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史学科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3年8月2日由LuciferianThomas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3年5月26日由Reke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3年4月19日由Reke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3年4月6日由LuciferianThomas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3年3月8日由Madeleinemcc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文政学部史学科,是1928年台北帝国大学创设即创立之学科,隶属文政学部。文政学部部长为藤田丰八,特色讲座是土俗人种学讲座与南洋史学讲座。当时台北帝大被视为日本帝国的南方研究基地,华南、南洋为研究重点,因此,史学科的南洋史学和土俗学人种学变成重点学问。[1]帝大创设前,台湾总督府以台北农林专门学校为基础,成立台北帝国大学,陆续设立理农学部、文政学部、医学部、工学部等。理农学部是以台湾为中心的热带农林业及应用,文政学部则以南方、东洋为主的文学科、史学科、哲学科和政学科。其中,“史学科”设立“国史(日本史)讲座”、“东洋史讲座”、“南洋史讲座”、“土俗人种学讲座”4个讲座,研究重点为历史时期跨东中国海、南中国海之交流,台湾原住民之人类学。[2]
成立
台北帝国大学依“台北帝国大学讲座令”设置“讲座”作为基本教学研究单位。由于台北帝大的创社宗旨是以台湾、东洋、南洋之自然界及人文界为研究对象,这是以地理位置定义学术方向,也因此文政学部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帝国大学,设置“东洋史学、国史学、南洋史学”3个专攻讲座,“南洋史学”即为其他帝国大学所无,[1]另设立辅助学科性质的“土俗学人种学讲座”、“西洋史学、史学地理学”讲座,共5个讲座。[3]
讲座与研究成果
东洋史讲座
1928年创校之初即设置,由担任文政学部部长的藤田丰八教授,亦担任东洋史学讲座教授。1929年藤田因病死于东京出差中,讲座教授由助教授桑田六郎接任,持续到1945年,此讲座成员还有助教授青山公亮、助手前嶋信次等。青山专长是中国史(元代史),前岛专长是东西交涉史;另外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市村瓒次郎也曾客座一年,讲授两宋思想史与中国古代史。[3]:73-74
教授 | 介绍 |
---|---|
藤田丰八(1869-1929) | 1895年自东京大学文科大学汉文科毕业,进入大学院专攻中国哲学、文学史。1897年渡清,汉译介绍日本学术书。1912年返日,1920获得博士学位,192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史学科担任教席,1926年担任东西交通史课程,是松田寿男和前岛信次之弟子。其研究为利用汉文史料、西域史料(波斯、阿拉伯)来研究汉代至唐宋的东西交通史,也详细研究中古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状况,是日本研究东西交通史之先驱。他进入史学科后,从欧洲购入有名的Huart文库,被认为是日本帝国最初的西亚文献集。[2]:85-86 |
桑田六郎(1894-1987) | 1918年自东京帝大东洋史学科毕业,1920年自东京帝国大学大学院退学,1921年担任水户高等学校讲师,旋即升任水户高等学校教授,1928年5月担任台北帝国大学讲师、6月任助教授隶属东洋史讲座,1929年9月升任教授并担任东洋史讲座。返日后历任大阪大学教授、东海大学教授。其研究主题与藤田丰八类似,主要以汉文史料配合印度、回教系统史料,研究南海的东西交通史。[2]:86 |
青山公亮(1896-1980) | 幼年在朝鲜度过,中学毕业后1917年进入东京帝大文科大学,专攻东洋史,1921年大学毕业,担任中学教师。1922年担任松江高等学校教授,陆续发表关于13世纪日韩关系史之研究。1931年担任台北帝国大学助教授,研究日本与高丽之关系史、中国元朝史。战后返日,担任明治大学教授。1955年出版代表作《日丽交涉史の研究》,1963年获得明治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为战后日本学术界朝鲜史研究的长老,长期担任朝鲜史研究会会长。[2]:86 |
前岛信次(1903-1983) | 1923年自东京外国语学校法语部毕业,1928年自东京帝大文学部东洋史科毕业,为藤田丰八教授之学生,随即来台担任文政学部助手,期间协助藤田丰八教授、神田喜一郎教授购买、整理中外图书,并开始研究台湾历史与东西交通史。1932年转任台南州立台南第一中学校历史科主任教谕,在台南作育英才,并与国分直一、新垣宏一等,一起成为研究台南乡土史之领导者。1940年返日,进入满铁东亚经济调查局,发表有关回教世界的研究。1993年逝世,被认为是日本伊斯兰学之父。[2]:86-87 |
南洋史讲座
创校之初即设立,是台北帝大特色之一,由东京帝大出身、原任东京帝大讲师及史料编纂官的村上直次郎担任教授。村上曾留学欧洲各国,擅长荷兰、西班牙等语言。他也负责教授一年级生史学概论课程。其风格强调学生外语能力,授课风格严格。助教授岩生成一及讲师箭内健次。1935年,村上教授回日本后,讲座教授改由岩生成一担任,讲师箭内健次则升任助教授。两人皆擅长南洋史与荷、西史料。此讲座的学生占了史学科学生一半以上,学生需要接受西班牙文、荷兰文训练,大致来说,与菲律宾有关题目要学西班牙文,与印尼有关主题要学荷兰文。[3]:74-75
教授 | 介绍 |
---|---|
村上直次郎(1868-1966) | 1892年入学东京帝国大学史学科,之后进入大学院深造,接受坪井久马三及L.Riess指导,具有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拉丁语之基础,研究日欧交涉史、南洋史、日本与南洋关系史、天主教史等。1895年底被日本政府派遣来台调查历史资料,在台南之英国传教士处发现“蕃语文书”,并介绍于《史学杂志》。1922年起,应台湾总督府之邀参与台湾总督府史料编纂委员会工作,从欧洲文献抄译台湾相关史料。1929年4月,担任台北帝国大学史学科南洋史学讲座,并继任文政学部长,1935年返日,在台期间,主要研究为日欧交涉史,1935年出版《长崎市史 交通贸易编 西洋诸国部》,并利用抄译西洋文献史料来撰写〈热兰遮城筑城史话〉、〈兰人の蕃社教育〉、〈基隆の红毛城址〉、〈澎湖岛に于けるオランダ人〉及《新港文书》等17世纪西班牙、荷兰人在台活动研究。[2]:87-88其在台湾史学成就主要有三方面:(一)新港文书之命名与研究,村上将以罗马字所写的契约文书命为“新港文书”,内容有买卖、典当、租佃三类;(二)台湾总督府史料编纂委员会的史料编纂事业,其成果有《台湾史料稿本》本编27册、纲文25册,《台湾史料杂纂》7册(包括《巴达维亚城日志》3册),合计59册;(三)荷西时期台湾史研究与译注。[4] |
岩生成一(1900-1988) | 1925年,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国史学科毕业后,进入史料编纂所;1929年来台担任台北帝国大学助教授。1930年起赴欧两年,在荷兰阅读、抄写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又于1931年移居伦敦,在Indian Office的Record Department阅读、抄写日本及台湾之相关史料(其中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台湾商馆文书,在战后留存台湾,于1959年由赖永祥、曹永和整理出版)。1936年升任教授,担任南洋史学讲座,研究主题有16、17世纪荷兰日本交涉史及当时东南亚的“日本町”。1941年以《南洋日本町の研究》获得帝国学士院赏。1945年被国立台湾大学留用,1947年返日担任法政大学、日本大学讲师,1948年任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1951年获得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61年自东京大学退休。[2]:88 |
箭内健次(1910-1996) | 东京帝国大学蒙古史教授箭内亘之子。1934年自东京帝国大学国史科毕业,1936年任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讲师,1938年升任助教授。[2]:88-89。战后短期曾被国立台湾大学留用,1946年5月返日,暂时任职外务省、文部省,1950年任金泽大学法文学部教授,1953年任九州大学文学部教授。箭内健次在南洋史学讲座讲师、助教授任内(1936-1945),以研究日耳曼博物学者菲利普·弗朗茨·冯·西博尔德(1796-1866),以及以菲律宾为中心的日西关系史;战后改以日本锁国和长崎为研究重心。[1]:40 |
国史学讲座
设置于1929年,由助教授中村喜代三担任,中村1928年即在史学科担任国史学一科讲师,设置讲座后,升任讲座担当人,直到1945年。此讲座还有助教授小叶田淳、讲师渡边世祐。[3]:47
教授 | 介绍 |
---|---|
中村喜代三(生卒不详) | 京都大学毕业后,曾任堺市史编纂室编辑长,1924年来台,之后担任台北帝国大学史学讲师、国史学讲座教授。据说战后返日不久逝世。1972年曾出版《近世出版法の研究》[2]:89 |
小叶田淳(1905-2001) | 1928年京都帝国大学史学科毕业后,在堺市史编纂市勤务,1930年4月来台担任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讲师,10月任助教授。1930年代在冲绳调查明清时代琉球王国向中国朝贡的文书《历代宝案》,将之抄录回台北帝国大学,并进行研究。1939年出版研究明代中琉朝贡贸易史名著《中世南岛交通贸易史の研究》,1940年参加台北帝国大学海南岛学术调查,出版《海南岛史》。1946年3月被国立台湾大学留用为副教授,该年12月返日。返日后,1947年3月担任京都大学文学部讲师。4月任东京文理科大学文学部讲师,6月升任教授。1949年11月任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1969年4月,任龙谷大学文学部教授。[2]:89-90 |
西洋史学、地理学讲座
于1930年设置,由村上直次郎担任讲座教授,1935年后由助教授菅原宪担任。另外因村上直次郎教授实际上是南洋史学讲座担任人,所以初期由台北高等学校教授庄司万太郎担任西洋史教学,地理学则由讲师小野铁二担任讲师。庄司的研究主题是西洋史中与台湾史有关的事件或人物,菅原的专长则是德国近代史。[3]:75
土俗学人种学讲座
台北帝国大学创立之初即设置的讲座,是台北帝大设置的特色讲座之一,积极购买研究领域的重要资料。1926年移川子之藏被聘为在外研究员,前往岩手县远野调查伊能嘉矩收藏,购入伊能嘉矩的台湾关系图书、手稿、原住民的“土俗品”137种约300件。后来这批称为“伊能文库”的图书、手稿、标本资料,在1928年帝大开校前运来台湾,成为大学收藏。以此标本为基础,加上土俗人种学研究室所搜集的台湾原住民“土俗品”、“考古出土物”,合计1,905种2,500件成立“土俗人种学标本室”。此讲座下设有“南方土俗学会”,是以土俗学人种学教室为基地,结合对民族学有兴趣的学者,各方人士的学会,每月进行一次讨论会,并发行《南方土俗》杂志(第5卷改题为《南方民族》),讨论会中报告的主题,常会整理发表于学会刊物。虽然土俗学人种学只是帝大史学科下辅助性学科,但土俗学人种学讲座的创设,世台北帝大特色之一。参加此学会的会员来自各学科,有史学科、文学科、哲学科、政学科、理农学部、医学部,甚至总督府职员参加,所以反而是史学科中比较活跃的学会。从《南方土俗》杂志来看,不少史学科学生参加此学会的活动,颇有跨学科训练的学风。且集当时台湾人类学研究者于一堂,可说是台湾制度化的人类学发展的开始。[3]:74
“土俗人种学讲座”的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出身的移川子之藏,他关心主题是环太平洋的文化交涉史。[3]:74另聘有助手庆应大学毕业的宫本延人,后来升任讲师、助教授。这个讲座融合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与体质人类学,由于当时文政学部没有相应的学科或专攻,因此教授可致力于研究。这个讲座可带学生,如人类学者马渊东一就是此讲座训练,他的专攻是东洋史学,是台北帝国大学第一届毕业生。[5]三人共同调查的《台湾高砂族所属系统的调查书》曾得到1936年帝国学士院赏的荣誉。东北帝国大学出身的陈绍馨也于1943年受聘担任整理土俗人种标本的工作,战后陈绍馨也是负责接收文学院的人之一。
土俗人种学讲座积极进行调查与史料采集,如在花莲太鲁阁进行遗迹调查;在宜兰、新竹进行原住民语言录音。另外,移川子之藏从荷兰抄回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台湾关系档案25,222叶。[2]:90-91
开校后,仍购入重要史料,如坂口昂的历史学、西洋史藏书1,345册,成为“坂口文库”。1929年购入Clement Huart文库2,024册、福州藏书家龚易图之乌石山房旧藏34,803册(乌石文库)、大鸟富士太郎男爵旧藏之东西交通史洋书1,750册(大鸟文库)及藤田丰八旧藏东洋史相关之洋书506册(藤田文库)。[2]:91
台湾史料调查室
1936年史学科开辟“台湾史料调查室”,会同五个讲座师生,收集整理台湾关系史料及进行岛内史迹之调查、采集古文书、采拓踏古碑、拍摄记录写真,并于基隆社寮岛进行西班牙要塞城迹之考古调查。1937年,接收自高等法院移交之清代台湾古文书1,140件,即《淡新档案》。[2]:91在此史料调查室计划下,各讲座积极进行史料调查、搜集。如国史学讲座小叶田淳在冲绳抄录明清两代琉球王国的中国朝贡文书《历代宝案》;南洋史学讲座则从内阁文库影抄林春胜的《华夷变态》。[2]:91后来因为战争因素,比较少进行野外调查。另外,配合大学暑假,举行为中学校教师举办的夏季讲习会活动,有几次是以史学为主题。[3]:78-79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周婉窈. 台北帝國大學南洋史學講座專攻及其戰後遺緒(1928-1960). 台大历史学报. 2018-06-20, (61): 17.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吴, 密察. 殖民地大學及其戰後.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20: 73.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陈伟智. 文政學部-史學科簡介. 1996-04-20.
- ^ 叶, 碧苓. 村上直次郎的臺灣史研究. 国史馆学术集刊. 2008-09-01, (17): 1.
- ^ 周, 婉窈. 臺北帝國大學南洋史學講座.專攻及其戰後遺緒. 台大历史学报. 2018-06-20, (61):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