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口之戰 (1658年)

松花江口之戰清朝與沙俄的一場戰役。1658年,朝鮮王朝應對清朝要求,派出鳥銃手幫助清朝討伐沙俄哥薩克軍隊的戰爭。朝方稱之為羅禪征伐

松花江口之戰
俄羅斯河船。阿姆斯特丹 1692年
日期1658年6月
地點
結果 清朝勝利
參戰方
清朝
朝鮮王朝
俄羅斯沙皇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清朝沙爾虎達
朝鮮王朝申瀏
奧努弗里·斯捷潘諾夫 
兵力
清朝:1400人
朝鮮王朝:200人
500名非戰鬥人員
47-52艘大船
50支火槍
500名哥薩克
11隻木板船
6支火槍
傷亡與損失
清朝:死亡約90人,傷200人以上
朝鮮王朝:8人死亡,29人受傷
209-270死亡
10人被俘虜
7隻船被燒毀
3隻船被俘

背景

1654年羅禪征伐波蘭人奧努弗里·斯捷潘諾夫率領的沙俄哥薩克人逃往呼瑪爾城堡,清軍進剿,在1655年呼瑪爾城堡之戰中由於清軍糧餉不支以及對俄軍彈盡糧絕的情況估計不足,當年四月中旬撤退。斯捷潘諾夫在黑龍江流域活動。

1657年(順治十四年),寧古塔昂邦章京沙爾虎達繼續討伐斯捷潘諾夫部哥薩克人。由於當時清軍主力正與南明永曆帝部隊作戰,因此再次向朝鮮求援。1658年(順治十五年,朝鮮孝宗九年)三月,清朝使臣李一先到朝鮮要求糧食兵源,「大國將發兵伐羅禪,饋餉甚難。本國亦當助兵,請自本國,齎五月糧以送。」[1]朝鮮王朝「差北道虞侯申瀏為領將,率哨官二員,鳥銃手二百名,及標下旗鼓手、火丁共六十名,帶三個月糧往待境上」。[2]

戰鬥

1658年農曆五月九日,申瀏率朝鮮軍到寧古塔,此次戰鬥清軍吸取上次的教訓,建造了配有各類型火炮的大船,每隻船上都有朝鮮鳥槍手。俄國史料載:「博格達大軍在過了松花江口的阿穆爾河上乘坐四十七條大船並帶著大量火器裝備,用大炮和小型火器進攻阿穆爾軍役人員,他們從船上用大炮轟擊」。[3]人數上,中朝方也占優勢。

六月五日沙爾虎達率中朝聯軍從三姓出發,五日後在黑龍江松花江匯合處(今同江市)附近遭遇俄軍,中朝軍隊乘船入水,炮擊俄艦,後躍上俄艦,短兵相接。戰鬥3天,擊斃斯捷潘諾夫以下270人(一說209人),俘虜10人,焚毀俄船7隻,俘獲3隻,1隻逃跑,清軍傷亡320人,其中陣亡約90人,朝軍8人陣亡,29人受傷。戰鬥結束後,清政府要求朝鮮軍隊繼續留守,直到八月十三日才回到寧古塔。八月二十七日,申瀏回朝,朝鮮孝宗升他為嘉善大夫。

順治帝命令將戰利品犒勞有功將士。[4]

事後

到1659年清軍端掉哥薩克人在黑龍江的根據地,[5],1660年又在伯力以北古法壇村伏擊俄船,擊斃俄人60多名,另外俄人淹死甚多。獲婦女四十七口,並火炮盔甲器械等物。招撫費牙喀部落一十五村、一百二十餘戶。[6]到此清軍暫時肅清了黑龍江流域的俄國哥薩克人,清朝和朝鮮減少了隔閡。朝鮮將羅禪征伐視為霍去病討伐匈奴,申瀏寫下《北征日記》以記載其功績。朝鮮肅宗御賜給申瀏的祭文中寫到:「粵在戊戌,北鄙有猘,血人於牙,有不能制。出師桓桓,風揮日舒,剖穴煄巢,威讋穹廬。班師獻凱,益膺寵擢,外內惕厲,蔚有聲績。」[7]

哥薩克人對雅庫茨克督軍的報告稱:「博格達軍隊是由博格達皇帝匆匆派出的,人員來自博格達、達斡爾和久切爾三地。」[8]根本不知道清軍中有朝鮮人的存在,而朝鮮也對「羅禪」非常生疏,將其附會為中國古籍中記載的堅昆室韋靺鞨的遺種。

相關作品

1800年左右朝鮮出現過以羅禪征伐為題材的諺文小說《裴是愰傳》,不過正史中並未記載裴是愰的名字,該書有很多誇張和虛構的成分。

申瀏《北征日記》從離開朝鮮圖們江邊的會寧出發記起,記載了到寧古塔城與清軍會合,然後乘船開赴松花江下游前線,與清軍同俄匪大戰四日,痛殲俄匪,取得全勝,凱旋全過程。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記錄,內容翔實豐富:參戰的清軍不僅有從盛京登州調來的八旗兵,還有蒙古兵、四川調來百餘潛水兵。日記表明:仗打了四天,沙俄斯傑潘諾夫率五百人乘25支船闖入松花江,深入寧古塔內地燒殺劫掠,遭清軍船隊的堵截,展開遭遇戰。俄匪自恃槍炮精良,火藥充足,不把清軍看在眼內。前三天互有勝負。第四天颳起西風,清軍前列數艘戰船上的五百名弓箭手點燃桐油浸過的箭齊射,俄船多是用帶皮的樺木製造,易燃,十多條船被打中起火。有炮的幾條船,在頭天夜裡已被潛水的四川兵用繩索拴在一起,不能轉動,無法還擊。一桶桶炸藥接連爆炸,匪徒被炸死,船被炸飛,斯傑潘諾夫當場斃命。清軍乘勢衝殺,俄匪被打死打傷270多人,只有40名匪徒借夜色逃命。作者熟知《三國演義》,把此役說成是「宋瓦羅江上的赤壁之戰」(朝鮮人稱松花江為宋瓦羅江)。[9]

參考資料

  1. ^ 《朝鮮王朝實錄·孝宗實錄》卷20,九年三月初三日條。
  2. ^ 《通文館志》卷九,紀年,孝宗九年。
  3. ^ 劉民聲等《十七世紀沙俄侵略黑龍江流域史資料》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 :第153頁 .
  4. ^ 清世祖實錄 119卷 4-5頁
  5. ^ 巴德雷 編 《俄國 蒙古 中國》第二卷 238頁
  6. ^ 清世祖實錄 138卷 16頁
  7. ^ 《統相申公實紀》附錄
  8. ^ 郝建恆等譯.《歷史文獻補編——十七世紀中俄關係文件選譯》:商務印書館,1989年:第90頁
  9. ^ 古代松花江“赤壁大战”.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