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

時間段為1801年1月1日,並於1900年12月31日結束
千紀 1千紀 | 2千紀 | 3千紀
世紀 16世紀 | 17世紀 | 18世紀 | 19世紀 | 20世紀 | 21世紀 | 22世紀
年代 1800年代 | 1810年代 | 1820年代 | 1830年代 | 1840年代 | 1850年代 | 1860年代 | 1870年代 | 1880年代 | 1890年代

1801年1月1日1900年12月31日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19世紀。該世紀屬於「不列顛治世」初期與全盛時期,這段期間最顯著的是英國西歐北美1840年工業革命促成的技術與經濟上的進步。英國是19世紀遙遙領先的世界大國和海上霸主,有著當時「世界工廠」的稱號,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國家,西方資本主義的倡導者,並且是早期議會民主制的誕生地,無論在科學技術還是文學藝術水平亦有顯著的貢獻。連帶的,各種自然科學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皆逐漸,並影響到社會科學(包含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的誕生或重塑。另一方面,英國透過強大的生產力與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數地區,並以傾銷的方式促進許多古文明國度,如中國印度既有的社會與經濟體系走向「現代化」。

此外,民族主義興起,使多數歐洲民族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現代國家,並開始建立與保存本國的歷史與文化

社會上,大量的社會衝突不停發生,使得社會主義勢力逐漸地得到擴張,這其中又以深深觸發下一世紀冷戰的馬克思主義最為著名。

藝術上,上世紀流行的新古典主義藝術逐漸被浪漫主義替代,後來受到科學與工業革命的刺激,歐洲又開始朝向寫實主義發展,希望透過繪畫文學音樂攝影等方式捕捉現實生活的各種情境與人物,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為著名。

歷史

19世紀對於全世界都是一個動盪的世紀,中國爆發太平天國之亂,歐洲在拿破崙的鐵蹄下變成一片焦土,英國進行著工業革命,而俄羅斯也進行農奴制的改革,德意志走向統一,鄂圖曼帝國旗下的阿拉伯民族紛紛徵求獨立,印度爆發反英戰爭日本開始維新,美國逐步成為美洲第一強國。

 
19世紀挪威生活的油畫

東南亞

  • 緬甸:1886年,貢榜王朝滅亡,英國將緬甸納為英屬印度的一省,並將首府設於仰光
  • 暹羅在拉瑪四世(蒙固王)統治時代,暹羅開始受到歐洲列強的壓迫。1855年,英國迫使拉瑪四世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深感西方技術文化先進的拉瑪四世開始在國內推行現代化,力圖使暹羅向歐洲的國家模式靠攏。他的繼承人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大刀闊斧地對國家進行改革。拉瑪五世鼓吹某種民族主義君主制。在他的鼓勵下,暹羅的封建制度幾乎被掃除,開始向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拉瑪五世被迫向英國和法國割讓領土,但也因此讓暹羅免於變成列強的殖民地。
  • 馬來半島:1824年英國與荷蘭簽署1824年英荷條約,最終確立英國對馬來亞的霸權,同時也決定當代馬來西亞的雛形。1826年,英國把檳城(即檳榔嶼)、馬六甲、新加坡與納閩聯合組成海峽殖民地。海峽殖民地最初由位於加爾各答的東印度公司所管理,其後檳城新加坡先後成為這個殖民地行政中心。直到1867年,其行政權由印度總督移交給倫敦的殖民地事務大臣管理。華僑習慣稱其為「叻嶼島甲」或「三州府」。在19世紀裡,英國與馬來亞的其它蘇丹國簽署協議,在這些國家中設立代辦,幫助蘇丹管理其國事,這些代辦很快就成為這些國家的真正統治者。
  • 東印度群島:由荷蘭統治。
  • 菲律賓群島:在19世紀,西班牙在教育上加大投資。通過在1863年12月20日的教育法令,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二世下令建立免費的公共教育系統。西班牙語作為傳授語言。這個使得受過教育的菲律賓人數量增加。此外,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縮短了行駛至西班牙的時間。這個使得在西班牙和歐洲學習並且擴寬視野的菲律賓人增加。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12月10日,西班牙被美國打敗,簽署巴黎條約,美國政府給西班牙2,000萬美元購買菲律賓主權,美國統治時期開始。
  • 越南:1861年(嗣德十四年)法軍在對華作戰後全力進侵南圻。1862年(嗣德十五年),迫使阮朝簽訂第一次《西貢條約》,割讓邊和定祥嘉定等地給法國。1883年中法戰爭後,中國喪失其原宗主國地位。1882年簽訂第一次順化條約,1884年簽訂第二次順化條約後淪為法國保護國。
  • 新加坡於1826年成為海峽殖民地,受到英屬印度當局的管轄。1832年,新加坡成為海峽殖民地的政府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海峽殖民地正式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由位於倫敦的殖民地辦公室直接管轄。

隨著1860年代中蒸汽船的發展以及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新加坡成為航行於東亞和歐洲之間船隻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後,隨著當地橡膠種植業的發展,新加坡也成為全球主要的橡膠出口及加工基地。到19世紀末,新加坡獲得前所未有的繁榮,1873年到1913年間,當地的貿易增長八倍。經濟的發展也吸引區域內的移民。到1860年,人口已經增長到80,792。

東亞

 
19世紀前往北美洲興建鐵路的中國勞工
  • 中國

19世紀對於中國是個「革新」的世紀,這段時間中國先後爆發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同治回亂甲午戰爭義和團運動等戰爭。當中這些對西方列強的戰爭與不平等條約一再的沖擊了中國人。關閉鎖國的清廷開始有「西學東鑒」的聲音,由此西方的思想和學術開始大規模湧入中國。

  • 日本

德川幕府統治長達200多年後,長期閉關鎖國的日本遭遇和中國一樣的問題,政治保守,思想陳舊,封建意識的壓迫,嚴重阻礙民族的進步。19世紀中期,一艘美國軍艦來到江戶灣,雖然只是請求上岸通商,但是最終卻導致倒幕運動,爆發推翻幕府統治的序幕。戊辰戰爭後,大政奉還,重新掌握政權的天皇家族主張西學,改變日本命運的明治維新運動開始。

  • 朝鮮半島

19世紀的前期,由於朝鮮純祖對天主教的排斥,這種政策實際上阻礙朝鮮的發展。受影響於日本變法的成功,朝鮮王室開始有效仿日本和主張「親華抵日」的兩種對壘。因兩班制的影響,王權的實際力量大大削減,大部分的情報掌握於兩班階層甚至是賤民之手,王權無法親眼見識到日本維新後的力量,這當然是無法壓制住底層民眾聲音的。終於,這種低沉的壓迫引發東學黨事件,隨之而來的,是日本的新式軍隊。朝鮮王室是存是留,何去何從,從此由列強掌控。

  • 琉球群島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日本弘化四年),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王繼位。1853年5月,美國海軍准將佩里的艦隊第一次到達琉球。1854年3月,佩里在神奈川條約的簽訂過程中要求日本開放琉球的那霸港口。日方表示琉球是個主權國家,無權決定其港口開放權。 1854年7月11日,佩里與琉球國政府以漢文、英文兩種文字簽訂開放那霸港口的條約琉美修好條約。琉球海上貿易受到衝擊。 1871年,一群前往首里上繳年貢的琉球宮古島人回程時因颱風漂流至台灣東岸,部份被當地原住民殺害。後來中國政府將生還的琉球人送回國,但日本卻認為琉球人為日本屬國人民,日本以保護屬國人民為由,向中國交涉。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王國屬於日本的「內藩」,琉球群島是日本的領土。

南亞

中亞·中東

歐洲

工業化國家的人們開始全面探索世界的每個角落與各個部落。可另一方面演化論民族主義使他們逐漸產生白種人的負擔這種優越感,進而埋下20世紀前半葉種族屠殺的伏筆。

北美

伴隨著世界的不寧靜,美國也打響征服美洲的第一槍,在70年的時間裡,美國的版圖從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淘金熱自由女神的建立,西部鐵路的開發,可以說美國正在大步邁向未來。對法、英、西班牙等其他美洲統治者集結主力在歐洲的時候,美國也對周邊新興起的民主國家蠢蠢欲動。先後發動對墨西哥海地古巴等國家的入侵。宗教上,美國的浸信會開始分裂,摩爾門教耶和華見證人共濟會等紛紛在美洲這片熱土上與殖民者的天主教勢力作鬥爭。但是上帝很公平,在美國眼看進入中美洲的時候,爆發以南方種植園主以同一理由所率領的反叛。由此美國打響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戰爭。最終北軍以解放黑奴的名義完勝。這個新興的國家,若不是南部的叛亂,美國完全有能力保住墨西哥,從而打開進往南美洲的大門。19世紀末,由於美國的飛速發展,其實力遠遠超過同一時間擴張的其他歐洲列強。歐洲人開始大規模向美國遷徙。雖然世紀初美國還很弱小,甚至曾有英軍火燒白宮等尷尬事件,但是到了19世紀末,美國毫無疑問的成了美洲的領頭羊。「美國人」(American)這個詞在英語裡徹底代替了「美洲人」。

重要事件、發展與成就

天災人禍

1800年代

1810年代

 
坦博拉火山破火山口

1820年代

1830年代

  • 1833年嵩明地震:1833年9月6日,中國雲南嵩明發生一場8.0級地震[3]。地震倒塌房屋48888間,草房38733間,壓死6700餘人。據修復寺廟的碑記和後人調查資料統計,20座寺廟、亭閣等建築崩傾倒塌,佛像傾裂。水濟五孔石橋搖平,聚川橋、專龍橋震倒,鎮水橋塌損。回族墳墓地開裂尺許。楊林的廟宇、民舍幾乎倒盡[4]

1840年代

 
愛爾蘭大饑荒中的Skibbereen英語Skibbereen,由倫敦新聞畫報委託英國科克郡畫家James Mahony (1810–1879)製作而成。
  • 1842年海地角地震:1842年5月7日,海地北部的一個重要海港、北部省首府海地角發生強度為8.1級地震並且出現大範圍破壞性海嘯,嚴重影響海地北部海岸和多米尼加共和國邊境地區,大約有5000人死於地震,另有300人死於海嘯。
  • 愛爾蘭大饑荒:一場發生於1845年至1852年間的饑荒[5]。在受大饑荒影響最為嚴重和同為愛爾蘭語誕生之地的愛爾蘭西部和南部,這段時期被則被稱為An Drochshaol[6],意為壞時光(又譯作「艱難時刻」)。而災情最嚴重的的1847年則被稱為「黑色47年」[7][8] 。在大饑荒的影響下,約有100萬人死於飢餓,另有超過100萬人被迫離開愛爾蘭[9]。大饑荒使愛爾蘭當時的總人口減少了20%至25%[10]
  • 1850年西昌地震:1850年9月12日,中國四川西昌發生一場7.5級地震。城內城外及各鄉場受災戶27,880餘家,災民135,382口,倒塌瓦屋、草房26,106間,壓斃20,652人[11]
  • 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1850年—1864年)是中國南部由自稱耶穌之弟的客家人洪秀全發起的叛亂。很多資料稱此亂總死亡人數為約20,000,000,另一些則稱高達50,000,000,「一些史學家估計自然災害和政治鎮壓可能在1850年—1865年間造成了200,000,000中國人喪生」。這一數字不像真的,因這近乎是1851年中國估計人口的一半。

1850年代

  • 湘軍九江屠城:1858年4月,湘軍李續賓部攻破九江,將城中近2萬軍民全部屠殺。李續賓的上司湖廣總督官文在給咸豐帝的奏摺中說:「城外勇衝殺而入,該逆(城內軍民)無路可奔,號叫之聲慘不可聞,自卯至午,殲除淨盡……屍骸堆積,流水腥紅。」對於湘軍屠殺平民,官文這樣解釋:「奴才等查九江賊窟已閱六年,萬餘之賊頑梗負固,其中決無善類,設有脅從之民,必早投誠,設計逸出。」[12]

1860年代

 
同治陝甘回亂

1870年代

 
1878年畫,《中國饑荒》 (The Famine in China)。饑荒受難者被強迫把兒女給賣掉。

1880年代

1890年代

 
一份西方報紙登載日軍甲午戰爭中執行旅順大屠殺殘害中國人的素描。[28]

戰爭與政治

科學技術

文化娛樂

社會與經濟

疾病與醫學

環境與自然資源

宗教與哲學

19世紀年曆

參考

  1. ^ 1.0 1.1 Oppenheimer, Clive. Climatic,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consequences of the largest known historic eruption:坦博拉火山(Indonesia) 1815. 自然地理(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2003, 27 (2): 230–259. 
  2. ^ sina_mobile. 1816年为什么被称为“无夏之年”,这一年的夏天真的冻死人了. k.sina.cn. 2020-01-01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7). 
  3. ^ 郭增建,馬宗晉主編. 中国大地震研究 1.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8-08: 131. ISBN 7-5028-0016-6. 
  4. ^ Crisis and Response: A Research on the Earthquake in Yunnan in 1833. CNKI. Kunming University. [2020-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0). 
  5. ^ Anne-Marie Quigg. The Handbook of Dealing with Workplace Bullying. Routledge. 2016-03-03: 99– [2020-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8). 
  6. ^ ([//web.archive.org/web/20200512043154/https://www.duchas.ie/en/tpc/cbes/4427742?con=G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great famine (An Drochshao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úchas.ie
  7. ^ Éamon Ó Cuív, ([//web.archive.org/web/20200517204333/http://www.irishfamine.ie/wp-content/uploads/2015/11/2009-05-08-FINAL-speech-for-University-of-Toronto-Lecture.pd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n Gorta Mór – the impact and legacy of the Great Irish Fam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 ^ An Fháinleo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hapter 6. "drochshaol, while it can mean a hard life, or hard times, also, with a capital letter, has a specific, historic meaning: Bliain an Drochshaoil means The Famine Year, particularly 1847; Aimsir an Drochshaoil means the time of the Great Famine (1847–52)."
  9. ^ Ross 2002,第226頁.
  10. ^ Kinealy 1994,第357頁.
  11. ^ Jinwei, Ren; Ping, Li.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faulting of the 1850 earthquake in Xichang, Sichuan. Seismology & Geology. 1993-01-01, 15: 97–106 [2020-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5). 
  12. ^ 《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
  13. ^ 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
  14. ^ 路偉東. 同治光绪年间陕西人口的损失. 禹貢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1) (中文). 
  15. ^ 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5卷《清時期》,第635頁
  16. ^ 路偉東. 清代陕西回族的人口变动. 禹貢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2) (中文). 
  17. ^ 1864年中國人屠南京!兇殘程度遠超日本!, [2020-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6) (中文(中國大陸)) 
  18. ^ 中共南京市委. 黨史工作辦公室; 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 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南京出版社. 1997: 70 [2021-08-18]. ISBN 978-7-80614-356-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1) (中文). 
  19. ^ 茹芝山房吟草. 廣西少數民族古籍叢書.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3: 319 [2021-08-18]. ISBN 978-7-219-025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1) (中文). 
  20. ^ 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公民世紀"書系.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5: 226 [2021-08-18]. ISBN 978-7-5087-071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1) (中文). 
  21. ^ 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中國歷史大事編年. 北京出版社. 1987: 576 [2021-08-18]. ISBN 978-7-200-001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1) (中文).  |issue=被忽略 (幫助)
  22. ^ 中共南京市委. 黨史工作辦公室; 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 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南京出版社. 1997: 70-71 [2021-08-18]. ISBN 978-7-80614-356-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1) (中文). 
  23. ^ USGS. Arica, Peru (now Chile) 1868 August 13 21:30 UTC. Historic Earthquakes. 26 October 2009 [28 Februar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6). 
  24. ^ 張大仁. 被遺忘的清末饑荒丁戊奇荒:饑民把石子磨成粉充饑 | Anue鉅亨 - 時事. Anue鉅亨. 2014-05-29 [2020-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30) (中文(臺灣)). 
  25. ^ Hou, K.; Lei Z.; Wan F.; Li L. & Xiong Z. Research on the 1879 South Wudu M8.0 Earthquake and Its Co-Seismic Fractur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6, 20 (1) [30 Nov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2). 
  26. ^ 1887年9月30日 黄河决口. 人民日報. 2011-09-30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9). 
  27. ^ 壽富《先考侍郎公年譜》謂:「是秋,京師瘟疫盛行。」
  28. ^ Trumbull White. The War in the East: Japan, China, and Corea. A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War. P. W. Ziegler & Company. 1895年: 583頁 [202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9). 
  29. ^ 英冒险家记录甲午旅顺大屠杀:女人被斩成几段. 環球網. 2014-04-01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5). 
  30. ^ 纪念“旅顺大屠杀”事件125周年:大连旅顺举行公祭仪式_手机搜狐网. m.sohu.com.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5). 
  31. ^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台灣發展史》.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9). 
  32. ^ 尹章義. 日本人屠殺了多少無辜的台灣人?(三). 歷史月刊.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33. ^ Historic Earthquakes: Sanriku, Japan.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9-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28). 
  34. ^ Nakao, Masayuki. The Great Meiji Sanriku Tsunami June 15, 1896 at the Sanriku coast of the Tohoku region. [2009-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3). 
  35. ^ 山西“太原教案”纪念日 重温传教士殉道足迹 - 基督时报—基督教资讯平台. www.christiantimes.cn.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7). 
  36. ^ 海兰泡惨案:数千中国人被杀_资讯_凤凰网. news.ifeng.com.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