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伯韦尔

坎伯韦尔(英语:Camberwell)是英格兰伦敦萨瑟克区的一个地名,位于查令十字东南 4.5 公里处。该名字源自于古英语中“不列颠的井”的意思。该区保存了不少乔治时代的的建筑。

坎伯韦尔
  • Camberwell
OS 格网参考TQ325767
• 查令十字2.7 mi(4.3 km) NW
伦敦自治市
名誉郡大伦敦
大区
国家英格兰
主权国家英国
邮镇伦敦
邮区SE5, SE15, SE21, SE22
电话区号020
警察伦敦警察厅
消防伦敦消防队
救护伦敦救护站
英国国会选区
伦敦议会选区

坎伯韦尔最初是一个与圣吉尔斯教堂(St Giles' Church)及一块公地相邻的村庄,今天的鹅绿地(Goose Green)就是该公地的遗存。早期坎伯韦尔民政教区包括邻近的村镇佩卡姆达利奇南海德和赫恩山的一部分(赫恩山的其馀部分位于兰贝斯堂区)[1] 。在 1889 年之前,该区是萨里郡的一部分。 1900 年,该区成为伦敦郡的坎伯韦尔都会区。

1965 年,坎伯韦尔都会区的大部分地区被并入南华克区[2]。 在西部,西达利奇和赫恩山的一部分现属于兰贝斯区

现在称为坎伯韦尔的地方面积比当初的坎伯韦尔堂区小得多。坎伯韦尔北部与沃尔沃思接壤;南边是东达利奇和赫恩山;西边是肯宁顿;东边是佩卡姆[3]

历史

于1086年完成的末日审判书中,坎伯韦尔的拼写为Cambrewelle[4] 。 这个名字可能源自古英语 Cumberwell 或 Comberwell,意思是“不列颠人的井”,指的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统治地区中剩馀的凯尔特居民[5]。另一种理论认为,这个名字可能意味著“瘸子井”,当时来自伦敦市的人在患有麻风等传染病时会被驱逐至此,并透过教堂及当地干净、帮助痊愈的井水进行治疗,因此当地逐渐发展成村镇。丹麦山南坡(尤其是树丛公园周围)曾经有泉水和水井。

当时坎伯韦尔已经是设有教堂的显著聚居地,其教堂堂区更覆盖达利奇和佩卡姆等大片地区。末日审判书中,坎伯韦尔由(肯特郡)治安官海默(Haimo)持有。他的资产包括:约 750 英亩或 300 公顷的土地; 1 座教堂、8 块犁地、63 英亩(25 公顷)的草地和价值为 60 头猪的林地。资产总值为 14 英镑。直到 19 世纪中叶,坎伯韦尔因其田园般的宁静和具疗养功效的泉水而受到伦敦人的青睐。与伦敦南部大部分地区一样,坎伯韦尔因 1860 年代铁路的到来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坎伯韦尔绿地曾经是一个传统的乡村绿地,每年举办一次集市,历史悠久,可与格林威治媲美;现在它只是一块非常小的公地。

地方政府

坎伯韦尔圣吉尔斯是萨里郡布里克斯顿区的一个古老堂区,后来成为民政教区的名字。[6][7]该民政教区在 1831 年占地 4,570 英亩(1,850 公顷),分为东部的佩卡姆自由区、坎伯韦尔本部和西南的达利奇村镇。民政教区在南部逐渐收窄,南端顶点位于现时的水晶宫地区。 [7]1801 年,民政教区的人口为 7,059 人,到 1851 年已上升到 54,667 人[8]。1829 年,它被划入大都会警区。1855 年,它被划入大都会工程委员会的职责范围。 1889 年,该委员会被伦敦郡议会取代,坎伯韦尔在行政上从萨里撤出,成为伦敦郡的一部分[9]

1900年,坎伯韦尔民政教区成为坎伯韦尔都会区[10]。1965年,坎伯韦尔都会区被废除,其原区域东部成为大伦敦南华克区的南部,西部则被并入相邻的兰贝斯区

重要建筑

 
1900年一张坎伯韦尔宫海报
 
前南华克区政厅

坎伯韦尔拥有不少保存相对完好乔治时代建筑。此外,当地亦有不少20世纪落成的房屋,包括许多公寓大厦。 坎伯韦尔树丛路、树丛里(Grove Lane)和阿丁顿广场(Addington Square)拥有伦敦一些最优雅且保存完好的乔治时代风格房屋。

救世军的卜威廉纪念训练学院由贾莱斯·吉尔伯特·斯科特设计,于 1932 年完工:它耸立在丹麦山,俯视伦敦南部。由于在建造过程中反复遭削减预算,学院建筑较原设计简洁。虽然如此,它与斯科特在当地的其他建筑、巴特西发电站泰特现代艺术馆一样令人印象深刻。它建筑中的细节,包括窗户周围雕刻的哥特式石雕,都是斯科特所设计。坎伯韦尔是伦敦其中一间最大的教学医院:国王学院医院和相关医学院盖伊国王和圣托马斯 (GKT) 医学院的所在地。莫兹利医院 (Maudsley Hospital) 是一家国际知名的精神病医院,与精神医学、心理学及神经科学研究院一样位于坎伯韦尔[11]

坎伯韦尔早期的音乐厅位于英式酒吧的后厅。其中于1853 年开业的“红帽神父”(Father Redcap)今日仍位于坎伯韦尔绿地旁,但内部装修已被大幅变更。 1896 年,丹·莱诺公司在丹麦山开设了“东方百艺宫”(Oriental Palace of Varieties)。这成功的音乐厅很快被一个新剧院所取代。该剧院由 Ernest A.E. Woodrow 设计,可容纳 1,553 人,于 1899 年被命名为“坎伯韦尔宫”。 1908 年,建筑师 Lewen Sharp 为剧院进行扩展[12]。 1912 年,剧院已在放映电影,作为综艺节目的一部分。 1932 年 9 月剧院成为联合英国电影院(Associated British Cinemas,简称ABC)旗下的电影院—常被称为“皇宫电影院”。它于 1943 年作为综艺剧院重新开放,但于 1956 年 4 月 28 日关闭并被拆除[13]

附近以俄耳甫斯街为标志的是“大都会剧院和歌剧院”,提供西区演出的转播。它在 1939 年被拆除以建造奥迪安(Odeon)电影院。该电影院可容纳 2,470 人,此后被拆除。 [20]第二家 ABC 电影院于 1940 年开业,最初被称为 “皇家电影院”,后来被称为 ABC坎伯韦尔。这家电影院只有一个屏幕,但有 2,470 个座位,是伦敦郊区最大的电影院之一。它一直运营到 1973 年,之后直到 2010 年 2 月,它一直被用作宾果游戏厅。该建筑保留了其装饰艺术风格,并被列为二级登录建筑[14]

2015年,坎伯韦尔圣心教堂被列为英格兰国家遗产名录中的二级登录建筑[15]。该教堂是罗马天主教教堂。 前南华克区政厅则于 1934 年完工[16],并曾于1934至2009年先后成为伦敦郡坎伯韦尔区及大伦敦南华克区的区政厅[17]

交通

一战前,坎伯韦尔曾拥有三座铁路站,包括丹麦山、坎伯韦尔门(邻近沃尔沃思)及坎伯韦尔新路站。坎伯韦尔门及坎伯韦尔新路站均于1916年关闭,之后没有重开[18][19]

1930年代起,伦敦地铁曾至少三次规划将贝克卢线延伸至坎伯韦尔[20]。2014年9月,伦敦交通局曾就贝克卢线延伸展开公众谘询[21][22]。谘询方案包括了3个选项:

  • 选项1a:以较直接的走线经旧肯特路(Old Kent Road)向东南延伸至新十字门站刘易舍姆站,并于旧肯特路上设立两座新车站;
  • 选项1b:先绕经坎伯韦尔及佩卡姆,并分别于坎伯韦尔及佩卡姆黑麦设站,之后再向东延伸至新十字门、刘易舍姆站;
  • 选项2:于刘易舍姆站继续向东南延伸,并且经贝肯纳姆交汇前往布罗姆利

2015年12月,伦敦交通局发表了谘询结果,并指出逾15,000份意见当中,有96%支持兴建延线[23]。针对选项1a及1b,伦敦交通局指出由于选项1a的建造成本1b低,加上旧肯特路一带有潜力发展25,000个新住宅,伦敦交通局属意以选项1a作为最终定案[24]。因此在2019年10月,伦敦交通局为贝克卢线延线详细走线展开公众谘询时,途经坎伯韦尔的走线已不在谘询方案中[25]

铁路

丹麦山及拉夫堡交汇(Loughborough Junction)站均服务坎伯韦尔一带地区。此外,佩卡姆黑麦及东达利奇站都相距坎伯韦尔绿地约1.5公里。上述车站都位于伦敦轨道运输第2收费区[26]。丹麦山站提供伦敦地上铁、东南(Southeastern)及泰晤士连线列车服务,直达中伦敦、东伦敦、南伦敦及肯特郡等目的地。拉夫堡交汇站则主要提供泰晤士连线列车服务。

在丹麦山站,伦敦地上铁直接连系了坎伯韦尔西边的克拉珀姆巴特锡,以及东边、东北边的佩卡姆加拿大塘肖迪奇白教堂达尔斯顿[26]

在非繁忙时间,泰晤士连线的北行班次目前以黑衣修士站为总站;东行班次则前往七橡树,并途经佩卡姆卡特福德布罗姆利等地。在繁忙时间,北行班次会续驶至韦林花园市,并途经芬斯伯里公园、新南门、新巴尼特及哈特菲尔德等地[26]

东南(Southeastern)的东行班次主要前往肯特郡达特福德吉林汉姆(繁忙时间部分班次续驶至多佛)。前往达特福德的列车会途经伦敦东南部的市镇,如佩卡姆、刘易舍姆贝克斯利希斯及布罗姆利[27]。前往吉林汉姆的列车则主要途经布罗姆利及肯特郡西部,如斯旺利格雷夫森德查塔姆等地[28]

拉夫堡交汇站则主要提供来往圣奥尔本斯瑟顿的泰晤士连线列车服务。其南行列车直接连系了赫恩山、斯特雷特姆图厅温布顿米查姆、瑟顿及南伦敦其他地方,北行列车则直接连系了伦敦市圣潘克拉斯肯蒂什镇西汉普斯泰德等地。 在繁忙时间,该站亦会提供来往黑衣修士站和贝肯纳姆交汇的东南列车服务[26]

巴士

伦敦巴士40、176、185及484号线均服务丹麦山站一带地区。此外,伦敦巴士36、185、436、P5号及通宵路线N136号线则服务坎伯韦尔新路一带。其中伦敦巴士36号线提供24小时服务,来往女王公园站及新十字车厂,并途经皇家橡环线汉默史密斯及城市线)、帕丁顿(环线、汉默史密斯及城市线、贝克卢线区域线伊利沙伯线)、石拱门中央线)、海德公园角皮卡迪利线)、维多利亚(环线、区域线、维多利亚线)、沃克斯霍尔(维多利亚线)及椭圆北线),接驳了坎伯韦尔与伊利沙伯线、伦敦地铁多条路线。

著名居民

当地相片

参考资料

  1. ^ Camberwell – British History Online. british-history.ac.uk. [2022-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4). 
  2. ^ Southwark London Borough Council – Community guide for Camberwell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7 December 2007.
  3. ^ Camberwell. Camberwell. [2022-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8). 
  4. ^ Anthony David Mills. Oxford Dictionary of London Place Nam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022-12-24]. ISBN 0-19-280106-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3). 
  5. ^ 5.0 5.1 Ancient well that gave name to Camberwell unearthed .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7 May 2009 [27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January 2022). 
  6. ^ Camberwell St Giles Surrey Family History Guide. Parishmouse Surrey. [18 Febr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4). 
  7. ^ 7.0 7.1 Vision of Britain – Camberwell parish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0 October 2010. (historic map[永久失效链接])
  8. ^ Vision of Britain – Camberwell popul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Kirby, Alison. History of Brunswick Park – Declared "one of the prettiest open spaces in south London" (PDF). Camberwell Quarterly. 2018, (196): 9 [18 Jan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30). 
  10. ^ Vision of Britain – Camberwell MB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7 March 2008. (historic map[永久失效链接])
  11. ^ King's College London – Institute of Psychiatry, Psychology & Neuroscience Denmark Hill Campus. King's College London. [19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October 2014). 
  12. ^ Shaftesbury Avenue, Survey of London: volumes 31 and 32: St James Westminster, Part 2 (1963), pp. 68–8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12 June 2008
  13. ^ Camberwell Palace Theat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inema Treasures) accessed 12 June 2008
  14. ^ ABC Camberwel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inema Treasures) accessed 22 February 2010
  15. ^ Historic England, Roman Catholic Church of the Sacred Heart (1422505), National Heritage List for England英语National Heritage List for England, [3 October 2017] 
  16. ^ Beasley, John D. Camberwell Through Time. Amberley Publishing. 2010. ISBN 978-1848685635. 
  17. ^ Southwark Council begins move to Tooley Street offices. London SE1. 2 March 2009 [11 Ma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4). 
  18. ^ Blackfriars Bridge – Loughborough Junction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30 May 2012, UK.
  19. ^ The Buildings of England London 2: South, Second Edition 1983, page 625
  20. ^ Transport for London: Bakerloo line extens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January 2016
  21. ^ Bakerloo line extension 'vital' for South London. Transport for London. 30 September 2014 [31 March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8 November 2014). 
  22. ^ Bakerloo Line extension consultation begins. BBC News. 30 September 2014 [31 March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23. ^ Bakerloo line extension to improve transport links in south London by 2030 (新闻稿). 伦敦交通局. 17 December 2015 [2022-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9). 
  24. ^ Bakerloo line extension – Options assessment report (PDF). 伦敦交通局. December 2015 [6 Nov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17 August 2021). 
  25. ^ Bakerloo line extension consultation. Transport for London. 14 October 2019 [26 Nov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6 October 2014). 
  26. ^ 26.0 26.1 26.2 26.3 London's Rail & Tube Services (PDF). 伦敦交通局 and 英国国家铁路. 2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0-10). 
  27. ^ Timetable 5b: London to Dartford via Bexleyheath. Southeastern. [18 Dec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3). 
  28. ^ Timetable 2: London to the Medway Towns, Sittingbourne, Sheerness, Faversham, Ramsgate and Dover. Southeastern. [11 Dec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3). 
  29. ^ Vanessa, Fonesca. Nymphalis antiopa. Animal Diversity Web.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useum of Zoology. [13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