懂得绘画、雕刻、哲学和历史等。从年轻时就开始从事西班牙统治下的改革工作,曾在1882年至1892年旅居欧洲,出版曝露西班牙统治弊端丛生的小说,成为宣传运动的领袖,发表了针对改革的文章、杂志和诗歌。他同时也是菲律宾共济会成员。
家世
祖籍地为泉州府晋江县罗山上郭村(晋江市新塘街道上郭社区)。第一世至第十七世为:塘边叟、山翁、柯光震、柯云从、柯植、柯松老、柯赐、柯万卿、柯宗贤、柯礜、柯洪、柯桧、柯延佐、柯伯遐、柯和夫、柯才经、柯从佑。
- 第18世(在菲第1世):天祖父柯长丰,人称“长丰哥”(西班牙语:Donglai-Co)或“长哥”(常哥、祥哥,西班牙语:Siong-Co)。
- 第19世(在菲第2世):高祖父柯仪南(西班牙语:Cua Yi Lam),人称柯南哥,西班牙语名多明戈·南哥(Domingo Lam-Co),后改姓,称多明戈·梅尔卡多(Domingo Mercado),“梅尔卡多”意为“市场”)
- 第20世(在菲第3世):曾祖父弗朗西斯科·梅尔卡多(西班牙语:Francisco Mercado)
- 第21世(在菲第4世):祖父胡安·梅尔卡多(西班牙语:Juan Mercado)
- 第22世(在菲第5世):父弗朗西斯科·梅尔卡多(西班牙语:Francisco Mercado),后因其祖父同名在当地总督的建议下改姓,称弗朗西斯科·黎刹-梅尔卡多(西班牙语:Francisco Rizal-Mercado)
- 第23世(在菲第6世):扶西·黎刹-梅尔卡多[2]
生平
1875年,年仅14岁的黎刹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进入菲律宾圣道顿马士皇家教会大学(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主修哲学,兼修美术。后因母患眼疾,黎刹改读医科。
1879年,18岁的黎刹发表爱国诗篇《给菲律宾青年》,此诗获全国诗歌比赛一等奖,黎刹也因此被誉为“菲律宾青年诗人”。 1882年,21岁的黎刹潜赴欧洲加入共济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法国巴黎大学以及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1885年,他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执教。
1887年,黎刹在执教期间,用西班牙文创作了《社会毒瘤》(另译《不许犯我》)一书,揭露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残酷真相。该书的续篇《起义者》也于1891年出版。
1891年12月至1892年6月,黎刹与家人居住在香港岛半山列拿士地台2号,他每天下午2时至晚上6时在中环德己立街5号作眼科医生。
1892年6月,黎刹返回菲律宾后,建立一个非暴力的改革社团菲律宾联盟。同年7月6日被捕,随后被流放到民答那峨岛(Mindanao,又叫棉兰老岛)的达必丹小镇(又译达皮丹,Dapitan)——世界上最荒芜的地方之一。他在那里居住了四年,帮助小镇建设学校、医院等设施,并且在当地建立了全菲第一个灯光系统。期间,他还遭遇了来自香港的爱尔兰裔未婚妻约瑟芬·布蕾肯(Josephine Brackon)难产,孩子未能存活。
1896年,卡蒂普南(Katipunan)秘密革命社团发动叛乱后,本来获释到古巴当义医的黎刹,没有接受好友唐·佩德罗(Don Pedro,马尼拉工商钜子)的建议留在新加坡接受英国法律庇护,仍然坐船前往西班牙,准备转往古巴。
果然菲律宾总督拉蒙·布兰科-埃雷纳斯食言,把黎刹视为危险的敌人,必须担起菲律宾革命负责,暗中勾结国防部长和殖民部长要捉他回国。 10月3日船抵巴塞罗那,黎刹马上变成阶下囚,抓他的人正是让他流亡四年的前菲律宾总督欧洛希奥·德斯普霍尔-杜赛将军,当时担任巴塞罗那的军区司令。
黎刹被押回马尼拉,囚禁在圣地亚哥堡。同年12月30日凌晨,西班牙当局以“非法结社和文字煽动叛乱”的罪名在马尼拉将黎刹处决,即使他并未加入该社团,也未曾参加叛乱。
临刑前,应未婚妻约瑟芬·布蕾肯要求,黎刹与她举行了刑场上的婚礼,最后写下绝命诗《永别了,我的祖国》。他的壮烈牺牲使菲律宾人意识到除了脱离西班牙独立外别无选择,随后爆发了菲律宾革命。
纪念
黎刹遭处刑的12月30日被定为黎刹日,最早是由菲律宾总统埃米利奥·阿奎纳多于1899年设立的,作为纪念黎刹和所有在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期间为国捐躯者的国定假日。
黎刹被处决地的马尼拉湾岸边公园,改名为黎刹公园,建有纪念碑,并有卫兵站岗,该公园常做为菲律宾重要国家庆典的举办地点。
1888年黎刹曾到日本访问,在东京日比谷的饭店居住了一个月,日比谷公园内在1961年设立了黎刹雕像与纪念碑,每年黎刹的诞辰当天,菲律宾驻日本大使馆会到场献花。
菲律宾比索的1比索硬币有黎刹的头像。1949年至1973年发行的1比索及2比索纸钞曾印有黎刹头像。
香港中环半山区的列拿士地台靠近些利街街口有一个纪念碑,黎刹与其家人曾在该处居住过。
1901年设立的黎刹省以黎刹命名,菲律宾国内亦有多个名为黎刹的地名。
主要著作
- 《不许犯我》(或译“社会毒瘤”、“不要犯我”、“别碰我”)
- 《起义者》
- 《永别了,我的祖国》(绝命诗)
参见
注释
- ^ 该名为其在香港当眼科医生时的名片上所印。
- ^ 庄维坤. 菲律宾国父扶西·黎刹的根在哪里?. 《上海地方志》. 2000年, (第二期) [2023-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