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外交協會 (1932年成立)

國民外交協會中華民國1932年3月成立的一個民間組織,宣傳抗日救國。[1]

成立

1932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的部分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發起成立「國民外交協會」。1932年9月,創刊《國民外交雜誌》。[1]

該會的主要人員如下(立法委員註明「立」字,監察委員註明「監」字):[1]

到1932年11月,國民外交協會的會員已經發展至400餘人。[1]

1932年9月出版的《國民外交特刊》發表了《國民外交協會宣言》。宣言主要內容分為六個方面:[1]

  1. 「我國民為自衛計,只有長期抵抗之一途。而長期抵抗,必使全國民皆為戰鬥之一員。雖事有分工,而各有其對外之責任,此宜團結民眾,共同對外者一也。」
  2. 「古今來辱國喪權之政府,皆國民之放棄責任所造成。使國民一面為政府之後援,一面為政府之監視。保持主權領土,還我完整之中華民國。」
  3. 「日本之所以誣我者,曰華人性善排外,曰東三省本非我國之領土,曰中國為無組織之國家,曰日本在東三省有特殊之權利,顛倒雌黃,傳播世界,歐美各國之觀察,未嘗不為所動搖。……我國家受此誣辱,而無國際宣傳之力以自白於天下。壇坫之間,時受牽制。調查事實,傳達於各國之前,使我酷愛和平之民族,不為陰謀強暴者所垢誣。又其一也。」
  4. 「日本侵略我國,為有計劃之行動。東三省天津上海層層相因,策略一貫。受其害者,皆我國之土地與人民。國人勿謂東三省已亡,而上海不可亡,上海宜速結,而他處可為懸案。況所謂長期抵抗者,未失之領土不可失,已失之領土必收回,不可偏重,不可分割。」
  5. 「我東省自有守土之長官,挾有雄厚之武力,竟略無抵抗,拱手而奉於仇讎,律以國法,無所逃罪。政府置而不問,失政刑矣。……是宜請政府責成張學良從速出兵,收回失地,以贖前愆。」
  6. 「二十年之內爭,國家元氣,剝喪盡矣。養百餘萬之冗兵,對外乃不能一戰。以四千餘年之文明古國,乃為島夷所侵凌。……今且不暇深論既往,竊望自今後化除私意,共御外侮。泯滅內訌,捍衛國家。」

國民外交協會的活動經費及辦刊經費均由協會的負責人尤其是劉盥訓籌募,其中有些來自軍政要人捐款,如傅作義捐款兩次,每次200元(《國民外交雜誌》全年定價1元8角),孫殿英在1933年底捐款200元,宋哲元在1934年初以29軍的名義捐款100元。周緯在國民外交協會第三次全體大會上說:「本會經費全由劉孚若先生一人籌募,在此國難的時候,金融吃緊之際,劉先生不辭勞苦,抱著救國熱誠,自己貼著路費,南北奔走,向自己的朋友中熱心愛國者募捐,每一項捐款,須跑好幾次。」[1]

活動

該協會的部分主要活動有:[1]

  • 1932年10月,國民外交協會致電中國出席日內瓦國際聯盟會議代表顏惠慶郭泰祺顧維鈞稱,「中國人民決不承認調查團報告書之建議,請完全保持東三省之主權及領土」。
  • 1932年11月8日,國民外交協會公開發表否認國際聯盟李頓調查團報告書的宣言,並於11月9日在《中央日報》刊登,「對報告書敬謝其好意,拒絕侵我主權之建議,望國人自覺速謀抵抗。」
  • 國民外交協會曾經致電慰問在長城抗日的朱慶瀾商震宋哲元孫殿英等將領,商震回電感謝。
  • 1933年6月,國民外交協會致函美國外交部門,贊成羅斯福總統「對於軍縮之主張」,後來美國駐華大使詹森遵照美國外交部訓示,復函表示感謝。
  • 1933年9月,國民外交協會致電正在廬山召開會議的「蔣委員長汪院長孫院長宋部長及各委員」,稱「日本以暴力占領東四省,製造偽國,國聯及世界各國,均已正式宣言否認合法。頃聞日本以種種卑劣手段,誘迫政府當局,與之妥協,美名為中日親善,以圖掩世界各國之耳目。國人誓死不能承認。務望我政府當局,勿受其愚,始終本收復失地之目的,堅持到底。」
  • 1933年10月22日,國民外交協會派周緯赴日本領事館訪問日本駐比利時公使、前國際聯盟副秘書長杉村陽太郎,探詢其對中日關係的見解。事後,《國民外交雜誌》發表談話紀要,指出日本「文治派」與軍部在侵略中國的問題上並沒有本質區別。
  • 1933年10月,國民外交協會推舉立法委員彭養光出面接洽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長汪精衛、考試院長戴季陶,介紹該協會的活動,提出對外交的意見。
  • 1933年11月,國民外交協會決議以書面方式「呈請政府表示外交方針,並貢獻本會之外交意見」,推舉周四維會見外交部常務次長、具體參與對日本交涉的唐有壬,要外交部「應與本會合作,或協助本會取一致進行方式」。
  • 1934年初,國民外交協會向外交部提出,讓外交部代為將雜誌分別寄給歐洲、美國各報館,以擴大影響。外交部政務次長徐謨復函稱,可將雜誌送交外交部轉寄。不久,國民外交協會獲悉駐蘇聯大使顏惠慶歸國,乃致函外交部情報司李司長,提出請顏惠慶和該協會負責人座談。

《國民外交雜誌》

1932年9月,國民外交協會出《國民外交特刊》。1932年10月,出《國民外交雜誌》第1卷第1期,為月刊,至少出至1935年2月第5卷第5期。[1]

為《國民外交雜誌》撰文者主要有:劉盥訓周緯田炯錦劉宇光李祝庭馬鶴天姚亞英等,以及樓桐孫明終寄胡文炳吳雄久黃右昌張之江於能模(伯度)等。[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