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潟湖

七股,位于台湾台南市七股区境内,由于曾文溪的四次改道而造成今日的潟湖景观,为台湾第一大潟湖,当地人称为“内海仔”或“海仔”。2009年台江国家公园成立,成为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北起陆连沙洲青山港汕、南至顶头额汕,西以离岛沙洲网仔寮汕台湾海峡相隔。计三个沙洲、二个出海口。其水域面积因涨退潮而有差异,面积约1,100公顷以上。

七股潟湖
Qigu Lagoon
摄于2019年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
台南市七股区
坐标23°07′25″N 120°04′42″E / 23.123745°N 120.078335°E / 23.123745; 120.078335
类型潟湖
最大长度6.6公里
表面积约1600公顷
位置
地图

特色

  • 南北长约6.6公里,为台江内海最大的遗迹。
  • 拥有两个出海口,水循环佳。
  • 潟湖内密布定置渔网、蚵架,其使用权一如海田般可交易。
  • 潟湖和海水一样,都有涨朝和退潮,但因为潟湖较平静,比较有盐田、蚵架等等。
  • 七股潟湖为台湾最出名的潟湖,也是观光景点。

历史

  • 原本郑成功以鹿耳门攻向荷兰热兰遮城,
  • 原本的台南都还是一片汪洋,称为台江内海。
  • 后来堆积作用形成台南以及沙洲,

唯一留下就是七股潟湖。

地理环境

 
新浮仑汕
 
新浮仑汕
  1. 网仔寮沙洲区:北起七股,将军区界,南至七股溪口、在台17线笃加里下山子寮刘厝排水一线以西的范围。东边接七股盐场,西边是网仔寮汕,南边是海埔鱼塭地北堤,北至青山港西南航道,总面积约1600公顷,由北到南有四个沙洲,分别叫做青山港汕、网子寮汕、顶头额汕与新浮仑汕
  2. 养殖鱼塭区:在网仔寮潟湖、刘厝排水、溪南村一线以南、曾文溪北岸南堤以北、七股农场向溪南延伸到九块寮一线以西,至外海范围内。
  3. 河川浮覆区:曾文溪北岸南堤以南至曾文溪废海防哨所至二号水门一线以西的地区。
  4. 溪流、河口潮间带区:再曾文溪与鱼塭岸之间所夹处的狭长地带。

功能

  1. 防洪抑涝与调节洪水:潟湖能吸收和储存洪水、调节水位,阻缓洪水速度,减少灾害。潟湖若被大量开发,那就少那份的屏障。
  2. 渔场生产功能:七股潟湖是陆上鱼塭跟七股海域的缓冲水域,波浪与海流较外海稳定,这样就拥有了多样性的环境跟资源。
  3. 具有游憩价值:因为蕴藏丰富的物种,所以会是个天然的自然教室,可以搭配赏黑面琵鹭七股盐山洋香瓜、现捞海产等等,已经具有生态旅游的功能了。
  4. 野生动物栖息地 :有很多的水生植物昆虫,还有许许多多的类,以及到此觅食的鸟类
  5. 净化水质:潟湖跟湿地有过滤污染物的功能,而且可以保存水中的养分,使水质得以净化。

生态资源

  1. 植物型浮游生物:丰富的植物性浮游生物,其中最多的是硅藻占存量88%以上,而涡鞭毛藻及蓝绿藻出现较早,大型海藻类以绿藻类最多。
  2. 动物型浮游性生物:七股邻外海之浮游动物,共有八大类之浮游动物,除了夜光虫外,依优势顺序为桡足类毛颚类水母类虾蟹类端足类鱼卵类稚鱼及其他。
  3. 底栖动物:以蟹类为主,其次为端足类扁跳虾,其他还有像无脊椎动物中,以牡蛎为最多,其次为树丛苔虫和蚵螺。
  4. 为世界知名的滨海赏鸟景点,由其每到秋末近冬初时,皆有许多水栖型候鸟来此觅食,又以近乎绝种的黑面琵鹭小环颈鸻为大宗。

鱼种

在七股潟湖里有很多高经济价值的鱼种,包括有乌鱼虱目鱼黑鲷灰鳍鲷鱼黄鳍鲷点蓝子鱼(星臭肚子鱼)、褐蓝子鱼玛拉巴石斑竹针鱼(竹梭)、黑星银(边身鼓)、火斑笛(赤笔仔)、单斑笛鲷(黑点仔)等,这些都是在七股潟湖里面属于具有高经济价值的鱼种。

渔业活动

  1. 牡蛎养殖:在1959年时,一般还是以插竹式为主,养殖面积已经到达六千两百公顷,年产量到达四千四百公吨。到了1960年以后,养殖技术发展成平挂式,然后慢慢的再改竹架垂下式竹棚垂下式养殖。在1970年,养殖面积已经到九千七百公顷,年产量已经到达一万三千公吨。1971年以后,台湾水产试验所,曾在澎湖试验深水延绳法深水竹筏法在水深6米以上的海区,将蚵串挂在浮筒之间或浮竹管及塑胶管架上养殖。在七股潟湖中的蚵架又是另一种风情,随着水深的不同发展出浮棚、吊棚、倒棚三种养蚵的方式。
  2. 定置网:定置网是早期渔民捕鱼方式之一,目前在台南县境内的排水沟渠、溪流、七股潟湖内及沿岸海域,都可以看到。但因沿岸资源减少,鱼货量减少,除近海使用的新型与大型定置网之外,沿岸定置网已大幅衰退。七股潟湖定置网捕获的鱼种较多,但经济性的鱼类出现比例则较低,由潟湖出海口处捕获具有成熟腺之母鱼,如乌鱼灰鳍鲷黑鲷环球海鲷等,显示七股潟湖为重要经济型鱼类产卵场所之一;冬季之捕获则以鳗鱼为主。[1]

生态旅游资源

  • 七股潟湖因位于环境敏感区域,适合发展有别于一般观光活动的生态旅游
七股潟湖

危机

  • 沙洲内移淤平的危机:依据台湾经济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台南县滨海潟湖沙洲侵蚀破口》资料,网仔寮汕于1975年至2005年间退缩达885米,平均每年退缩约29.5米。而青山港汕1989年与2002年航测图比对结果,14年间沙洲退缩约700米,沙洲高度自6.5米剧降至1米,且有破口产生,防御暴潮功能降低。
  • 潟湖面积减小:因青山港汕网仔寮汕顶头额汕三个沙洲向东退缩,造成七股潟湖面积急剧缩小,而沙洲的沙土流失进入潟湖,致使七股潟湖逐渐淤平、陆化,其面积于2005年缩减为1100公顷,仰赖七股潟湖渔捞产业维生的渔民生计受到冲击。[2]

参考文献

  1. ^ 《台南县的海岸沙洲及潟湖》,作者:许荣中先生
  2. ^ 《2007观光赤嘴园-七股生态旅游10周年活动研讨会》,台南县观光旅游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