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可均
生平
嘉慶五年(1800年)以宛平籍舉人,曾替姚文田、孫星衍校書,輯校《平津館金石萃編》。道光二年(1822年)官建德縣教諭,「在任數年,大修學宮,並葺嚴子陵祠」,道光十四年引疾歸。生平好游,足跡幾半天下。他研究文字音韻學,一生著書不輟。
著作
著有《說文校議》、《說文聲類》、《鐵橋漫稿》等書,輯本有:《典語》一卷、《劉氏政論》一卷、《杜氏篤論》一卷、《桓氏世要論》一卷、《蔣子萬機論》一卷、《爾雅圖贊》一卷、《山海經圖贊》二卷、《華陽陶隱居集》二卷、《孝經鄭氏注》一卷、《聖賢高士傳贊》一卷、《平津館金石萃編》二十卷、《爾雅一切注音》十卷、《傅子》五卷;積一千二百五十一卷,因卷帙繁浩,不能盡刊。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有嚴氏手校本《初學記》原稿。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詔開「全唐文館」,編輯《全唐文》,一時名士鴻儒多被邀請。嚴氏因已辭官歸田,無能為役,心有不甘,慨然曰:「唐之文,盛矣哉!唐以前要當有總集。斯事體大,是余之責也。」[1]以二十七年之功[2],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定稿《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741卷,收錄3000餘家均附作者小傳,序中自言「廣搜三分書,與夫收藏家秘笈金石文字,遠而九譯,旁及釋道鬼神。起上古迄隋,鴻裁巨製,片語單辭,罔弗綜錄,省並復疊,聯類畸零」,直與《全唐文》相銜接,「清代著述之富,蓋無有過之者」。[3]有一子,嚴六孤,好賭。嚴可均卒後,其作品都被用來償還賭債,「亂後不知所終」。
注釋
參考書目
- 李士彪、吳雨晴:《輯佚大家:嚴可均傳》
- 陳韻珊、徐德明:《清嚴可均事跡著述編年》
外部連結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