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線
麵線(閩東語:索麵,平話字:só̤h-miêng;莆仙語:索麵,平話字:seō-mīng;閩北語:綫麵,羅馬字:sṳ̿ing-mīng),又稱麵線(臺灣話:mī-suànn),是閩語區和客家語區的一種民間麵食。[1]這種麵食在閩海、潮州、海南、客家等民系中都流行,不過做法各不相同。
由來
相傳漢武帝劉徹與大臣們閒談壽齡之事時,有人說:「臉長就壽長。」漢武帝強調:「根據相書記載,應該是人中(位於鼻與嘴之間)長,壽更長。」大臣東方朔卻說:「人中長就壽更長,八百歲的彭祖,臉不知有多長!?」他的話剛落,君臣大笑不已。
東方朔的妙喻流傳到民間後,因為「臉」與「面」同義,漸漸的「臉長壽長」被說成「面長壽長」,而面與麵同音,亦稱為「面長壽長」,所以細細長長的面線,就被喻為「長壽麵」,後來百姓在慶生時,為求長壽,在壽宴上吃長壽麵的習俗就慢慢的形成。
一直到今天,傳統的長輩在過壽時,都會吃上一碗長壽麵,以求長命百歲。代表著人們長壽的願望。而且這一根麵條在吃的時候最好不要弄斷,否則寓意不吉祥,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今天的長壽麵還會加一個雞蛋,營養更加豐富。吃長壽麵時,夾到碗裡的面線,不管有多長都不可以剪斷,以求長壽之意。吃長壽麵要斯文的細嚼慢咽,不能「嗖」一下吸進嘴裡,吃得愈長久,以祝賀壽星愈長壽。[2]
作法
麵線使用精麵粉作為原料,加入精鹽、番薯粉、食用油等佐料,使用手工拉成。麵線拉開時長度可達到180厘米,直徑僅0.6至0.7毫米,又細又長,被稱為「長壽麵」。
麵線在台灣主要分為「福州」多棍和「泉州」單棍兩種做法。日本也有類似麵食,即素麵,屬手延掛麵,而不持棍手拉,相關料理如流水素麵。
麵線的麵條分類
麵線有「機器麵線」與「手工麵線」之分[3],機器麵線口感較差,手工麵線則較有口感,手工麵線的成本也較高。[4]
以外觀分為「白麵線」與「紅麵線」。白麵線未經烘乾,水分多且口感濕潤,北港麵線糊就使用白麵線。紅麵線是將白麵線曬乾,再經過長時間的烘焙或蒸煮乾燥進而焦糖化,因此更耐煮,口感更有咬勁,台灣蚵仔麵線較常使用紅麵線。[5]
習俗
福州人每逢生日、過節或者家人自遠方歸鄉,必吃此麵,在麵中加入兩個雞蛋(太平蛋),稱之為「太平麵」。結婚定親時,男家也要送給女家麵線,稱為「喜麵」。
莆田人生日時會吃媽祖壽麵,壽麵是麵線的加長版,煮時要小心不能斷,才能延年益壽。
認證
中國菜系列 |
---|
四大菜系 |
魯菜 - 川菜 粵菜 - 蘇菜 |
八大菜系 |
閩菜 - 浙菜 湘菜 - 徽菜 |
十大菜系 |
京菜 - 滬菜 |
十二大菜系 |
秦菜 - 豫菜 |
十四大菜系 |
遼菜 - 楚菜 |
十六大菜系 |
津菜 - 滇菜 |
新八大菜系 |
隴菜 - 杭菜 吉林菜 - 遼菜 浙菜 - 秦菜 晉菜 - 滬菜 |
閩系 |
福州菜 - 莆田菜 閩南菜 - 閩西菜 閩北菜 |
粵系 |
廣州菜 - 順德菜 客家菜 - 潮州菜 |
蘇系 |
淮揚菜 - 金陵菜 蘇南菜 - 徐海菜 |
東北系 |
遼菜 - 吉林菜 - 龍江菜 |
其他菜系 |
新疆菜 - 西藏菜 青海菜 - 內蒙菜 冀菜 - 贛菜 黔菜 - 桂菜 瓊菜 - 臺灣菜 香港菜 - 澳門菜 |
特種私房菜 |
宮廷菜 - 官府菜 譚家菜 - 紅樓菜 |
宗教飲食 |
清真菜 - 齋菜 - 道教飲食 |
海外中國菜 |
日式中餐 - 韓式中餐 娘惹菜 - 馬來西亞中國菜 印尼中國菜 - 菲律賓中國菜 印式中餐 - 巴式中餐 模里西斯中國菜 - 澳洲中國菜 英式中國菜 - 加拿大中國菜 美式中國菜 - 加勒比中國菜 拉美式中國菜 (波多黎各式中國菜 - 秘魯中餐) |
2011年,寧德福安的穆陽麵線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商標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6]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1.0 1.1 陳靜宜. 喔!臺味原來如此:潤餅裡包什麼,透露你的身世!20種常民小吃的跨境尋跡與風味探索. 麥浩斯. 2021 [2021-11-12]. ISBN 978986408679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3) (中文).
- ^ 味蕾. 长寿面的由来. 美食典故. [2021-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9).
- ^ 存档副本. [2015-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8).
- ^ 存档副本. [2015-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 ^ 陳凱詩. 紅麵線、白麵線差在哪?不只顏色,口感也大不同!-食譜自由配. 自由時報. 2018-06-27 [2021-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6) (中文).
- ^ 福安「穆陽麵線」成功獲注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