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妄想

寄生虫病妄想(delusional parasitosis,DP)是一种精神障碍,自己被寄生有生物或非生物的病原体,如寄生虫、昆虫或虫子,尽管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寄生情况。他们通常会此症状称为“蚁行”的触觉幻觉,的触觉幻觉,即感觉像昆虫在皮肤上或底下爬行。莫吉隆斯症被视为这种状况的一种亚型,患者认为自己的溃疡中包含有害的纤维。[1]

寄生虫病妄想
又称Delusional infestation or Ekbom's syndrome[1]
症状妄想擦伤疑病症
类型妄想障碍
病因未知值
治疗心理治疗
分类和外部资源
医学专科Psychiatry, dermatology
DiseasesDB9622
eMedicine1121818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妄想性寄生症被归类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的妄想性疾病。其起因尚不清楚,但被认为与大脑中多巴胺过多有关。诊断妄想性寄生症的条件是,妄想是精神病症的唯一症状,而这种妄想不能被其他条件更好地解释,并且已经持续了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由于患者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病症是一种妄想,因此很少有人愿意接受治疗。抗精神病药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法,同时认知行为疗法和抗抑郁药物可用于帮助缓解症状。[1]

这种疾病很罕见,女性患者的发生率是男性的两倍。患有这种障碍的人的平均年龄为57岁。另一个名称,艾克邦症候群,是为了纪念神经学家,卡尔-阿克塞尔·埃克博姆(Karl-Axel Ekbom),他于1937年和1938年发表了有关这种疾病的重要报告。[1]

分类

妄想性感染被归类为DSM5中的躯体型妄想症[1][2]自2015年以来,“寄生虫妄想症”这个名称已成为最常见的名称,但该病状还被称为妄想性感染、妄想寄生症、妄想性外寄生症、心因性寄生症、艾克邦症候群、皮肤恐惧症、寄生虫恐惧症、蚁行感和“古柯碱虫”。[2]

莫吉隆斯症是一种妄想性寄生症,患者感到皮肤疼痛,并相信其中包含各种纤维;其表现非常类似于其他妄想性感染,但自我诊断为这种状况的人还相信在他们的皮肤损伤中存在线状或纤维状物质。[1][2]

妄想性偷窃寄生症是一种妄想性寄生症的变体,患者误信他们的居所受到寄生,而非身体上或体内。患者相信寄生现象发生在他们的住所,而不是在他们的身体上或内部。[3]

征兆和症状

患有妄想性寄生症的人坚信他们被“寄生虫、蠕虫、螨虫、细菌、真菌”或其他生物感染,且使用逻辑或理性的论点通常无法改变他们的这种信仰念。[2]该症状在患者之间有所差异,但通常表现为一种在皮肤上感到爬行和刺痛的感觉,最常描述为寄生虫在皮肤上爬行或钻入的错觉,有时伴随著实际的生理感觉(被称为感觉蚁行)。[1][2][4]受影响的人可能会试图伤害自己,以摆脱这种“寄生虫”,导致皮肤损伤,包括擦伤、瘀伤、切口,以及因使用化学物质和强迫性清洁习惯而引起的损害。[4]尽管有相反的证据,患有妄想性寄生症的人可能拒绝接受其症状是心理障碍的结果,这使得说服他们寻求适当的精神治疗变得具有挑战性。

患有妄想性寄生症的个体通常会识别出一些“先前事件,如虫咬、旅行、共用衣物或接触感染者”;这些事件可能会使个体误将症状归因于他们先前能够忽略的症状,因为现在更加关注这些症状[1]几乎皮肤上的任何痕迹,或者在个体或其衣物上找到的小物体或微粒,都可能被解释为寄生感染的证据,并且患有该症状的人通常会强迫性地收集这种“证据”以呈现给医学专业人员。这种呈现方式被称为“火柴盒征象”、“密封袋征象”或“标本征象”,因为这种“证据”通常被放在一个小容器中,如火柴盒。[1][4]火柴盒征象在每十个患有妄想性寄生症的人中有五到八人存在。[1]与之相关的是“数码标本征象”,即个体携带一系列照片以纪录他们的状况。[1]

类似的妄想可能存在于亲属之间,这被称为二联性精神病占妄想性寄生症病例的5-15%,被视为一种共同的精神病性障碍。[4]由于互联网和媒体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共同的妄想,妄想性寄生症有时也被称为folie à Internet;当受影响的人分开时,他们的症状通常会减轻,但大多数仍需要治疗。[4]

大约十个患有妄想性寄生症的人中有八个伴随著其他并发疾病,主要是抑郁症,其次是物质滥用和焦虑;他们的个人和职业生活经常受到干扰,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症状感到极度苦恼。[5]

在2011年的一项由梅奥诊所进行的研究中,对108名患者进行了皮肤活检和患者提供的样本,未能发现皮肤感染的证据;该研究得出结论,皮肤感染的感觉是妄想性寄生症。[1][6]

原因

妄想性寄生症的原因尚不清楚。它可能与大脑纹状体多巴胺过多有关,这是由于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功能减弱所致,该蛋白负责调节大脑中多巴胺的再吸收。[1][4]支持多巴胺理论的证据是,抑制多巴胺再吸收的药物(例如可卡因安非他命)被知道会诱发感觉蚁行等症状。其他也表现出降低DAT功能的条件被知道会引起次发性妄想性寄生症,这些条件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创伤性脑损伤酗酒帕金森病亨廷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缺铁”。[4]进一步的证据是抗精神病药物够改善妄想性寄生症症状,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影响了多巴胺的传递。[4]

诊断

妄想性寄生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妄想是精神病的唯一症状,妄想持续了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行为在其他方面没有显著的奇异或受损,情绪障碍(如果有的话)相对较短,而妄想不能被其他医学状况、精神障碍或物质影响更好地解释。进行诊断时,个体必须将异常的皮肤感觉归因于他们相信自己被感染,并且即使有证据显示他们并未受到感染,他们仍然坚信自己受到感染。[1]

妄想性寄生症有两种形式:一是原发性,另一是继发性。在原发性妄想性寄生症中,妄想是精神疾病的唯一表现。而次发性妄想性寄生症发生在另一种精神状态、医学疾病或物质(医疗或娱乐用途)引起症状的情况下;在这些情况中,妄想是另一种状态的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2]发性妄想性寄生症可以是功能性的(主要是由精神疾病引起)或器质性的(由其他医学疾病或器质性疾病引起)[4]器质性的发性形式可能维生素 B12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肝炎糖尿病艾滋病毒/艾滋病梅毒或使用兴奋剂(如安非他命可卡因)有关。[4][7]

进行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对于诊断至关重要。[4]通过皮肤检查和实验室分析排除了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可能是由于个体不断操纵(搔痒)皮肤而导致的。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皮肤搔痒的情况;包括复查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药物。[4]进行其他条件的检测有助于建立与医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这可以包括实验室分析,如全血细胞计数综合代谢组红血球沉降率C-反应蛋白毒理学尿液分析甲状腺刺激激素尿液分析,以及皮肤活检和皮肤病学测试以检测或排除寄生虫感染[1][5]根据症状,可能会进行测试以排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病毒性肝炎B12叶酸缺乏”和过敏[1]

鉴别

妄想性寄生症必须与疥疮、螨虫和其他可能与妄想同时发生的精神状态区分开来;这些包括精神分裂症痴呆症焦虑症强迫症、情感性或物质诱发的精神病,以及可能引起精神病的其他状态,例如贫血[5]

瘙痒和其他皮肤状态最常见的原因是螨虫,但也可能是由于农产品引起的“杂货店痕痒”、宠物引起的皮肤炎症、毛虫/蛾的皮炎,或者接触玻璃纤维引起的。一些药物,无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如安非他明、多巴胺激动剂、阿片类药物可卡因也可能引起报告的皮肤感觉。在鉴别诊断中必须排除的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肾脏或肝脏疾病。[5]这些生理因素以及空气中刺激物等环境因素,有可能在其他方面身体健康的个体中引起“爬行”感觉;有些人可能对这种感觉及其可能的含义产生执著,这种执著可能演变成妄想性寄生症。[8]

治疗

截至2019年,尚未进行将现有治疗方法与安慰剂进行比较的研究。[9]提供治愈且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认知行为疗法(CBT)也可能是有用的。利培酮首选治疗方法。[1]年来,首选治疗方法一直是匹莫齐特,但它的副作用较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更高。[5]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是有效的,但对妄想性寄生症的研究不够充分。奥拉奈普欣也有效。所有这些药物都以最低剂量使用,并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症状缓解。[1]

患有这种疾病的人通常拒绝专业医学上的妄想性寄生症诊断,且很少自愿接受治疗,尽管有可见的疗效,使得该病难以控制。[1][2][10]向患有妄想性寄生症的个体保证没有感染的证据通常是无效的,因为患者可能会拒绝这种说法。[5]由于妄想性寄生症的患者通常会就诊于多个不同专业的医生,并感到孤立和沮丧,赢得患者的信任并与其他医生合作是治疗方法的关键部分。[4]皮肤科医生可能更容易成功地引入药物的使用,作为缓解瘙痒困扰的一种方式。[4]直接对抗患者的妄想是无效的,因为根据定义,妄想不太可能改变;透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妄想进行信念对抗是在那些愿意接受心理治疗的人中实现的。[5] Heller等人(2013)提出了一种五阶段的治疗方法,旨在建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融洽和信任。[1][11]

预后

这种状态的平均持续时间约为三年。[1]这种状态导致社交孤立,并影响就业。[1]治疗可以通过抗精神病药物或治疗潜在的精神疾病来实现。[1]

流行病学

尽管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妄想性寄生症是妄想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比其他类型的妄想,与体味或口臭相关的妄想更为普遍。[2]它可能未被检测到,因为患有这种病的人不会去看精神科医生,因为他们不认识这种状态是一种妄想。[2]明尼苏达州奥姆斯特德县的一项基于人口的研究发现,每十万人年的患病率为27例,每十万人年的发病率近2例。[2]大多数皮肤科医生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都会见到至少一名患有妄想性寄生症的患者。[4]

妄想性寄生症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最高的发病率出现在60多岁的人中,但在30多岁的人中也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物质滥用有关。[1]它最常见于平均年龄为57岁的“社交孤立”女性中[4]

自21世纪初以来,网络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自行诊断患有莫吉隆斯症[1]

历史

卡尔-阿克塞尔·艾克邦(Karl-Axel Ekbom),一位瑞典神经学家,于1937年首次将妄想性寄生症描述为“老年前寄生症妄想”[1]自那时以来,常用名称已经多次更改。艾克邦最初使用了德语词语dermatozoenwahn,但其他国家使用了Ekbom综合征这个术语。该术语不再受欢迎,该术语不受欢迎,因为它还指的是不宁腿综合症(更具体地称为威利斯-艾克邦病(WED)或维特马克-艾克邦综合症)[12][13]其他与“恐惧症”有关的名称被拒绝,因为焦虑症并不是典型症状。[13]在英语文献中,以艾克邦的名字命名的疾病于 1946年更改为“寄生妄想症”,当时研究人员J.Wilson和H.Miller描述了一系列病例,并于2009年更改为“妄想性寄生症”。[1][14]自2015年以来,最常见的名称是“妄想性寄生症”。[2]

Ekbom的原始著作在2003年被翻译成英文,而在这个翻译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历史案例,认为詹姆斯·哈灵顿(James Harrington,1611-1677)可能是“第一位被记录为患有这种妄想的人,当时他"开始想像他的汗水变成了苍蝇,有时甚至是蜜蜂和其他昆虫"。[15]

莫吉隆斯

玛丽·莱塔奥(Mary Leitao),莫吉隆斯研究基金会的创办人,[16]于2002年创造了莫吉隆斯这个名称,并从17世纪中叶一位医生的一封信中重新引入这个名称。[17][18]莱塔奥及其基金会的其他成员(自认患有莫吉隆斯的人)成功游说美国国会成员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2006年对这种状态进行调查。[19][20]CDC于2012年1月发表了多年研究的结果。该研究发现在患有莫吉隆斯的人中没有潜在的感染条件,并且检测到的病原体很少;发现的纤维可能是棉花,这种状态"类似于更常见的病症,如妄想性寄生症"。[21]

一个活跃的线上社群支持莫吉隆斯是一种传染病的观点,并提出与莱姆病的关联性。出版物"主要来自一组调查人员”描述在少数个体的皮肤样本中发现螺旋体、角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发现;这些发现与CDC进行的更大型的研究相矛盾。[2]

社会与文化

麻萨诸塞大学昆虫学家Jay Traver(1894-1974年)在她去世后被描述为在一篇科学昆虫学期刊中发表的“有史以来最令人瞠目的错误之一”,[22]这是因为她在1951年发表了一篇所谓的螨虫感染的报告。[23]她对自己与螨虫的详细描述后来被证明是不正确的,[22]被其他人描述为典型的妄想性寄生症案例。[24][12][25][26]马坦·舍洛米(Matan Shelomi)表示,这篇论文对患有妄想性寄生症的人造成了"永久性和持久性的伤害",这些人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和引用特拉弗等人的文章以及其他伪科学或虚假报告",使治疗和治愈变得更加困难。[25]他主张应该撤回这篇历史性的论文,因为它误导了人们对他们的妄想,而由“患有妄想的患者编写或使其成为可能”的论文,以及网络传播的阴谋论和莫吉隆斯的相关妄想可能会增加。[25]

谢洛米在2013年发表了另一项研究,称之为科学不端行为,当时《纽约昆虫学会期刊》于2004年的一篇文章中包含他所认为是对一个火柴盒标本进行照片操纵,以支持个体患有妄想性寄生症时被跳虫感染的主张。[27]

参考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Moriarty N, Alam M, Kalus A, O'Connor K.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approach to delusional infestation. Am. J. Med. (Review). December 2019, 132 (12): 1401–1409. PMID 31295443. S2CID 195893551. doi:10.1016/j.amjmed.2019.06.017.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Suh KN. Delusional infestation: Epidemiology, clinical presentation,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UpToDate. Wolters Kluwer. 2018-06-07 [2020-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30). 
  3. ^ Lutfi Al-Imam AM.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n delusional parasitosis. Journal of Dermatology & Dermatologic Surgery (Review). January 2016, 20 (1): 5–14. doi:10.1016/j.jdds.2015.11.003 .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Reich A, Kwiatkowska D, Pacan P. Delusions of parasitosis: an update. Dermatology and Therapy (Review). December 2019, 9 (4): 631–638. PMC 6828902 . PMID 31520344. doi:10.1007/s13555-019-00324-3.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Campbell EH, Elston DM, Hawthorne JD, Beckert D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elusional parasito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Review). May 2019, 80 (5): 1428–1434. PMID 30543832. S2CID 56483906. doi:10.1016/j.jaad.2018.12.012. 
  6. ^ Hylwa SA, Bury JE, Davis MD, Pittelkow M, Bostwick JM. Delusional infestation, including delusions of parasitosis: results of histologic examination of skin biopsy and patient-provided skin specimens. Archives of Dermatology. September 2011, 147 (9): 1041–1045. PMID 21576554. doi:10.1001/archdermatol.2011.114 . 
  7. ^ Fisher, Alec H.; Stanciu, Cornel N. Amphetamine-Induced Delusional Infest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Residents' Journal. December 2017, 12 (12): 12–13. doi:10.1176/appi.ajp-rj.2017.121204 . 
  8. ^ Hinkle NC. Delusory parasitosis (PDF). American Entomologist. 2000, 46 (1): 17–25. doi:10.1093/ae/46.1.17 .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10-21). 
  9. ^ Assalman I, Ahmed A, Alhajjar R, Bewley AP, Taylor R. Treatments for primary delusional infestation.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December 2019, 12 (12): CD011326. PMC 6903768 . PMID 31821546. doi:10.1002/14651858.CD011326.pub2. 
  10. ^ Harth W, Hermes B, Freudenmann RW. Morgellons in dermatology. Journal der Deutschen Dermatologischen Gesellschaft (Case report and review). April 2010, 8 (4): 234–242. PMID 19878403. S2CID 205857564. doi:10.1111/j.1610-0387.2009.07219.x. 
  11. ^ Heller MM, Wong JW, Lee ES, et al. Delusional infestations: clinical present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Review). July 2013, 52 (7): 775–783. PMID 23789596. S2CID 205187385. doi:10.1111/ijd.12067. 
  12. ^ 12.0 12.1 Hinkle NC. Ekbom syndrome: a delusional condition of "bugs in the skin".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June 2011, 13 (3): 178–186. PMID 21344286. S2CID 524974. doi:10.1007/s11920-011-0188-0. 
  13. ^ 13.0 13.1 Freudenmann RW, Lepping P. Delusional infestation.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Review). October 2009, 22 (4): 690–732. PMC 2772366 . PMID 19822895. doi:10.1128/cmr.00018-09. 
  14. ^ Slaughter JR, Zanol K, Rezvani H, Flax J. Psychogenic parasitosis. A case ser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Psychosomatics (Historical review and case report). December 1998, 39 (6): 491–500. PMID 9819949. doi:10.1016/S0033-3182(98)71281-2 . 
  15. ^ Ekbom KA, Yorston G, Miesch M, Pleasance S, Rubbert S. The pre-senile delusion of infestation. History of Psychiatry (Historical biography). June 2003, 14 (54 Pt 2): 229–256. PMID 14521159. S2CID 444986. doi:10.1177/0957154X030142007. 
  16. ^ Harlan C. Mom fights for answers on what's wrong with her son. Pittsburgh Post-Gazette. 2006-07-23 [2007-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7). 
  17. ^ DeVita-Raeburn E. The Morgellons mystery. Psychology Today. March–April 2007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7). 
  18. ^ Browne T. A Letter to a Friend. James Eas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1690 [2024-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7). 
  19. ^ Schulte B. Figments of the Imagination?. Washington Post Magazine. 2008-01-20: W10 [200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7). 
  20. ^ Unexplained dermopathy (aka "Morgellons"), CDC Investigatio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2007-11-01 [2011-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3). 
  21. ^ Pearson ML, Selby JV, Katz KA, et al. Clinical, epidemiologic, histopathologic and molecular features of an unexplained dermopathy. PLOS ONE. 2012, 7 (1): e29908. Bibcode:2012PLoSO...729908P. PMC 3266263 . PMID 22295070. doi:10.1371/journal.pone.0029908 . 
  22. ^ 22.0 22.1 Lockwood, Jeffrey. The Infested Mind: Why Humans Fear, Loathe, and Love Insec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101–2. ISBN 978-0199930197. 
  23. ^ Traver J. Unusual scalp dermatitis in humans caused by the mite, Dermatophagoides (Acarina, epidermoptidae) (PDF). Proceeding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 February 1951, 53 (1) [2024-01-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26). 
  24. ^ Hinkle NC. Delusory parasitosis. American Entomologist. 2000, 46 (1): 17–25. doi:10.1093/ae/46.1.17 . 
  25. ^ 25.0 25.1 25.2 Shelomi M. Mad scientist: the unique case of a published delus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June 2013, 19 (2): 381–388 [2024-01-01]. PMID 22173734. S2CID 26369401. doi:10.1007/s11948-011-933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1) –通过Academia.edu. 
  26. ^ Poorbaugh JH. Cryptic arthropod infestations: separating fact from fiction (PDF). Bulletin of the Society for Vector Ecology. June 1993, 18 (1): 3–5 [2020-08-04]. ISSN 0146-64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2-15). 
  27. ^ Shelomi M. Evidence of photo manipulation in a delusional parasitosis paper. Th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June 2013, 99 (3): 583–585. PMID 23198757. S2CID 6473251. doi:10.1645/12-12.1.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