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歷史年表
具體參見:福州歷史
遠古至秦代(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06年)
- 約公元前5000年,福州地區處於母系氏族社會,開始使用新石器,從事漁獵活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平潭的殼丘頭文化。[1]
- 公元前3000年,閩江下游開始出現原始村落,處於母系社會晚期、父系社會前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閩侯的曇石山[2]。
- 公元前1200年,福州已隨中原地區進入青銅器時代。
- 公元前770年,閩族人已在福州中部丘陵壑地之間(今台江區吉祥山一帶)活動。
- 春秋時期,福州冶山北設冶灶,鑄造銅刀等器物。
- 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王無疆被楚威王擊敗,越國瓦解,一部分越國貴族南遷福州,逐漸與閩族人融成閩越族,建立閩越國,騶玉為國王。
- 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設閩中郡福州為郡治,廢無諸閩越王稱號,改稱君長。
漢代至南北朝(公元前206年-581年)
閩越國時期
-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由於幫助劉邦擊敗項羽有功,無諸封爵閩越王、封國閩越、建都東冶,即今屏山東南麓冶山一帶,為福州城垣之始。無諸大興冶煉業,推廣鐵器具,發展生產。
- 文景年間(公元前179-141年),閩中已會紡織精美的麻織物——荃葛。
-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閩越王郢發兵攻打南越,其弟余善為避免與漢朝軍隊發生衝突,用矛擊殺了郢,向漢朝投降。漢武帝封無諸的孫子丑為繇王,封余善為東越王,與繇王並處,但卻實際控制了閩越國的軍政權力。
-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由於楊仆上書勸武帝進攻閩越、漢軍屯兵於漢閩邊界,余善大怒,自立為「東越武帝」,引發漢平東越之戰。閩越內部兵變,余善被殺,閩越國亡。漢武帝因閩地偏遠,閩人不馴,遂遷閩越人於江淮地區。閩越亡國後,東南丘陵正式納入中原政權的版圖中。
西漢始元年間至東漢
-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閩越地區逃亡山林的遺民復出,重建家園,朝廷設立冶縣(今鼓樓區),隸屬會稽郡。後為管理方便,增設東部都尉。
- 建武二年(26年),朝廷在福建地區設立邊防軍指揮機構侯官都尉,駐地福州。
- 建初八年(83年),東部都尉治所遷到浙南,留下侯官都尉駐鎮冶縣,冶縣遂有東侯官之名。
三國時期
- 建安元年(196年),冶縣改稱侯官,縣治設於今福州,管轄今福建省全境。當時侯官與交趾(今越南)已有海上往來。同年,孫策派兵攻占東冶,從此閩江下游歸孫吳統治。
- 建安十二年(207年),分東侯官之地為建安縣,屬南部都尉。閩中此時有5縣,侯官是其中一個。
- 建安十二至十三年(207-208年),福州人呂合與秦狼起兵反叛,孫權派呂岱和蔣欽前來討伐,平定叛亂。[3]
- 東吳嘉禾四年(235年),福州人隨春起義,孫權派呂岱發兵討伐,隨春投降。
- 東吳永安三年(260年),分會稽郡南部都尉屬地設建安郡,侯官縣屬之,置典船校尉,從此成為東吳的造船中心。當時,福州和夷州(今台灣)已有海上交通。
兩晉時期
-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設晉安郡,郡治在原豐縣(即福州),隸屬揚州刺史。晉安郡首任太守嚴高修築福州子城、開鑿東西二湖與晉安河,並在今屏山南麓建紹因寺,為福建第一座佛教廟宇。後又建城隍廟於冶山。
- 西晉永嘉二年(308年),五胡亂華,北方漢人首次大批入閩,先後有林、陳、黃、鄭、 詹、邱、何、胡八姓家族,史稱「衣冠南渡,八姓入閩」,晉安郡成為入閩移民的重要定居地。[4]
- 東晉太元二十年(395年),陶淵明的叔父、晉安郡太守陶夔撰寫完成《閩中記》,是閩中第一部方志,後世稱之為《古閩中記》。
- 東晉元興二年(403年),盧循率起義軍占領晉安郡,建武將軍劉裕率兵討伐,相持三年,後起義軍沿海路撤到番禺。
南朝時期
隋唐時期(公元581年-906年)
- 開皇九年(589年),豐州因州治(今福州市區)多溫泉,賜名泉州(非今日泉州市)。東部侯官改名原豐縣,縣治在今鼓樓區。開皇十二年(592年),原豐縣改稱閩縣。
- 大業二年(606年),改泉州為閩州。 次年廢閩州,改名建安郡,轄閩縣、建安、南安、龍溪4縣,郡治在閩縣。
- 大業十三年(617年),劉元進起義軍退據建安郡,吸引沿途百姓加入,後被隋兵擊敗。
- 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為建州,州治仍設在閩縣。後又先後更名泉州、豐州數次。
- 貞觀二年(628年),建清真寺(位於今鼓樓區八一七北路),為福州唯一的伊斯蘭教寺院。
- 景雲二年(711年),泉州改為閩州,設閩州都督府,州治仍在閩縣。
- 開元十三年(725年),因州西北有福山,改閩州都督府為福州都督府,轄閩縣、侯官、長樂、連江、長溪、萬安(今福清)6縣,隸屬江南東道,都督府治在今鼓樓區。福州由此定名,沿用至今。[6]
- 天寶八年(749年),在烏山南麓依岩刻就的佛像高2米,是福建省所發現的最早摩崖造像。
- 上元元年(760年),福州都督府升為節度使。大曆六年(771年)改節度使為福建督團練觀察使。
- 大曆八年(773年),觀察使李椅在子城南邊建福州府學宮(今聖廟址)。
- 建中元年(780年),常袞任福建觀察使時在閩縣、侯官縣遍設鄉校,文教漸興。[7]
- 建中三年(782年),福州大旱,並發瘟疫流行,居民死亡眾多。
- 貞元十一年(795年),福建觀察使王翊挖南湖,從城西南開浚長達5里的河渠,引西湖水流向東南,以利灌溉。
- 貞元十二年(796年),觀察使李若初在西郊怡山建沖虛觀,後幾經演變,成為今日的西禪寺。
- 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僧人空海以遣唐使身份來中國,進福州城避風,住開元寺,兩月後赴長安。
- 元和二年(807年),從福州西門至延平,沿江修築通往京師的第一條驛路。
- 元和八年(813年),福州刺史裴次元在福州冶山開闢馬球場,並建有球場山亭,是福建省歷史上建設的第一個運動場。
- 會昌五年(845年),朝廷在全國設23個鑄錢監,福州為其中之一,所鑄錢背面加鑄「福」字或「閩」字。
- 乾符五年(878年),黃巢起義軍進入福建,次年3月圍攻福州城,觀察使韋岫棄城逃走,福州遭到起義軍的屠殺。黃巢駐軍福州月余,後進軍閩南。 [8]
- 中和年間(881—884年),福建觀察使鄭鎰拓修福州子城,設5個城門:虎節門、康泰門、宜興門、安定門、清泰門。 [9]
- 光啟元年(885年),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三兄弟隨王緒農民軍渡江南下進入福建,翌年攻下泉州,福建觀察使陳岩委王潮為泉州刺史。 景福元年,王潮派其弟王審知等攻打福州城,經一年多苦戰,終於占領福州,各地武裝勢力紛紛歸附。唐昭宗任命王潮為福建觀察使;王潮委王審知為副使。
- 光啟三年(887年),於壽山建壽山寺(廣應院)。自此,壽山石礦為人看重開採。
- 乾寧三年(896年),福州人沈崧考中進士,為福州歷史上第一個進士。
- 乾寧四年(897年),王潮卒,王審知繼任,朝挺授於節度使,並封為琅琊王。
- 天復元年(901年),王審知築羅城40里,將子城和老城囊括其中,城內民居逐段以高牆隔開,漸形成 「三坊七巷」布局雛形。
五代十國
閩國時期
-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梁太祖朱溫封王審知為閩王,建都福州。王審知委翁承贊為相,採納翁關於「建四門學,以教閩士之秀者」的建議,大興教育。
- 後梁乾化元年(911年),設閩清縣,福州轄10個縣。
- 後梁貞明六年(920年),福州升為大都督府。
-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城內(今鼓樓區)官辦文繡局,聚集工匠百人以上,盛產蕉布、葛布。
- 後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卒於福州,其子王延翰繼位,在西湖濱建水晶宮,西湖一度成為御花園。
- 後唐天成元年(926年),王審知養子、建州刺史王延稟與閩嗣王王延翰之弟、泉州刺史王延鈞(審知次子)合謀,出兵福州殺王延翰,王延鈞繼位。
- 後唐天成三年(928年),閩王王延鈞超度2萬平民剃度為僧。從此,閩中多僧人。
-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閩王王延鈞稱帝,更名磷,國號大閩,升福州為長樂府。
- 後唐清泰二年(935年),王延鈞被其子王繼鵬和皇城使李仿謀殺。繼鵬稱帝,更名昶。
- 後晉天福四年(939年),都指揮使朱文進、連重遇在福州城內叛亂,殺繼鵬,擁立王延鈞之弟王延羲(審知少子)為閩王,去帝號,向後晉稱臣。 但此後閩國仍處於內亂之中,天福五年,王曦進攻建州,次年稱大閩皇帝,其弟建州刺史王延政則於建州稱帝,改國號為殷。
- 後晉開運元年(944年),都指揮使朱文進弒王延羲,自立為閩王。忠於閩王宗室的林仁翰聯合舊臣誅殺朱文進、連重遇,擁立王延政為閩王,改福州為東都。
- 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在福州羅山腳下(今鼓樓區法海路)建羅山寺,即為後來聞名的法海寺。同年,南唐進攻閩國,王延政戰敗投降,閩國滅亡,李仁達拒降南唐,割據福州。
南唐吳越時期
北宋
- 建隆元年(960年),設福建路,並將福建行中書省設於福州。此時福州開始具有省城地位。
- 乾德二年(964年),福州郡守鮑修讓建越山吉祥禪院(今屏山南麓),明正統九年(1444年)改名華林寺,是至今長江以南所發現最古老的木構建築。
- 開寶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錢昱為加強防禦築東南夾城,稱外城,南面擴至合沙門。
-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崇福院創建,後改名崇福寺,為日本長崎崇福寺的祖庭。
-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國納土歸宋,福州正式納入宋朝版圖。
- 天聖六年(1028年),廢福州、連江等地官辦鹽場,鹽田歸民經營。
- 景祐四年(1037年),朝廷允許福州立學。其後,周希孟、陳烈等為州教授,大興儒學。
- 慶曆三年(1043年),福州府(含所屬各縣)建有佛寺1625處,宋詩云:「道路逢人半是僧」。
- 慶曆四年(1044年),蔡襄擔任福州知州,浚治東湖,修古五塘,以利農田。
- 嘉祐二至三年(1057—1058年),朱定組織開挖疏浚西湖及護城河浦176條,使福州平原3600餘頃良田得以灌溉。
- 嘉祐八年(1063年),福州人許將考中狀元,是福州歷史上開科取士以來第一個狀元。
- 治平二年(1065年),太守張伯玉推廣編戶植榕制度,福州綠蔭滿城,「榕城」之名由此而來。[10]
- 熙寧元年(1068年),程師孟上任福州知州。翌年,修復宋初所毀子城,同時興教育、救災荒、醫貧民、修名勝,為政簡嚴精明,稱東南第一。
- 元豐二年(1079年),福州東禪寺始雕《崇寧大藏經》,至崇寧二年(1103年)竣工,共580函,144部,6108卷,稱《崇寧大藏》,是全國最早的由民間寺院募雕的大藏經。
- 元豐六年(1083年),福州開元寺鑄成鐵佛,高5.3米,寬4米,重151.萬公斤,是中國東南各省最大的一尊金屬佛像。 元豐年間,福州人口在20萬以上,為全國六大城市之一。
- 崇寧三年(1104年),福州官田開始收取租課,居福建路賦稅收入的六分之一。
- 靖康元年(1126年),福州駐軍叛亂,殺知州柳庭俊。
南宋至元代
南宋
- 紹興二年(1132年),福州閩縣、侯官等地降冰雹,屋毀人傷,為福建省最早的雹災記載。
- 紹興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日,南宋丞相李綱卒於福州。六月,抗金名將張浚在福州建造海舟千艘,準備北攻山東。
-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福州發大水,洪水侵城,沖走房屋,水災殃及閩縣、侯官、懷安3縣。
- 乾道二至八年(1166—1172年),永福縣(今永泰縣)蕭國梁、鄭僑、黃定三科連續奪魁,創七年一縣三狀元紀錄。
- 乾道七年(1171年),廣東柳七娘捐資在馬江磨心山上建塔,紀念亡夫,後稱羅星塔,又名七娘塔。至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為海風所毀。天啟四年(1624年)重修,成為福州港自然導航標誌。
- 淳熙四年(1177年),五月,連降大雨兩晝夜,沖毀民房數千家。
- 淳熙九年(1182年),梁克家知福州,以三年多時間完成福州地方名志《三山志》。
- 淳熙十二年(1185年),福州大旱,顆粒無收。
- 嘉定四年(1211年),福州城內發生火災,燒毀城門、僧寺及民房千餘家,燒死數人。
- 景炎元年(1276年),益王趙昱登極於福州,年僅9歲,稱端宗,升福州為福安府,福州成為行都。十一月,元將阿刺罕、董文炳侵占福安府,福州被元軍占領,趙宋政權對福州的統治宣告結束。
元代
明代
- 洪武元年(1368年),設福州府,管轄閩縣、侯官、懷安、長樂、連江、古田、永福、閩清、羅源、福安、寧德、福寧及福清13縣。
- 洪武二年(1369年),建福州府衙門,在府衙大門外豎木牌坊,上書「十閩首郡」。
- 洪武四年(1371年),駙馬都尉王恭奉旨主持重建福州城垣(石頭城),北跨越王山(屏山),南繞於山、烏山。後人稱福州府城。
- 洪武二十年(1387年),官府在河口(今瑁后街)設官營造船廠,稱南台船廠。
-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琉球(今日本沖繩縣)遣使來貢,朝廷派福州舟工、通譯等36姓前往,為貢使往來服務,史稱閩人三十六姓。
- 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均入福州港候風補給。福州駐軍中衛所、千戶所以下官兵隨鄭和出洋者頗多,從此,福州海外貿易漸趨興盛。
- 成化年間(1465—1487),由於閩江上游山洪暴發,泥沙淤積,在今倉山區龍潭角和台江區蒼霞洲之間的江中形成一個沙洲。當時,福州府所屬的閩縣、侯官縣、懷安縣的一些船民來此插竿圍地,引起爭執,由福州府判決歸三縣共管,三縣洲由此而得名。
- 成化十年(1474年),福建市舶司由泉州遷至福州。
- 成化十九年(1483年),福州受颱風襲擊,摧毀民房不可勝計。閩縣、侯官等9縣也同時受災,山洪暴發,沖毀農田過半,沿海舟船漂沒1萬多艘,淹死1000多人。
- 成化年間(1465—1487年),由於閩江上游山洪暴發,泥沙淤積,在龍潭角和蒼霞洲之間的江中形成一個沙洲。當時,福州府所屬的閩縣、侯官縣、懷安縣的一些船民來此插竿圍地,引起爭執,由福州府判決歸三縣共管,三縣洲由此而得名。
- 弘治十四年(1501年),民間織造工人林洪改革原5層之織機為4層,稱為改機,能織各種花色紡織品,福州一時被譽為絲城。
-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倭寇在福清海口登陸,首次大規模侵犯福州,明武將千戶白仁率部抵抗,兵敗被殺。
-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數千首次圍攻福州城,搜刮財物,焚屋而去,倉山亦遭洗劫,大片房屋被燒毀。
-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再逼省城,福州守軍扼守西門堅決抵抗,被困50天。
-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劫焚閩縣、侯官、懷安3縣鄉間,福州城門盡閉。黎鵬舉從漳浦率水師北上,入閩江口,大敗倭寇,福州解圍。
-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第四次騷擾城郊,新任巡撫劉燾出兵追至閩安鎮。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繼續來犯,戚繼光從浙江率戚家軍轉戰福建沿海,平定倭寇,連戰連捷。十月,班師福州。
- 萬曆二年(1574年),福州與連江間發生7級地震。
-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長樂人陳振龍由呂宋(今菲律賓)帶番薯苗回福州,在南台紗帽池試種成功。
-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閩江上游洪水爆發,福州城外水勢兇猛,沿江布滿浮屍,江水變色,不能飲用。
- 天啟五年(1625年),福州第一座天主教堂——三山堂在宮巷建成。
- 崇禎五年(1632年),福州遭受冰雹襲擊。損失慘重,田問麥子顆粒無收。
清代
南明、順治時期
- 順治二年(1645年),明末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改福州為福京,福州府更名天興府,建立臨時抗清政權。十一月中旬,隆武政權在天興府實行保甲法。
- 順治三年(1646年)八月,朱聿鍵在汀州被俘,後死於福州。九月,清兵攻克福州,強迫男人剃髮留辮。
- 順治四年(1647年),明監國魯王攻打福州,失敗。七月,福州反清義師紛起,後因延誤時機,敗於金雞山,舉人林桓聲被殺。
- 順治十三年(1656年),鄭成功率抗清部隊從閩安鎮攻進南台(台江),登岸紮營、攻城,三戰三捷。後因清兵馳援反攻,鄭軍不敵,退據閩安鎮駐紮。
- 順治十六年(1659年),安南大將軍達素率軍進入福州征討鄭成功。
- 順治十七年(1660年),靖南王耿繼茂從廣州移駐福州後,將今國貨路的「繪春園」闢為別墅,稱「耿王莊」。民國4年(1915年),闢為「城南公園」,稱「南公園」。
- 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實行「海禁」、「遷界」政策,將沿海居民遷至離海邊30里的內地,禁止一切船隻下海。
康乾時期
- 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據福建反清,至康熙十五年九月兵敗投降。後被押往北京處死。
- 康熙十九年(1680年),水師提督萬正色率水師2.8萬人、戰船240艘,進攻海壇島。據守海壇的鄭經部副總督朱天貴戰敗,福州全境進入清政府版圖。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朝廷開始調整外貿政策,逐漸廢除「海禁」,福州對外交流開始恢復。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倉山設閩海關福州分口,俗稱常關。
-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福建巡撫張伯行在於山麓創建鰲峰書院,是當時福建四大書院之首。
-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政府准許外貿商人在福州成立公行,此後各類商業會館普遍成立。
- 雍正二年(1724年),福州於華林寺設立普濟堂和育嬰堂。
- 乾隆二年(1737年)八月十五日夜,颶風、海溢,南台(台江)江水淹沒大橋。
- 乾隆十四年(1749年),平潭大風成災,海沙隨風湧上,近海鄉村悉遭壓廢,相傳蘆洋浦「一夜沙埋十八村」。
- 乾隆六十年(1795年),福州揭出貪污受賄、濫斃無辜(十命)案,總督、巡撫在京處斬,布政司畏罪自殺於途,按察司押回福州處斬,庫吏及其他虧空銀萬兩以上州、縣10名官員同時正法。
嘉慶、道光時期
- 嘉慶初年(1800年前後),漆匠沈紹安創製脫胎漆器特藝品。同時,興起製作以絨綢通草為原料的制花手工藝品。
-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鳳池裡三牧坊興建聖公書院,後更名鳳池書院。
- 道光三年(1823年),琉球商人在太保境水閘口附近建琉商會館,從事琉球商品和福建土特產品、工藝品買賣。
-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福州紳士陳振聲捐獻白銀1萬兩,興辦地方團練以抵禦外來侵略。
-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福州作為通商口岸被開放。
-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福州正式開闢為對外貿易口岸。至光緒二十三年(1903年),先後有美國、法國、荷蘭、瑞典、挪威、西班牙、葡萄牙、德國、俄國、日本、奧匈帝國、比利時、意大利、墨西哥等國家在福州設領事館。 同月,英國駐福州首任領事李太郭(G.T.Lay)到榕,他欲在城內設領事館,遭福州民眾反對,只准租住南台鴨拇洲民房。翌年,在倉山樂群路建立英國領事館。 十月,英國商人在台江橫山開設洋行,是福州開埠後第一所英人辦的洋行。福州開埠後,台江地區沿江和上、下杭一帶成為福建大宗進出口貨物集散地,商行雲集。西方文化、宗教也隨之輸入。
-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英國水手上岸購買魚肉,因短價強買並毆傷行人,激起民憤,民眾擁至台江橫山的英商洋行,襲擊並搗毀英商記連的住所。
-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美國基督教公理會派傳教士到達福州。同年,在中洲江南橋畔建立教堂。翌年教堂遷往台江保福山。九月四日,美國美以美會傳教士柯林斯(Collins)和瓦特(White)到達福州,從事傳教、醫療及教學工作。該會在福建的傳教活動從此開始。
-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英國皇家海軍與領事館在中洲合辦海港醫館,為福州市立第二醫院前身。
- 道光三十年(1850年),英國傳教士庶枕與醫生委里董強租福州烏石山神光寺和積翠寺。當時在家養病的林則徐率同里人士群起反對,迫其退出。
晚清
- 咸豐元年(1851年),福州實行保甲制度,並嚴禁花會。
- 咸豐二年(1852年),美國美以美公會在倉山設學塾。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為保羅福音書院,是基督教在福州設神學院之始。
- 咸豐三年(1853年),福州開始抽收茶稅。是年,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在福州設立男寄宿寄膳學校,為福州最早設立的教會中學。
- 咸豐五年(1855年),福建巡撫端德批准英領事承租南台天安寺、雙江台空地,並批准英領事承租大橋以南觀音井等處屋、地為倉庫和住所。
- 咸豐八年(1858年),福州南台市民反對官府發行鐵錢,包圍總督衙門,並搗砸官吏住宅。
- 咸豐九年(1859年),《福州府差報》(The Foochow Courier)在福州創刊。這是福州近代由教會創辦的第一張報紙。
- 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在福州設立福建通商總局、蠶棉總局,並批准在馬尾設立福建船政局(後改福州船政局)、福建船政學堂。九月,沈葆楨總理船政大臣,主持福建船政。
- 同治八年(1869年),福州船政局製成中國第一艘木質運輸輪船「萬年清」號,排水量為1370 噸,質量接近當時世界造船先進水平。
- 光緒元年(1875年),福州官府在倉山南麓強征民田350畝,闢為跑馬場,專供外國人使用,禁止華人入內。後福州將軍崇善竟予免租,使中國喪失地權。
- 光緒三年(1877年),王仁堪中狀元,為福州最後一個狀元。
- 光緒四年(1878年),英國教士胡約翰強占烏石山彌陀寺及周圍大片土地興建教堂,引起公憤,胡約翰被迫遷出烏山。史稱「烏石山教案」。
- 光緒八年(1882年),福州船政學堂洋槍教習、守備朱得桂勒死勤雜工林永成,閩縣知縣張道亨不提審兇手即宣布退堂,工人群眾無比憤慨,爆發福建省近代最早的產業工人大罷工。
- 光緒十年(1884年),法國提督孤拔率侵略艦隊駛進福州馬尾港。中國海軍接上級命令不允許開炮。八月二十三日,法國侵略軍不宣而戰,向中國軍艦開炮,爆發了中法馬江海戰。
- 光緒十八年(1892年),鼠疫自莆田傳入福州境內,先在福清陽下作坊村發現,後蔓延福州各地。疫情持續到次年,死亡人數甚多。光緒二十四年再度爆發,延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達5年之久,福清死亡10422人,臨江一帶死亡20人,台江則同時爆發霍亂,其他縣域亦死傷慘重。
-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日本伊藤博文內閣令駐北京公使矢野,以福建與台灣毗鄰、關係密切為由,要求總理衙門以公文正式申明福建及沿海島嶼永不出租、割讓與他國。總理衙門備文接受。福建遂成為日本勢力範圍。
-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日本駐福州領事與福建寧福道員簽訂《福州日本租界條款十二款》,劃福州口岸天主堂碼頭東界起,沿閩江地帶170000坪,另新洲約400000坪,為日租界。自此,福州日租界創立。
-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福州各界民眾在上杭街建寧會館集會,反對法國商人魏池私自拐騙福州苦力1825人(窩藏於各洋行煙館內),企圖於十六日乘船劫往巴拿馬運河當苦工。在各界協同下,全部被拐人員終於獲救。
-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中華同盟會福建支會(簡稱福建同盟會)在梅塢頂橋南公益社成立,鄭祖蔭任會長,林斯琛為主監人,對外稱丙午俱樂部,指導全省的重大革命活動。
- 宣統二年(1910年),英華書院學生祁暄、黃家宸等組織警醒社,發行《警醒報》。翌年創辦《民心》報刊,宣傳革命。
- 宣統三年(1911年),福州數百名轎夫罷工。燒毀警察道署頭門、南台地方審判廳及城內沿街數百個警察崗亭,迫使清政府取消轎捐、船捐。十一月九、十日,福建同盟會在倉山橋南社宣布福州光復起義,革命軍攻取於山及督署,清兵投降,福州光復。
中華民國(1911-1949)
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時期(1911-1922年)
- 1911年11月13日,中華民國軍政府閩都督府正式成立,孫道仁任都督。
- 1912年2月,閩縣、侯官縣合併,稱閩侯府。 10月14日,平潭改廳為縣。
- 1913年2月4日,福建民政長張元奇在福州南台萬壽橋上遇刺,5月9日辭職離閩。同月,福建省議會在福州開幕,各縣議會亦相繼成立。
- 1913年二次革命期間,福建都督孫道仁宣布福建獨立。8月9日,孫道仁取消獨立,討袁失敗向袁世凱請罪,袁派劉冠雄任福建都督,率北軍李厚基旅進入福建。12月,馬江市民罷市,抗議入閩北兵搶掠姦淫罪行。
- 1916年,段祺瑞執政,李厚基升為福建督軍,胡瑞霖充任省長。
- 1916年11月,日本在福州設立警察分署,強占倉前山東瀛會館為日警駐紮所。
- 1917年4月,福州海軍飛潛學校在馬尾成立,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所培養飛機、潛艇製造專業人才的學校。同年,福州各校改用官話(普通話)教學,教科書改為語體文。
- 1918年6月10日,福州15所學校學生全體罷課,要求廢除北洋政府與日本簽訂的《中日軍事協定》。
- 1919年5月7日,福州學生為聲援北京的五四運動,在南校場舉行集會,遊行示威。5月24日,福州42所學校8000餘名學生在南校場集會,到日本領事館前示威。6月14日,學生到恆盛布莊調查日貨,被黃瞻鴻主使店伙毆打,學校工友呂六六重傷身亡,釀成「黃案事件」。7月,福州成立愛國十人團,堅持抵制日貨。
- 1919年11月16日,日本領事館警察署長江口善海策劃日人和「台灣浪人」在南台毆擊學生、市民和警兵,死傷十餘人;並搗毀順記菜館,造成震動全國的「台江事件」,又稱第一次福州事件。
- 1920年3月20日,福州4000餘人力車工人罷工,反對奸商張國金勾結警察當局組織車輛聯合公司,壟斷租車業,抬高賃價,終於迫使當局下令解散車輛聯合公司。
- 1921年10月,福州各界群眾爆發反對日本在福州設立警察分署的鬥爭。
- 1922年10月12日,孫中山領導的粵軍許崇智部隊入閩,聯合王永泉趕走福建督軍兼省長李厚基。福州各界推選王永泉為福建總司令,林森為福建省長。
軍閥混戰時期(1922-1926年)
- 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林祥謙(閩侯縣人)被捕就義。
- 1923年2月起,王永泉發動「倒林擁薩」政潮。3月1日,薩鎮冰就任福建省長。
- 1924年3—11月,私立鶴齡英華書院主理夏和平禁止學生致祭黃花岡烈士以及參加國恥遊行、歡祝雙十國慶等愛國行動,引起全校500多學生反抗,夏和平卻將學生趕出校門。12月23日福建學生聯合會發表宣言,聲援英華書院學生。
- 1924年5月13日,孫傳芳任閩粵邊防督辦,周蔭人任福建督理。
- 1925年4月7日,英華中學學生同福州其它各中學學生300多人為收回教育權和要求釋放被捕學生,到省長公署靜坐請願,遭到軍警的鎮壓,造成轟動全國的「第二次福州事件」。4月8日,全城罷市,學生罷課,抗議帝國主義和軍閥政府的暴行。5月9日,福州市民、學生冒雨舉行國恥紀念日示威遊行,沿途軍警林立,遊行群眾及演講者被捕被擊不知其數。
- 1925年8月19日,日輪「盛京丸」開進馬尾港停泊,翁良毓發動工人罷工,並鑿沉該船。
- 1926年4月,福州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中國共產黨福州地方委員會成立,書記方爾灝。
- 1926年11月30日,國民黨、共產黨與海軍三方代表召開馬江會議,達成截擊張毅部隊、迎接北伐軍入榕的協議。12月3日,北伐軍正式開進福州,結束了福州軍閥政府的統治。
國府時期(1927-1933年)
- 1927年1月3日,福建臨時政治會議在福州成立,蔣介石兼任主席,何應欽代理主席。
- 1927年1月14日,天主教仁慈堂虐殺中國嬰孩埋人一大坑內(被稱萬童坑)的罪行被揭發後,群眾憤而搗毀教堂,爆發仁慈堂事件。以後政府派員接收仁慈堂,改為福州貧民教養院。
- 1927年4月3日,國民黨在福州搶先行動「四三」事變,中共福州地委主要負責人方爾灝、徐琛、余哲貞等相繼被逮捕、殺害。
- 1927年5月26日,福建省政府在福州成立,楊樹莊為主席兼軍事廳長。
- 1927年6月18日,福州巡警因徵稅槍殺店員,激起民憤,全市罷市。迫使當局改組牌照局,懲辦兇手。是年,福州至廈門公路動工修建,1933年3月竣工通車,福州地區路段長76.04公里。
- 1929年6月8日,教育廳舉行福州識字運動大會,調查出福州市失學人數15.52萬人。
- 1930年1月6日,陸軍第五十二師師長盧興邦指使其弟盧興榮,在福州綁架福建省政府委員林知淵、陳乃元、許顯時、程時煌、鄭寶菁及水上公安局長吳澍6人,時稱「一六政變」。2 月初,蔣介石派張群來閩調處,張群遇刺,脫險後即回南京。蔣介石將五十六師劉和鼎從永定調到福州討伐盧興邦,盧被驅逐至閩北。
- 1931年9月30日,日本侵占東三省的九一八事變後,福州工商界宣布如辦日貨者受社會制裁,並通電旅滬福建省各商行同力禁運日貨。10月16日,日本炮艦「圓島號」闖人閩江進行武裝挑畔,福建省政府發布特別戒嚴令,禁止一切反日集會和反日宣傳。10月20日,福州15所學校學生代表到省政府請願,抗議日艦入侵和當局媚日態度。
- 1931年10月,由莆田、仙遊民團改編的福建省防軍混成旅第二支隊,由支隊長林靖帶領進駐福清,無惡不作。12月26日晚上,不堪忍受林靖部隊蹂躪的龍田、高山兩地上萬群眾,舉行暴動。經3天激戰,殲滅林部700多名官兵,其餘部退回仙遊,是為龍高暴動。
- 1931年12月19日,長樂壺井鄉民拒繳溉田局水費發起暴動。翌日,十三鄉鄉民500餘人攻下龍門溉田局,隨後攻占縣署,改長樂縣政府為長樂聯鄉保衛團臨時指揮部。後遭國軍鎮壓。俗稱長樂十三鄉事變。
- 1932年1月2日,福州各校學生在西湖公園舉行藝術宣傳抗日大會。日本駐福州領事和日艦北上號正副艦長撕毀會場抗日標語,用手槍威脅學生,激起學生反抗,毆傷艦長。當局派軍警保護日人離去。學生到省政府示威遊行,要求政府致電外交部向日方提出交涉。
- 1932年6月8日,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第六十一師抵閩。7月28日在福州設駐閩綏靖公署,主任蔣光鼐。12月6日,蔣光鼐出任福建省政府主席,蔡廷鍇任駐閩綏靖公署主任。
閩變(中華共和國時期)至抗戰前(1933-1937年)
閩變(1933-1934年)
-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將領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聯合國民黨內李濟深等一部分反蔣勢力發動「福建事變」(簡稱閩變),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定都於福州,並改民國22年為中華共和國元年。上午9時40分左右,「中國全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在福州城南公共體育場(南校場,即今天的五一廣場)正式召開,四架飛機低空盤旋於廣場上空。[12]
- 11月22日上午9時,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正式宣布成立,並在福建省政府禮堂舉行主席和委員就職典禮,以李濟深為主席。[13]當日,黃琪翔等宣布解散第三黨、組建生產人民黨,由陳銘樞任生產人民黨總書記,十九路軍中高級軍官集體加人了該黨,使該黨控制了中華共和國政府實權。
- 12月1日,福州工會聯合會、機器工會、木作工會、海員工會、甲道工會、人力車工會、民船工會、裝紙業工會、擺渡工會等代表工人通電討蔣,要求人民政府出兵討伐。
- 12月4日,人民政府釋放政治犯38人;翌日又釋放8人,其中有馬立峰、 範式人、楊采衡等。
- 12月下旬,蔣鼎文、張治中、衛立煌組成幾路大軍入閩,鎮壓十九路軍,蔣介石飛抵建甌,坐鎮指揮。同月,日本軍艦4艘駛進馬江,威脅十九路軍。
- 1934年1月3日,國軍到達古田和延平,並同中華共和國守軍發生戰鬥,此後延平、水口先後失守。1月9日,蔡廷鍇在福州力排陳銘樞等人死守福州的方案,率領主力南撤,蔣中正隨即下令猛攻古田,1月11日,古田守軍被張治中勸降,國軍占領古田,通往首都福州的大門洞開[14]。
- 1月13日,十九路軍開始退出福州,人民政府停止辦公,「閩變」宣告失敗。1月15日早晨,蔡廷鍇率最後一批軍隊離開福州,此時福州城中尚有「歡送十九路軍」、「十九路軍雖敗猶榮」的送別標語。
閩變失敗後(1934-1937年)
- 1934年1月15日,福州成立地方維持會。18日,改稱福州地方救濟會,薩鎮冰任會長。
- 1934年5月,開始實施《縣自治法》,實行縣、鄉鎮及閭鄰三級制。
- 1934年8月7日,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3000餘人向新店前湯山挺進時,與國軍遭遇,在大小北嶺展開激戰,持續至10日晨,紅軍向連江轉移。
- 1934年8月31日,抗日先遣隊在粟裕指揮下,向羅源縣城發起攻擊。翌晨,占領羅源縣城。
- 1934年10月,福建省保安第十一團圍剿羅源巽嶼軍區。
- 1934年11月,陸軍八十七師二五九旅、省保安十一團等部進駐連江,圍剿工農紅軍。
- 1935年3月31日至4月5日,閩江發大水,為20年來最嚴重的災情,城內大水浸淹6日,溺死120人。
- 1936年11月,閩東遊擊隊攻打閩侯大義民團,繳槍20餘支,放走壯丁60餘人,福建省政府宣布福州戒嚴3天。
- 1937年5月,由胡文虎捐款20萬元籌建的福建省立醫院在吉祥山開診。
- 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15日,福州農工商、婦女、新聞、文化團體通電聲援華北抗日戰爭。17日,駐福州日本總領事令在福州的日本僑民(日本籍38人、台灣籍1467人)一周內撤離,總領事館19日下旗歸國。
抗戰時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 1937年7月19日,福州各界成立福建抗敵後援會。同月,非常時期難民救濟會在福州成立。
- 1938年3月24日,日軍出動近40架飛機首次轟炸福州,馬尾造船所的造船、鑄造兩分廠被炸成平地。
- 1938年4月18日,福建省政府內遷永安,國民黨省黨部遷連城。一些工廠、學校等遷往閩西北。至抗日戰爭勝利後陸續遷回福州。
- 1938年6月12日,日本本更津航空隊出動34架飛機轟炸馬尾等地。6月19日,日機12架空襲福州市區,投彈40餘枚。24日,日機8架空襲福州,投彈30餘枚。
- 1938年10月,省政府命令福州疏散人口。
- 1939年6月27日,日軍艦突破閩江口外封鎖線,占領川石島,並襲擊福州港。日機轟炸福州市區,福建造紙廠中彈,廠房、機器受損,工廠停產,職工遣散。7月21日,日軍封鎖三都澳及羅源縣;22日封鎖沙埕。
- 1940年1月中旬,日軍飛機再次轟炸馬尾造船廠,投下500磅炸彈100多枚,並用機槍輪番掃射廠房,設備遭嚴重破壞,炸死工人30餘人。
- 1941年4月初,日軍在閩江口海面集結航空母艦2艘,飛機40餘架,艦艇30餘艘,帆船百餘艘,準備向福州沿海一帶大舉進攻。4月18日,日軍飛機20架,輪番轟炸連江、長樂、福州等地。
- 1941年4月19日,日軍48師和海軍第一艦隊部份陸戰隊2000餘人,在其海、空軍的掩護下,分兩路從連江的道澳、曉澳、百勝、東岱和長樂的漳港、松下等6處同時登陸。當日,占領了連江、長樂和福清縣城。4月21日,日軍兵分三路進犯福州,保警大隊一排警兵在排長趙大鈺率領下,於西湖荷亭一帶阻擊日軍,激戰兩小時全排壯烈犧牲。福州及閩侯縣第一次淪陷。
- 1941年8月4日,長樂抗日游擊隊在赤嶼琅尾港設伏,擊毀小火輪1艘,殲敵40多人,擊斃敵司令田中島。9月3日,福州及長樂、連江、福清沿海等縣光復。9月4日,海軍閩江江防司令李世甲奉命率陸戰隊反攻,收復馬尾。12月16日,福州接收日本、德國及意大利等軸心國在福州的公私財產。
- 1942年1月1日,福建省政府在人民要求下收回跑馬場,建立國際聯歡社,後發展為今日的福州市人民體育場。
- 1943年3月,福州列為福建省直轄市。
- 1944年10月4日,日軍第二次侵占福州,連江、閩侯、長樂再度淪陷。10月8日,福州市各救火會會員在群眾支持下,組成反攻隊伍,反擊侵占倉山的日軍,後因眾寡懸殊而失利。同月,日軍在市郊高蓋山南側強占住房、民田,強迫市民修建義序機場。 [15]
- 1945年5月18日,由於戰情惡化,日軍撤出福州。
- 1945年6月5日,福州槍決漢奸蔡金蘭、林炳東、郭估來、唐方英、倪祥等12人。10日又槍決漢奸陳木森、陳杰、王子芬3人。
- 1945年9月2日,福州人陳紹寬代表中國海軍出席在日本東京灣內美艦密蘇里號上舉行的盟軍對日受降儀式。
國共內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1945年底至1949年)
- 1946年1月1日,福州市政府成立,黃曾樾任代市長。5月,設鼓樓、大根、小橋、台江、倉山5個區。
- 1946年2月19日,福州電燈、電話公司職工向資方提出八項改善待遇要求。23日,代市長黃曾樾召開仲裁會,迫使資方接受要求。
- 1946年9月,中共閩江工委在螺洲組織農會,開展「二五」減租鬥爭,逐步發展到市郊各鄉。
- 1947年1月4日,農學院、協和大學等校學生集會遊行、罷課,抗議美軍強姦北京大學女學生的暴行。
- 1947年2月,福州市清查戶口,人口逾34萬人。
- 1947年3月25日,福州大、中學校學生1萬多人罷課,抗議公共汽車公司唆使警察毆打、抓捕福州學生的暴行。
- 1948年2月24日,東嶺山區農民暴動,摧毀保甲政權,建立貧農團。
- 1948年3月,福州市政府將所得稅稅率提高6倍,實行預征,引起市民反對。10月起,全省使用金圓券。
- 1949年3月,國府將福建省漁業物資及馬尾造船廠機器運往台灣,中共福州地方黨組織在馬江展開物資保衛戰。
- 1949年4月,福州戒嚴司令部成立,陸軍第一二一師師長沈向奎任司令。宣布福州戒嚴,取締學生運動。
- 1949年6月21日,蔣介石由台北松山機場飛抵義序機場,召開軍事會議,布置福州城防。
- 1949年8月6日,福州戰役開始[16],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兵分三路對福州進行鉗形攻擊,16日解放馬尾港、閩侯甘蔗、福清縣城。8月17日,福州解放。
- 1949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主任韋國清。8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市警備司令部成立,司令員朱紹清,政委陳美藻。 8月26日,福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市長韋國清。
- 1949年9月18日,國軍兩架飛機空襲台江第二碼頭,閩江一些民船被機槍掃射,死22人,傷31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國伊始(1949年10月1日-1958年)
建國初期(1949-1953年)
-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次日下午6時,福州市軍民在公共體育場舉行慶祝大會。會後,舉行火炬遊行。[17]10月2日,國軍6架飛機兩度空襲福州,向閩江下游沿岸掃射,投彈10餘枚,死傷各1人。
- 1949年10月底,福清、羅源等縣人民政府發出布告,嚴禁種、運、吸鴉片,嚴禁開設煙館、賭場及聚眾賭博。
- 1949年10月29日,國軍4架飛機竄入南台、倉前一帶,投彈數枚,炸死3人,炸傷數人。
- 1949年12月12日,市政府臨時法庭成立,同月28日成立福州市人民法院。12月17日,該法庭開庭公審國民黨特務高秉轟、陳城官,判處二犯死刑。
- 1949年12月25日,省政府決定擴大福州市區,將林森縣(閩侯縣)的平遠、開閩、西豹、淨屏、雙岳、松古、雙湖、白湖、江南、江北10個鄉劃入福州市。其範圍:東至鼓山,南至白湖亭,西至洪山橋,北至開閩鄉。[18]
- 1950年1月19日,劉培善任市軍管會主任。
- 1950年2月7日,國軍兩架飛機在台江區投彈8枚,毀民房76間,死26人、傷43人。
- 1950年2月17日,平潭縣大刀會暴徒1021人以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平潭駐軍拜年為名,襲擊縣城、官井、後田解放軍駐地,駐軍迅速平息大刀會武裝暴動。同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配合閩清縣大隊清剿股匪。共殲滅大小土匪25股計2000多人,匪首錢學鈐、劉昌桃等先後伏法。
- 1950年3月4日,國軍兩架飛機竄入福州市南台,投彈10餘枚,毀民房1627間,死17人。
- 1950年4月9日凌晨3時,國民黨特務吳寶軒在台江區縱火,焚毀房屋315間,受災784戶。9月,縱火犯被槍決。
- 1950年4月19日,林森縣復名閩侯縣,縣政府由義序鎮遷尚干鎮。[19]
- 1950年5月9日,國軍3架飛機竄入福州南台濫炸,炸毀房屋67間,死72人,傷150餘人
- 1950年5月30日,受熱帶氣旋影響,福州洪水泛濫,市郊受災2000餘戶8000餘人,淹沒田地3600餘畝。
- 1950年6月6日,用地下電台指引國軍飛機轟炸福州市目標的國民黨特務葉心浩被槍決。
- 1950年7月17日,私營南光火柴廠蒸汽鍋爐爆炸,死3人、傷8人。
- 1950年8月14日,福州市政府決定將鼓樓前至萬壽橋頭(解放大橋)的市區主幹道改名為「八一七」路。
- 1950年10月20日,許家屯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
- 1950年10月底,國軍馬祖駐軍多次炮擊連江黃岐,30多間民房被毀。
- 1950年12月29日,解放軍首次攻占連江縣西洋、浮鷹島。即日退出。
- 1951年3月2日,中國東南反共游擊總隊閩海縱隊被平潭縣捕獲歸案。
- 1951年4月6日,福州市調整行政區劃,新建制為9個區公所(即鼓樓、大根、小橋、台江、倉山、洪山、鼓山、蓋山、水上),57個居民委員會,29個鄉(鎮)。[20]
- 1951年4月,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和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合併成立福州大學,翌年8月福建師範學院併入。1953年9月,福州大學改名為福建師範學院,即為今日的福建師範大學。[21]
- 1951年9月3日,市軍管會解散天主教「聖母軍」(又名聖母慈愛祈禱會)。
- 1951年秋冬,福州爆發白喉病疫情。至11月30日止,患者755人,死亡21人。
- 1951年12月16日,福州市首屆人民體育運動會開幕。
- 1951年12月24日,市軍管會取締「一貫道」和「同善社」。
- 是年,因應朝鮮戰爭局勢,福清縣捐款人民幣24萬元、糧食25噸,購飛機、大炮;永泰縣捐款11.28萬元;羅源縣捐款9.8萬元;連江縣捐款19.5萬元,購買「連江」號飛機1架;長樂縣捐款21.44萬元,購買「長樂」號飛機1架;閩侯縣捐款30.4萬元,購買「閩侯」號飛機1架、大炮1門,支援抗美援朝。
- 1952年4月8日,國府特務與美國配合在連江縣百勝等鄉播撒細菌,閩侯專署派員同連江縣防疫人員前往噴藥滅菌。[22]
- 1952年7月21日,受5207號颱風影響,福州洪水泛濫,晚8時超過危險水位1.6米。洪水淹沒農田8.5萬畝,倒塌房屋589間,損壞道路43條、橋梁6座;受災群眾達20餘萬人,死9人,傷71人。
- 1952年9月18日,為預防結核病,福州市在市區8大醫院設立卡介苗接種站,15歲以下兒童免費接種。
- 1953年1月9日,長樂縣沿海遭台灣當局飛機、軍艦騷擾,45名漁民被抓去台灣。[23]
- 1953年5月,福州市區防洪堤和閩江下游防洪堤竣工,全長112.6公里。
- 1953年6月30日24時,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束。福州市區人口492993人。
- 1953年7月13日,解放軍解放西洋、浮鷹島(屬連江縣)。翌年8月,劃歸霞浦縣管轄。
- 1953年7月24日,在福州北郊馬鞍山挖出被天主教「仁慈堂」屠殺掩埋中國嬰兒的骸骨「萬童坑」。
- 1953年夏秋,平潭縣恙蟲病流行,全縣患者1427人,政府為患者免費治療。
- 1953年11月23日,福州執行城鎮居民糧食定量供應政策。閩清、福清等8縣自12月起也相繼執行。[24]
- 1954年1月7日,閩侯縣曇石山發現新石器時期文物遺址,系福建最早發掘的比較完整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遺址,被命名為曇石山文化遺址。
- 1954年4月,羅源縣羅星渠(幸福渠)完工通水。分南北兩幹渠,長15.36公里,灌溉面積3600畝。
- 1954年8月28日,福州晉安河疏浚後全程放水,河長7公里,注入閩江。[25]
- 1954年9月1日,市政府批准私營福州民天食品廠實行公私合營;批准123戶私營棉布商店與國營花紗布公司建立經銷關係。
- 1954年9月2日,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副部長黃克誠、副總參謀長陳賡到連江縣黃岐鄉檢查海防。
- 1954年9月15日,福州市實行棉布計劃供應。
- 1955年1月1日,福州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建成。
- 1955年1月20日,國軍12架飛機濫炸台江、小橋一帶,投彈36枚,燒毀房屋4000餘間,受災8000餘戶3萬餘人,炸死220人,炸傷74人。
- 1955年2月,國軍空軍飛行員劉若龍、宋寶榮駕機在平潭縣山門前澳海灘降落,回歸祖國大陸,受到歡迎。[26]
- 1955年3月20日,為安置災民和失業人口,福州市向光澤、崇安、建陽、順昌、沙縣、尤溪等地移民。
- 1955年3月,福州人民有線廣播電台建成開播。
- 1955年4月5日,省政府決定將閩侯縣的義序、盤嶼、吳山、陽岐4個鄉劃歸福州市,併入蓋山區。
- 1955年5月12日,福州市撤銷洪山、鼓山、蓋山、新店4個區,所屬鄉直隸於郊區行政辦事處。
- 1955年6月5日,福州爆發乙型腦炎疫情。至7月底患者70餘人,死5人。
- 1955年6月9日,福州市較大的4家私營機器製造廠——福電鐵工廠、廣福利機器廠、廣福興機器廠、生成五金工具廠實行公私合營。
- 1955年8月17~27日,福清縣動員群眾參加山區建設。11月縣設移民科(1957年3月撤銷)。1955~1957年高山、龍田、江陰、城關等地約萬人遷往光澤、武夷山、建甌等閩西北山區。
- 1956年1月1日,福州至溫州公路全線通車,全長438公里。
- 1956年1月7日,韋大衛、梁楓、翟笑梧從台灣駕蔣緯國專機回歸祖國大陸,在義序機場降落。[27]
- 1956年1月中旬,福州開展除「四害」運動。
- 1956年3月26日,閩侯專區撤銷,閩清縣劃歸南平專區管轄,羅源、連江縣劃歸福安專區管轄,閩侯縣劃歸省直接管轄。
- 1956年5月3日,福州市撤銷大根區,併入鼓樓區;撤銷小橋區,併入台江區;撤銷水上區,併入倉山區。同月,平潭縣劃歸晉江專員公署管轄。
- 1956年5月,平潭縣娘宮軍用登陸艇碼頭建成,後為軍民兩用的娘宮碼頭。
- 1956年6月,福州登雲水庫第一期工程竣工。
- 1956年7月1日,福州自來水廠第一期工程竣工。8月1日向全市主要街道送水。同月,永泰縣、福清縣劃歸晉江行政專員公署管轄。
- 1956年11月,福州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成立。
- 1957年1月26日,福州市北郊新店鄉浮村山發現閩越國時期遺址一處,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建築遺存3大類,稱為浮村遺址。[28]同月,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福清縣東張鄉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 1957年3月6日,在平潭海面觸礁的英國航通號輪船員33人,由福州海員俱樂部護送往香港。
- 1957年5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省軍區(簡稱省軍區,下同)在福州成立,司令員劉永生,政治委員盧勝。
- 1957年5月7日,福州市開展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整風運動。
- 1957年8月20~24日,市委舉行擴大會議,決定在全市範圍內分期分批開展全民性的社會主義大辯論。[29]
- 1957年11月15日,興建福清縣東張水庫,翌年12月竣工。為當時福建省最大的水庫。
- 1958年3月,永泰縣一都、善山、東山、普禮4個鄉9個自然村劃屬福清縣管轄;葉洋鄉29個自然村劃屬閩侯縣管轄;珠峰、珠洋2個村劃屬尤溪縣管轄。
- 1958年7月1日,成立福州人民廣播電台(有線、無線兩套節目播出)。
大躍進至文革前(1958年8月-1966年)
大躍進初期(1958年-1959年)
- 1958年8月8日,閩侯縣劃歸福州市管轄。1959年8月又劃屬閩侯專區。
- 1958年9月上旬,福州市各企業單位相繼成立民兵組織。
- 1958年10月3日,市委召開會議,部署「全民大煉鋼鐵」。
- 1958年10月10日,國軍6架飛機襲擾福清上空,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兵擊落3架,杜鳳瑞為救護機長而英勇犧牲,葬於福州市革命烈士墓。[30]
- 1958年10月18日,福州市郊人民公社成立。
- 1958年10月23日,福州閩劇院成立。
- 1958年12月28日,福州市舉行首次馬拉松比賽,賽程42.195公里。
- 1958年12月30日,馬尾造船廠建成中國第一艘機動絲網水泥船,船長8.5米,寬1.9米。
- 1959年7月上旬,福州火車站大樓開始興建,占地面積5600平方米。
- 1959年7月11日,福建省第一所理工大學——福州大學建成。
- 1959年7月14日,市第三屆人代會第二次會議舉行,大會通過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決議。[23]
- 1959年7月21日,撤銷福州市郊人民公社管委會,恢復郊區人民委員會。
- 1959年8月,福清、閩清、連江、永泰、長樂、平潭、羅源等縣行政區域調整,劃歸閩侯地區專員公署管轄。
三年困難時期(1959年-1962年)
- 1959年9月15日,福州抗菌素廠建成投產。
- 1960年1月7日,福州市28名「右派分子」被摘帽。
- 1960年1月,福州市動工興建五一路,全長3500多米,寬40米,至10月1日建成通車。
- 1960年1月11日,閩侯縣馬尾人民公社劃歸福州郊區管轄。
- 1960年2月13日,福州市開展絲蟲病、瘧疾、鈎蟲病普查工作。[31]
- 1960年3月16日,福州市撤銷郊區人民委員會,成立鼓山、新店、馬尾3個區人民委員會,歸市管轄。
- 1960年6月上旬,颱風襲擊福州市和長樂縣,閩江上游山洪暴發,福州洪水泛濫,魚池50多公頃、菜地2000多公頃被淹,死亡7人。長樂縣民房倒塌801間、早稻絕收3200畝,晚稻損失16.75萬公斤,死11人
- 1960年7月,福建省第一座電視台——福州電視試驗台建成試播。1976年10月30日改名福建電視台。
- 1960年12月,境內市、縣召開四級幹部會議,學習中共中央《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和中共福建省委8條補充規定,開展糾正「五風」(共產風、浮誇風、瞎指揮生產風、特殊化風和強迫命令風)和平均主義錯誤,搞好平調物資和現金的退賠。
- 1961年3月10日,連江縣小沃公社長沙大隊發生21人乘船偷渡馬祖的「長沙事件」。
- 1961年夏,閩江流域連降暴雨,洪水暴漲,衝垮洪山橋以下一段老堤,淹沒2.2萬畝水稻,117座民房倒塌,70條道路、30座橋梁被毀。
- 1961年9月12日,福州市和長樂縣遭受強颱風襲擊,福州死亡18人;民房倒塌1211間;1.7萬畝蔬菜及1.4萬畝水稻被淹。長樂縣決堤6公里,毀屋2000餘間,1.5萬畝農作物絕收。[23]
- 1962年1月,福州市精簡機關幹部。至9月20日止,精簡幹部3640人。
- 1962年5月,福州成立甄別定案領導小組,甄別自1958年後因在「反地方主義」、「大躍進」、「反右傾」、「拔白旗」等運動中錯受批判、處分的黨員、幹部,為其平反,妥善安排工作。
- 1962年夏,由於國軍可能反攻大陸,福州市各機關進入備戰狀態,同時開展減少城鎮人口和精簡職工工作,19個工廠企業和4個學校科研單位停產、關閉,8個單位轉為集體所有制,工業系統精簡職工2.28萬人。[23]
- 1962年9月6日,強颱風襲擊福州,農作物19.3萬畝被淹,沖毀堤壩、渠道等1796處,衝倒房屋346間,死亡6人。
- 1962年10月21日,台灣「反共挺進軍」141隊在福清縣新厝南側登陸,閩侯縣公安部隊奉命參加戰鬥,全殲該隊。
- 1962年11月14日,平潭縣駐島部隊登陸艇由福清縣高山鎮北坑開往娘宮,因嚴重超載而翻沉,艇上部隊及其家屬、公安民警57人全部落水,29人殉難。
國民經濟調整時期(1962年底-1965年)
- 1962年11月22日,由國外華僑和歸僑集資的福州市僑聯大廈動工興建。
- 1963年6月1日,國軍空軍上尉飛行員徐廷澤駕駛美制F-86F噴氣戰鬥機降落在龍田機場,回歸祖國大陸。[32]
- 1963年6月10日,福州市撤銷郊區鼓山、新店、馬尾、蓋山、建新、亭江、琅岐、北峰區人民委員會,改設區公所。
- 1963年夏收前後,長樂縣農村發生大小28起宗派械鬥,參加者達2.5萬人次,致傷100餘人。
- 1963年10月21日,國軍武裝特務9人在福清縣新厝公社雙嶼大隊旗山麓登陸,竄向福清、莆田交界,被全部殲滅。
- 1964年3月6日,長樂縣潭頭沙堤大隊與金峰陳當頭大隊林、陳兩姓發生數萬人械鬥,傷4人。
- 1964年6月21日,中國第一座高氣壓手術治療室在福州協和醫院建成並投入試驗。
- 1964年6月30日24時,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束,福州市區人口852377人。
- 1965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84師在連江縣官坂鶴嶼島圍墾造田5200畝,設立軍墾農場。
- 1965年7月2日,解放軍海軍駐連江縣部隊在閩江口全殲國軍特務1股,俘8人。
- 1965年8月25日,福州市開展「四清」運動。
- 1965年9月10日,馬尾造船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艘300噸級鋼絲網水泥機動貨輪。
- 1965年11月14日,駐平潭海軍8艘護衛艇和6艘魚雷艇,在崇武以東海域與國軍海軍護航炮艦「永昌」號和大型獵潛艦「永泰」號激戰一個多小時,擊沉「永昌」號,重創「永泰」號。擊斃國民黨海軍官兵82人,俘9人,是為烏坵海戰。
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8年)
文革爆發-中共九大召開(1966年-1969年)
- 1966年5月9日,市委發出《關於組織全黨全民立即投入當前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的意見》。
- 1966年5月24日,市委成立「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領導小組,鄭重任組長。
- 1966年5月,福州籍數學家陳景潤發現「陳氏定理」,震驚數學界。[33]
- 1966年8月中旬,福州成立第一個紅衛兵組織——「東海前線紅衛兵」。
- 1966年8月17日,市委發出學習中共十一中全會《公報》和《十六條》的通知,全市各校相繼成立「革命群眾組織」。
- 1966年8月下旬,境內市、縣各大中學校「紅衛兵」上街破「四舊」和游斗「牛鬼蛇神」,大量文物遭受劫難。
- 1966年9月2日,「福州市工人赤衛隊」成立。同日,從北京、天津等地南下到福州的紅衛兵召開萬人大會,揪斗省委、市委領導人葉飛、鄭重。
- 1966年9月10日,市委、市人委成立「組織革命師生外出串連辦公室」,「革命大串聯」掀起高潮。
- 1966年12月10日,馬尾造船廠製成全國第一台較大型的先進舵機——油壓舵及全省第一艘載重600噸鋼質貨輪和12型渦輪增壓器。[23]
- 1967年1月11日,《福建日報》社被「造反派」奪權。此後,市委、市人委及全市各級領導機關紛紛被「造反派」奪權,陷於癱瘓狀態。
- 1967年1月26日,福州一些造反組織衝擊福州軍區領導機關。
- 1967年3月,福清、連江、長樂、平潭、永泰、閩侯、閩清等8縣人民武裝部對各縣公安、檢察院、法院以及郵電局、廣播站等實行軍事管制。
- 1967年6月30日,福清音西霞盛村發生大型武鬥,參加武鬥人數1000多人,用木棒、扁擔、竹條、石塊作武器,致傷119人,毀壞房屋21幢。[34]
- 1967年7月1日,福州市實行軍事管制,成立福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塗則生為主任。
- 1967年8月13日,福州郊區及福清縣一些造反派挑動農民進入福州參加武鬥。
- 1967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派調查組到福州,勸說農民不要進城參加武鬥,阻止造反派搶奪部隊武器。
- 1967年8月20日,福州「革命造反委員會」與福州軍區衛校「紅字派」在梅亭發生武鬥,動用機關槍等武器。
- 1967年8月29日,造反派在人民體育場舉行集會,批鬥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葉飛。
- 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發出《關於大、中、小學校複課鬧革命的通知》之後,福州市各類學校相繼複課。
- 1968年1月14日,連江縣造反派40餘名到琯頭海軍駐地奪槍,被擊斃4人。
- 1968年1月31日,福州市成立公檢法軍事管制委員會。[35]
- 1968年2月24日,福州市居民開始配吃麵粉,占糧食定量50%。
- 1968年春夏,福清造反派在龍田、港頭、大丘、陽下、海瑤等糧站強搶糧食76.85噸;在龍田、江鏡、高山等銀行、營業所強行提款10.49萬元。
- 1968年6月19日,福州市遭受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次洪水襲擊。郊區5.54萬畝農田和1600畝魚池被淹,市區104間房屋倒塌,22家工廠被淹;閩侯縣倒塌沖走房屋605間、倉庫208座,衝垮橋梁68座,毀壞水庫2座,沖走糧食30萬公斤,死15人。[23]
- 1968年8月19日,福州市革命委員會成立,主任賀夢先。
- 1968年8月29日,福建省革命委員會在省人民體育場召開5萬人大會,批鬥省、市委領導葉飛、範式人、侯振亞、鄭重。
- 1968年9月14日,長樂縣金峰地區再發生陳、林兩姓宗派大械鬥,導致全縣6個公社40個大隊陳、林兩姓捲入。歷時15天,死5人,傷10人,半縣交通斷絕,40個大隊農業生產停頓。
- 1968年9月30日,經福建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台江區改稱赤衛區,鼓樓區改成紅衛區,倉山區改成朝陽區。
- 1968年11月底,福州地區8縣全部成立縣革命委員會。
- 1969年1月9日,在於山南麓興建五一廣場和毛澤東巨型全身塑像及「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於翌年5月1日竣工。五一廣場總面積7.68萬平方米,可容納10萬人。
- 1969年1月23日,福州市首批1264名知識青年赴閩北等地插隊。
中共九大-中共十大召開(1969-1973年)
- 1969年4月29日,省、市軍民集會慶祝中共九大召開。
- 1969年7月,福清爆發乙型腦炎疫情。至8月10日,患病達226人,死亡20人。
- 1969年8月8日,強颱風在連江縣黃岐半島正面登陸,沿海7個人民公社86個大隊倒塌民房6300間,倒塌倉庫362座,損失船隻196艘,受災農作物7.1萬畝,死16人。[23]
- 1969年9月27日,福州市在西湖公園內辦「五七」農場,機關幹部輪流參加勞動。
- 1969年10月20日,福州市「清理階級隊伍」運動基本結束。
- 1969年11月15日,福州市舉行70萬人戰備防空演習。
- 1969年12月3日,福州市開始實行中學四年制、小學五年制的學制。
- 1970年1月下旬,福州市下放幹部2385人到閩北、閩東山區。[23]
- 1970年2月13日,市革委會撤銷郊區革命委員會,所屬琅岐公社劃歸閩侯縣,其餘12個區、公社合併為7個公社,分別劃屬市革委會農、林、水組和3個城區。
- 1970年2月14日,境內市、縣開展「一打三反」運動。
- 1970年5月5日,市革委會將北峰公社升為北峰區,馬江公社升為馬江區。
- 1970年6月30日,福州閩江大橋建成通車。
- 1970年10月,在「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長樂製造一起11人「反共救國軍」反革命集團重大假案。涉及3省4市6縣85個單位552人,因逼供致死5人,傷13人。
- 1970年11月16日,平潭縣南中漁民在東甲島東北海面上搶救被風浪打翻的台灣基隆「一端」號漁船,救活5人,遇難3人安葬在東甲島上。
- 1971年1月1日,福州解放大橋拓寬改建竣工通車,全長580米,寬11米。
- 1971年2月6日,受寒潮影響,福州多地降米雪。
- 1971年5月30日,福州市成立「五七」幹校。[36]
- 1971年7月,遷往莆田的閩侯地區更名為莆田地區,閩侯等縣隸屬於莆田地區管轄。
- 1971年9月26日,福州烏龍江大橋建成通車,全長548米,結束福廈線汽車靠輪渡過江的歷史。
- 1971年10月初,九一三事件發生後,境內市、縣傳達貫徹中共中央(1971)68號文件,揭露和批判林彪的反革命罪行。
- 1971年10月20日,福州市開挖新西河,全長4000米。
- 1972年3月31日,福清陽下中學初一年學生在校舍附近平整操場,因土坡崩塌,8名學生被壓傷,其中死亡4人,經報道後震動全省。
- 1972年6月6日,閩清縣坂東公社寶溪大隊烏山水庫垮壩,沖毀農田56畝、民房1間,死亡20人。
- 1972年7月,境內市、縣相繼成立高等院校招生辦公室,推薦工農兵上大學。
- 1972年9月16日,長樂縣梅花公社阜花大隊草壙村出海漁船翻沉,死15人。
- 1973年7月23日,莆田地區的閩侯縣重新劃歸福州市管轄。
文革後期(中共十大-1976年文革結束)
- 1973年10月1日,長樂縣營前港綜合橋閘工程竣工,結束長樂縣到福州經營前靠船渡的歷史。
- 1973年12月下旬,馬尾港碼頭第一期工程部分竣工啟用,能同時停靠一艘萬噸級和一艘5000噸級的輪船。[23]
- 1974年2月3日,中共福建省委召開「批林批孔」動員大會。境內市、縣相繼成立各級「批林批孔」辦公室。
- 1974年5月1日,平潭縣西部海域受強對流天氣影響,翻船數十艘,死30餘人。
- 1974年7月28日,連江縣敖江人民公社白沙大隊與浦下大隊因水利糾紛發生械鬥,傷20人,死2人。
- 1974年8月18日22時55分,地球與月球異常接近太陽,連江縣沿海出現歷史罕見大海潮,海水漫堤脫坡造成18處缺口,2200多畝水稻、782畝甘薯被淹,158戶房屋受損。
- 1974年12月1日,福州—杭州—上海的民用航空線正式通航。
- 1974年12月,倉山流感疫情爆發,發病4259例。
- 1975年2月,日本「亞洲飛鵝」號輪船沉沒福州馬尾。油污流到閩江口淺海灘涂,琯頭、曉澳等地貝、藻、魚類等被污染。
- 1975年5月25日,長樂大鶴大隊因鶴上涸社員蓋房糾紛,引起械鬥,牽涉20多個大隊,1000多人參加,死2人,傷11人。
- 1975年8月,福州市開展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運動。
- 1975年12月6日,連江縣琅岐人民公社劃歸福州市管轄。
-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福州各地幹部、群眾自發佩帶黑紗,設置靈堂,舉行悼念活動。
- 1976年2~7月,全國性「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波及境內市、縣,引起社會混亂。
- 1976年4月5日,福州東街口出現張貼革命詩抄,沉重悼念周總理,廣大幹部群眾紛紛抄錄、傳閱。
- 1976年4月17日,福州境內遭受冰雹、暴雨襲擊,13.35萬戶居民受災,4.92萬畝農作物被淹,7.97萬間房屋倒塌。
- 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逝世。福州各地下半旗,幹部、群眾自發佩帶黑紗,設置靈堂,舉行悼念活動。[23]
- 1976年10月3日,馬祖駐軍連日炮擊連江縣黃岐鄉,空飄傳單,製造緊張局勢。
- 1976年10月6日,四人幫被粉碎。10月22日,省、市10萬軍民在五一廣場舉行集會遊行,慶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文化大革命結束。
撥亂反正時期(1976年-1978年)
- 1976年12月15日,閩清縣閩江大橋建成,為當時省內最長的公路橋。
- 1977年1月3日起,對抗日戰爭期間沉沒在平潭縣海域的日本「阿波丸」號沉船進行打撈。[37]
- 1977年1月22日,台江洋口頭發生火災,燒毀房屋面積3497平方米,受災168戶
- 1977年5月3日,福州市成立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團辦公室,開始清查與江青反革命集團有關的人、事。
- 1977年6月21日,閩江發生洪災,閩侯縣竹岐最高洪峰達15.03米,甘蔗排澇站決口,縣城被淹。翌日南嶼河岐寺堤段決口,全縣受災淹沒早稻4.16萬畝,甘蔗地區淹民房8793間,死3人。
- 1977年11月12日,八一七中路發生火災,燒毀53間房,受災142戶、549人,燒死1人。
- 1977年11月17日,福州市撤銷「五七」幹校,恢復市委黨校。
- 1977年11月22日,福州市運動員湯仙虎、林詩銓和黃樂平、高惠蘭分獲全國羽毛球比賽男女雙打第一名。
- 1978年3月15日,福清高山公社北垞大隊運輸船,經黃岐半島時遭到國軍駐馬祖島部隊炮擊,人、船均被擊傷。
- 1978年4月17日,福州市成立落實政策辦公室,對文革中遭受迫害的幹部群眾進行平反。對歷次政治運動中處理錯的老案進行複查糾正,並落實有關政策。
- 1978年4月27日,福州市恢復紅衛區為鼓樓區,赤衛區為台江區,朝陽區為倉山區。[38]5月1日,福州市街道,居委會及街、路、巷、弄恢復原來名稱。
- 1978年5月8日,福州市成立右派摘帽領導小組。
- 1978年5月9日,福州市成立接待安置越南難僑領導小組,連江縣長龍華僑農場安置被越南當局驅趕回國的難僑487人,福清縣江鏡華僑農場安置796人。
- 1978年7月,平潭縣先後發生2起因撿拾國軍海漂炸彈引起爆炸事件,死7人,傷4人。
- 1978年8月10日凌晨3時36分,平潭縣東南海中發生5.3級地震。
- 1978年9月11日,福州市各中小學恢復少先隊建制及學生會組織,取消「紅衛兵」組織。
改革開放之後(1978年至今)
1970年代末、1980年代
- 1978年12月,福州各地開展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批判「兩個凡是」的錯誤。
- 1979年1月1日,福建前線部隊奉令停止對馬祖列島炮擊。馬祖守軍對黃岐半島炮擊亦漸減少。[39]
- 1979年1月,國務院批准平潭縣潭東公社觀音澳為台灣漁輪停泊點。[40]
- 1979年12月14日,福建省地質五隊在閩侯縣南嶼探明一處福建省最大的明礬石礦,總儲量在700萬噸以上。
- 1980年1月24日,福州市舉辦1949年以來首次閩劇唱腔藝術匯演。
- 1980年2月,福州市革命委員會撤銷,恢復福州市人民政府。
- 1980年2月26日,福州動物園熊貓館開館,館內飼養有兩隻大熊貓和四隻小熊貓。
- 1980年3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福州等4城市實行對外開放。
- 1980年7月5日,中共福州市委為因劉少奇冤案受株連的133人平反昭雪。
- 1980年9月15日,新西蘭總理羅伯特·馬爾登和夫人抵福州對福建省進行友好訪問。他是第一位來福建省訪問的外國政府首腦。[41]
- 1980年10月1日,福州烏山風景區修復對外開放。
- 1980年12月29日,台江區江濱路發生火災,燒毀民居292戶、商店18間,受災居民1052人,死亡3人。
- 1981年2月13日,國務院批准福州市同日本沖繩縣那霸市結成友好城市。
- 1981年2月,福建日立電視機有限公司在福州創辦。這是福建省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 1981年8月8日,台灣空軍少校飛行考核官黃植誠從台灣駕機回歸大陸,在福州空軍機場降落。
- 1982年7月1日24時,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結束,福州地區人口為166.13萬人。
- 1982年8月26日,福州市成立馬尾區,作為市轄區建制;撤銷環城區,將其所轄的5個公社劃歸郊區人民政府管轄。
- 1983年1月15日,福州至香港包機首次通航。
- 1983年3月26日,平潭縣工商緝私隊緝獲香港「新鴻運」號走私船,查獲走私物品價值300多萬元。
- 1983年4月28日,文革期間被劃入莆田地區的閩清、永泰、福清、長樂、平潭5縣及寧德地區的連江、羅源2縣劃歸福州市,實行市帶縣體制。
- 1983年7月12日,福州市政府取締基督教「呼喊派」組織。
- 1983年9月29日,福州市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正式通車。全長7.6公里,北起火車站,南至台江碼頭。[23]
- 1985年1月1日,福州市首次發行城市建設有獎證券。
- 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榕樹為福州市樹、茉莉花為市花、福桔為市果。
- 1985年5月1日,福州市政府決定放開肉、禽、蛋、魚等鮮活商品的價格。
- 1985年7月18日,福州在香港的對外經濟貿易窗口,福州華榕有限公司成立。
- 1985年8月24日,強颱風正面襲擊福州市,中心風力12級,過程降雨量150~200毫米,全市災害損失達1.3億元,死亡49人。
- 1986年5月10日,福州市政府決定從1986年起取消初中升學考試,實行小學畢業會考。
- 1987年2月15日,動工復建平潭縣牛山島燈塔。為中國東南沿海最大的燈塔。
- 1987年6月5日,郊區新店中心小學發生一起188名師生食用白年糕食物中毒事件。經搶救,無一人死亡。投毒主犯林月榕被判處死刑。[23]
- 1988年6月26日,福建省第一家全民所有制證券公司——閩發證券公司在福州開業。
- 1988年9月1日,福州市開始頒發居民身份證。
- 1989年5月、6月,六四事件期間,福州市內部分大中專院校師生上街聲援北京學生。遊行隊伍衝擊省、市黨政機關,坐軌攔車,靜坐堵塞市區9個交通路口。
1990年代
- 1990年4月20日,習近平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42]
- 1990年6月30日24時,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結束,福州地區總人口5340927人。
- 1990年8月29日,五一廣場舉行北京亞運會火炬傳遞交接儀式。
- 1990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福清縣撤縣建市。[43]
- 1992年1月1日,福州左海公園建成,占地51公頃。3日竣工通航。
- 1992年5月23日,福州市實行普通高中會考制度。
- 1992年4月20日,國家批准在長樂縣建設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為全國首座由地方政府自籌資金修建的機場。1993年1月1日動工興建。1997年6月23日竣工通航。
- 1992年6月1日,福州鼓山風景區被列為國家級名勝風景區。
- 1993年4月24日12時6~15分,連江縣潘渡、東湖、敖江、東岱、浦口等地風、雨、冰雹交加、最大冰雹直徑40厘米,為歷史罕見。
- 1993年12月31日,福州市鰲峰大橋、五里亭立交橋、二環路一期工程同時建成通車。
參考文獻
- ^ 福州市市志. : 22.
- ^ 壳丘头、昙石山遗址与闽台史前文化. [2011-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三国志 吴书. 蔣欽傳. : 會稽冶賊呂合、秦狼等為亂,欽將兵討擊,遂禽合、狼,五縣平定,徙討越中郎將,以經拘、昭陽為奉邑。.
- ^ 八闽通志·卷七五《外纪》.
- ^ 陈书·列传第二十九.
- ^ 福州市志. 方志出版社. ISBN 978-7-80122-400-2.
- ^ 盧美松. 福州何时称“邹鲁”. 《福州晚報》.
- ^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 ^ 中国古代史常识. 中國青年出版社.
- ^ 福建通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
- ^ 《明太祖实录》.
- ^ 厦门《江声报》. 1933-11-22.
- ^ 鄭澄桂. 一九三三年福建事变若干史事征考. 《檔案與史學》.
- ^ 茂清. 福建事变痛史. 《文史精華》.
- ^ 福州义序机场:甘蔗地里的肉搏战. 海峽都市報. [2005-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 ^ 50年前的今天,佔領福州的戰役正式拉開---驚雷炸響敵軍膽喪. 福州晚報. [1999年8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1月8日).
- ^ 福州市志. 2007.
- ^ 福州的历史和行政区划. travel.sina.com.cn.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林森县_林森县介绍_历史知识_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福州1951年大事记.[永久失效連結]
- ^ 师大简介.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 ^ 百胜村介绍-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晓澳镇百胜村资料简介. www.tcmap.com.cn.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23.00 23.01 23.02 23.03 23.04 23.05 23.06 23.07 23.08 23.09 23.10 23.11 建国后福州历史大事记_中国历史网. lishi.zhuixue.net.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福州大记事(1949年-2000年)-福州蓝房网. fz.lanfw.com.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1954年大事记.[永久失效連結]
- ^ 1955年大事记.[永久失效連結]
- ^ 我驾蒋纬国专机飞回祖国大陆 - 生活日报数字报刊. shrb.qlwb.com.cn.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晋安区历史文化概览(一). www.cnssm.cn.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1957大事记.[永久失效連結]
- ^ 1958年中国空军进驻福建和粤东打击台当局袭扰_新浪军事_新浪网. mil.news.sina.com.cn.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省消灭丝虫病、钩虫病、疟疾经验交流会在南屿召开. 福建中醫藥. 1960.2.
- ^ 老照片:1949年后第一个驾机归来的国军飞行员,奖励黄金2500两_徐廷泽. www.sohu.com. [2020-03-20] (英語).[永久失效連結]
- ^ 陈景润生平经历. fj.sina.com.cn.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福清市志1988版: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 - 福清市志1988版 - 看福清 - Powered by Discuz!. www.fqlook.cn.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1968年大事记.[永久失效連結]
- ^ 1971年大事记.[永久失效連結]
- ^ 太平洋战争的秘密——阿波丸号_光明网专题. topics.gmw.cn.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福州红卫区是哪个区.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福建黄岐半岛:昔日海峡炮战地 今日焰火映两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澳前镇介绍-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澳前镇地名网. www.tcmap.com.cn.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新中国成立后.[永久失效連結]
-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news.cntv.cn.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 ^ 我的故里——写在福清撤县建市十九周年_正文_福清要闻_新闻中心_福清新闻网. www.fqxww.cn. [2020-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