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
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名玄烨(满语:ᡥᡳᠣᠸᠠᠨ
ᠶᡝᡳ,穆麟德转写:hiowan yei),爱新觉罗氏,中国清朝第三位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也是首位出生和成长在北京的清朝皇帝,于公元1661年至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庙号“圣祖”。
玄烨 | |||||||||||||
---|---|---|---|---|---|---|---|---|---|---|---|---|---|
圣祖仁皇帝 | |||||||||||||
清朝皇帝(第3位)[注 1] | |||||||||||||
统治 | 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61年318天) | ||||||||||||
前任 | 清世祖福临(顺治帝) | ||||||||||||
继任 | 清世宗胤禛(雍正帝) | ||||||||||||
储君 | 胤礽(康熙十四年至四十七年,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一年) 胤禛(康熙六十一年遗诏立储) | ||||||||||||
出生 |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 1654年5月4日 大清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 ||||||||||||
逝世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1722年12月20日 (68岁) 大清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 | ||||||||||||
安葬 | |||||||||||||
王后 |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 ||||||||||||
妃嫔 | |||||||||||||
皇贵妃 |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 ||||||||||||
贵妃 |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 ||||||||||||
妃 | 顺懿密妃王氏 纯裕勤妃陈氏 惠妃乌拉那拉氏 宜妃郭络罗氏 荣妃马佳氏 定妃万琉哈氏 宣妃博尔济吉特氏 成妃戴佳氏 良妃卫氏 平妃赫舍里氏 慧妃博尔济吉特氏 | ||||||||||||
嫔 | 敬嫔王佳氏 端嫔董氏 僖嫔赫舍里氏 通嫔乌拉那拉氏 襄嫔高氏 谨嫔色赫图氏 静嫔石氏 熙嫔陈氏 穆嫔陈氏 安嫔李氏 | ||||||||||||
贵人 | 贵人郭络罗氏 贵人纳喇氏 贵人纳喇氏 贵人袁氏 布贵人兆佳氏 | ||||||||||||
子嗣 | 子: 承瑞(早夭,母荣妃) 承祜(早夭,母孝诚仁皇后) 承庆(早夭,母惠妃) 赛音察浑(早夭,母荣妃) 贝子胤禔(母惠妃) 长华(早夭,母荣妃) 理密亲王胤礽(母孝诚仁皇后) 长生(早夭,母荣妃) 万黼(早夭,母贵人那拉氏) 诚隐郡王胤祉(母荣妃) 雍正帝胤禛(母孝恭仁皇后) 胤禶(早夭,母贵人那拉氏) 恒温亲王胤祺(母宜妃) 胤祚(早夭,母孝恭仁皇后) 淳度亲王胤祐(母成妃) 廉亲王胤禩(母良妃) 胤禟(母宜妃) 敦郡王胤䄉(母温僖贵妃) 胤䄔(早殇,母贵人郭络罗氏) 胤禌(早殇,母宜妃) 履懿亲王胤祹(母定妃) 怡贤亲王胤祥(母敬敏皇贵妃) 恂勤郡王胤祯(母孝恭仁皇后) 胤禨(早殇,母平妃) 愉恪郡王胤禑(母顺懿密妃) 庄恪亲王胤禄(母顺懿密妃) 果毅亲王胤礼(母纯裕勤妃) 胤祄(早殇,母顺懿密妃) 胤禝(早殇,母襄嫔) 简靖贝勒胤祎(母襄嫔) 慎靖郡王胤禧(母熙嫔) 恭勤贝勒胤祜(母谨嫔) 诚郡王胤祁(母静嫔) 𫍯恪亲王胤秘(母穆嫔) 胤禐(早殇,母穆嫔) 女: 皇长女(早殇,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早殇,母端嫔) 固伦荣宪公主(母荣妃) 皇四女(早殇,母庶妃张氏) 和硕端静公主(母布贵人) 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早殇,母孝恭仁皇后) 皇八女(早殇,母孝懿仁皇后) 固伦温宪公主(母孝恭仁皇后) 固伦纯悫公主(母通嫔) 皇十一女(早殇,母温僖贵妃) 皇十二女(早殇,母孝恭仁皇后) 和硕温恪公主(母敬敏皇贵妃) 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和硕敦恪公主(母敬敏皇贵妃) 皇十六女(早殇,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早殇,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早殇,母惇怡皇贵妃) 皇十九女(早殇,母襄嫔) 皇二十女(早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 固伦纯禧公主(父常宁,母庶福晋晋氏) | ||||||||||||
| |||||||||||||
父亲 | 世祖章皇帝福临 | ||||||||||||
母亲 |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 ||||||||||||
首都 | 顺天府 | ||||||||||||
皇宫 | 紫禁城 |
康熙帝 | |||
汉语名称 | |||
---|---|---|---|
汉语 | 康熙帝 | ||
| |||
蒙古语名称 | |||
传统蒙文 | ᠡᠩᠬᠡ ᠠᠮᠤᠭᠤᠯᠠᠩ ᠬᠠᠭᠠᠨ | ||
西里尔蒙文 | 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 | ||
满语名称 | |||
满文 | ᡝᠯᡥᡝ ᡨ᠋ᠠᡳ᠌ᡶ᠋ᡳᠨ ᡥᡡᠸᠠᠩᡩ᠋ᡳ | ||
穆麟德转写 | Elhe taifin Hūwangdi | ||
太清转写 | Elhe taifin Hvwangdi |
玄烨于顺治十一年农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时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其八岁时,父亲顺治帝驾崩,幼年的玄烨继位,朝政由辅政大臣辅佐。少年时期,康熙帝在智擒权臣鳌拜后,开始亲政。其在位期间,注意缓和阶级矛盾,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农业政策,重视农耕,发展经济,改革税收,疏通漕运。同时还对三藩、明郑、噶尔丹等各地反清势力大规模用兵,对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黑龙江流域和广大东北地区的控制,实现清朝的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努力调节满族与汉、蒙、藏等族的关系,尊崇儒学,开博学鸿儒科笼络汉族士大夫;实行“多伦会盟”安抚蒙古各部,下令编修《理藩院则例》,确定巩固边疆的统治方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派兵入藏驱逐入侵西藏的准噶尔汗国[4]。还开海设关,发展内外贸易,重用海外传教士,学习西方近代科学[5]。此间,使中国社会出现“天下初安,四海承平”相对稳定的局面,为开启百余年的康雍乾盛世奠定基础。
晚年的康熙帝沉浸于前半生的丰功伟业之中[6],开始倦于政务,标榜仁政致吏治废弛,从而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7],而废太子事件造成的夺嫡之争也对清朝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通称圣祖仁皇帝(满语:ᡧᡝᠩᡯᡠ
ᡤᠣᠰᡳᠨ
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转写:šengdzu gosin hūwangdi),葬于清东陵中的景陵。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生平经历
幼年继位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玄烨出生于紫禁城景仁宫内,是顺治帝的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其父亲顺治帝在位十八年之中没有册立过皇太子。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1661年2月4日)[注 2]顺治帝早逝,时年仅24岁。两年后,康熙二年(1663年)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亦病逝。
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年幼的玄烨曾得过天花具有免疫力,也因从天花疾病幸存下来而被获选立为皇太子。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玄烨登基时,只有八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正式宣布新年号为康熙。
因康熙帝尚年幼,顺治帝的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四大臣辅政,辅佐康熙帝,因此清朝的政局不受康熙帝实际掌控。[8]
执政时期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帝发动突袭,捉拿了鳌拜之后,掌握朝政。
先前鳌拜掌权时,钦天监官杨光先勾结鳌拜反对西洋学说,发生历狱案,汤若望被判处死刑。八月,因为杨光先从前依附鳌拜捏词陷害汤若望,康熙帝并趁此时间给汤若望平反以往不明之冤。[9]
康熙年间,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另一方面,康熙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10]。文治武功取得巨大成绩的康熙帝,群臣一再商议给他上尊号,康熙多次表示“断不受此虚名”,这在历朝帝王中十分罕见[11]。
执政晚年
康熙晚年在内政上相对懈怠无为,曾说“多事不如少事”[12],“政宽事省”,“凡事不可深究者极多”,不能严禁浮费和规银,宽纵州县火耗和亏空。同时他还标榜仁政,对官吏尽量以宽松待之,导致出现吏治废弛,官场贪污,国库亏空,“大小官员,怠玩成习,徇庇尤甚”[13],个别地区出现暴动和骚乱,统治秩序奏出了不和谐音符[14]。盛世处于衰微的现象,给继任者雍正帝留下许多隐患。更有甚者指出清朝衰亡,病在康熙[15]。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64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112人。康熙说“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16]。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康熙末年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有江苏无锡县人刘三因县令李牧残酷成性,聚数百人于山中反抗,后被捕[17]。
不过,康熙晚年为对付准噶尔汗国势力的威胁,乃积极经营西藏,始则派官协助藏务(1709年),继则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派皇十四子胤禵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率军入藏,驱逐杀害和硕特汗国可汗拉藏汗之准噶尔兵,平定藏乱(史称“驱准保藏”),留清军镇守,西藏乃正式纳入版图[18]。其后清军甚至一度攻入准噶尔汗国所在的今新疆地区,但因康熙帝去世而撤军。
康熙的皇太子两立两废,彻底暴露出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的种种弊端,储位之争的时间之长,卷入者之多,波及面之广,以及对皇朝及皇帝本人影响之大,无不超出前代[19]。
去世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崩逝于清朝顺天府(今北京市)畅春园清溪书屋内,享寿69岁,结束了长达61年的统治。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奉康熙帝遗诏,使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并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安葬于清景陵。
为政措施
政治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时常召集小内监[20]在宫中作“布库”之戏,不过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鳌拜进见时,突然下令以大不敬之罪[21],命少年们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将他灭族,康熙帝念鳌拜曾救过祖父皇太极的功劳[注 3],赦其死罪,改为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勤政,坚持每日御临乾清门会见朝臣处理政务,居住在畅春园、热河行宫以及在出巡途中仍听政不惜。黎明时分,部院大臣,起居注官员到位,各部院衙门依次奏事,皇帝与内阁大臣商决裁断。《起居注》中详细记载了康熙皇帝御门听政现场办公的场景内容。康熙帝晚年还通过赵凤诏贪污案来抑制汉官[22]。
经济
康熙帝为了箝制反清复明的活动而打击明郑王朝,初年实行迁界禁海政策,规定沿海居民内迁,片板不准下水。先在闽地实行,后推广至山东至广东沿线。清政府划定三十里至二三百里的濒海范围,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在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有敢不迁移的,杀无赦,有敢越界的,也杀无赦。让距离海边三十里至二三百里不等的山东至广东沿海地区成为无人区。此政策所造成的破坏远超过一次大规模战争[23]。
康熙帝打败明郑王朝。拿下台湾之后,康熙开放了海禁,并设立了四个通商口岸(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24]。
1677年,康熙帝开始了整治黄河工程。到1684年,历时七年的整治黄河工程完成。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出现各地丰收,无灾可免的情况。康熙在晚年亦继续减免天下赋税,蠲免全国各地省份的钱粮,免除多处地区的欠赋。多种措施令到各地的农民都能够休养生息,也防止了地方官吏中饱私囊和横征暴敛[25]。
学者姚念慈认为清史研究者往往忽视清代赋税的沉重。通过比较明清赋税,清初全国赋税总额是以明朝万历末期至崇祯时期的横征暴敛为基准的。直至康熙末年清朝的人口土地并未超过明万历时期,然而其赋税收入却较万历初期增加了许多倍。清廷立国的基础,就是过于沉重的高额赋税。康熙朝实行的大量而频繁的蠲免,实质上是变换手法,将竭泽而渔也无法获得的部分宣扬成惠政[26]。
军事
平定三藩、明郑及反清势力
1673年,因为康熙帝决定削藩,导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其他二藩相继响应,整个天下为之一动。三藩势力一时不可阻挡,清廷失去江南半壁江山。而康熙帝在孝庄太后的支持下,沉着应对,积极调兵遣将,三藩之乱最终在1681年被完全扑灭,而国家遭受了较大的损失,在四川、云南以及江西等地有不少人被杀害[27][28][29]。
平定台湾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时宪历五月,康熙采纳了安溪大学士李光地的意见,授明郑降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时宪历八月丙辰,施琅攻克台湾,郑克塽和刘国轩等上奏归降[30]。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庚子...戊辰,施琅疏报师入台湾,郑克塽率其属刘国轩等迎降,台湾平。
——清史稿 卷七[31]
发展军备
康熙年间,由于战争连年不绝,平定三藩之乱以及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大量制造火器,无论是造炮规模、数量、种类,还是火炮的性能和制造技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清朝所造的大小铜、铁炮达905门之多,而其中半数以上由南怀仁负责设计监造,就品质而言,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美观,炮体之坚固,均为后朝所莫及”[32]。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对准噶尔部噶尔丹的昭莫多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朝初年一时间涌现出许多热心武器装备、致力于引进和仿造西方火器的技术专家。如戴梓就是一位在中国最早制造出具有较高射击速度的管形火器专家,这种火器称为“连珠火铳”。戴梓仿铸技术比南怀仁更为高超,亦成功地仿造了冲天炮“南怀仁谓冲天炮出其国,造之一年不成。上命先生造,八日成,上大悦,率群臣亲试之,即封炮为威远将军,镌治法官名,以示不朽。冲天炮,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下,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后征噶尔靼,以三炮坠其营,遂大捷”。文献记载的“连珠火铳”与故宫所藏的一支康熙年间外国进献的火枪十分相似,然而在因为冲天炮事件中得罪了南怀仁,被诬陷“私通东洋”[33],康熙将戴梓流放到了盛京(今沈阳)[34]。
乌兰布通之战后,康熙帝更加重视在战争中发挥火器的战斗威力,使火器营成为清军八旗兵的新的战斗编成。清军最早装备火器的是汉军八旗,随着战事频繁,满洲、蒙古八旗亦迅速装备了火器。至康熙二十二年,在每旗专设一营操练鸟枪。康熙三十年始选满洲、蒙古习火器之兵组建火器营。设鸟枪护军、鸟枪马甲和炮甲三种营兵,满洲、蒙古八旗每佐领下设鸟枪护军3人,鸟枪马甲4人,炮甲1人,共7395人。由于西方经典弹道理论在战斗人员中逐渐普及,火器命中率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火力武器的杀伤力。因此,火器在康熙以后不仅成为八旗的主要武器装备,而且清军还产生了更专门的火器营的战斗编成,完全改变了清军以骑射为主的传统作战方式[35]。
文化
崇尚儒学
康熙崇尚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宗教
康熙对于宗教基本上是宽容的,不仅仅是汉传佛教,或者满洲的藏传佛教、萨满教信仰,还褒封道教白云观方丈王常月,并皈依于门下。他甚至也时常听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等人讲道。直到他发现圣座试图干预中国政治,并且皇子信仰基督宗教后以此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遂开始有所抵制天主教,即中国礼仪之争。
文字狱
文字狱在康熙执政时期尚属个例。康熙晚年利用戴南山(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狱事件,株连甚多,来抑制汉族士大夫的反叛思想,不过此案最后只斩戴名世一人。
科学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重视自然科学的皇帝,对西方文化也十分感兴趣,自身具有相当高的科学素养,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颇有著述。例如:曾从南怀仁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并且每天听讲。后来又学习西方的测量、天文、物理和医学等知识,并在宫中设置了研究化学和药学的实验室。康熙因南怀仁督造火炮方面的功绩,一直对他优礼有加,而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也促进了伽利略的弹道理论在中国的传播[35]。
康熙除了学习西方科技之外还会应用实践,其最突出的是用科学方法和西方仪器绘制全国地图。康熙亦会利用巡行和出兵之便,实地测量,吸取经验。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委任耶稣会传教士雷孝思、白晋、社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楝、明安图等人走遍各省,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经纬图法、三角测量法、梯形投影技术等在全国大规模实地测量,并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绘制成《康熙皇舆全览图》,其作被称为在当时世界地理学的最高成就,英国李约瑟亦称之为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要好、更精确[36]。
康熙还以巡视之便访求民间的有才之士,例如将在数学方面有很大成就的梅毂成调进宫中培养深造[37]。梅毂成亦通过学习西方数学知识,重新令在明朝被废弃的中国古代数学受到重视[38]。
由于康熙帝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重视科学、最提倡科学和最精通科学的人,故后代有很多评判和标签加在他身上,他被视为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皇帝”,或被视为是“窒塞民智”的“罪魁祸首”[39]。有学者及历史学家认为,清朝中后期国力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跟康熙晚年墨守成规和缺乏创新有关,故他应当为中国科技的落后状况负责任;此外,亦有学者认为,康熙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当时的科学内容采取又用之又防之的手段,他又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的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的统治,另外,康熙亦被批评阻碍了中国火器的发展[40][41]。
此外,由于传教士们所宣扬的基督宗教教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之有很大的差异和分歧,故西学受当时中国各阶层保守人士竭力反对,清初保守派官员杨光先就强调“宁可使华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对传播西学的传教士表示不满。面对士大夫的不满情绪以及罗马教廷对中国文化礼俗的批评,作为中华文化正统的最高代表,康熙特意对理学名臣李光地、熊赐履等说:“汝等知西洋人渐渐作怪乎?将孔夫子亦骂了。予所以好待他者,不过是用其技艺耳。历算之学果然好。你们通是读书人,见外面地方官与知道理者,可俱道朕意。”[42]希望借助他们剖白他为何使用传教士及其底线所在。与批评西学为“奇技淫巧”的守旧派官僚不同,愿意学习和提倡西学的康熙对西学采取较开明的态度[43]。
民族
康熙对国家的治理中对“汉学”传统的学习与推崇,从各方面接受并正确执行汉族政策,充分正视和运用“汉家”的传统意识,为开创鼎盛局面打下基础[44]。但是康熙作为“天下之主”,为了维护清朝的根本利益,极力标榜“满汉一体”。但是,受本民族利益的驱使和民族情感的困扰,他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偏徇满洲的境地,在噶礼和张伯行互参案中体现出来[45]。
1690年至1697年多次击败准噶尔部噶尔丹,史称三征噶尔丹。在雅克萨战役,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功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收复了雅克萨城(旧称阿尔巴津;现俄罗斯联邦斯科沃罗季诺)和尼布楚城(现俄罗斯联邦涅尔琴斯克)。他在京师东北的热河营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西藏、哈萨克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为清朝大肆的修建皇家园林开辟了先河。
外交
中西交流
亦有史学家指出,康熙会欣赏和重用有才华的传教士,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被推崇和应用。康熙曾经委派传教士闵明我返回欧洲招募人才,希望增进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46]。而民间与西方传教士能够互相交游,西学在社会中得以自由传播,亦指出分别由康乾皇帝敕辑的丛书《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亦收录了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47]。
据传教士张诚(J. F. Gerbillon)的日记记载,康熙为了保护传教士不被其他官员陷害而不准他们在有汉人和蒙古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18世纪康熙末期,因罗马教廷发出禁止中国人教徒祭祖的禁令而引发礼仪之争,促使清廷反制并下令“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逐回去”[48]。
康熙帝时期在发生根特木儿事件后,中俄开始正式接触,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以后,两国贸易逐渐繁荣。1715年,俄国东正教北京传道团首次来华,加强了两国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康熙晚年,因为俄商来华人数众多;更重要的是俄方一些行为违背了康熙关于安全、和平的原则,因而使中俄关系形势逆转[49]。
海外贸易
然而有文献记载指出,在清朝康熙年间,原本闭关锁国的中国逐渐向外界开放,并维持着国内、近邻贸易以及欧洲贸易。甚至说“全欧洲的贸易量都无法跟巨大的中国贸易量相比”,并且形容中国的各个省就相当于欧洲的各个王国,它们各自拥有自己丰富且多种多样的特产进行贸易,而且这倾向于联盟保护的形式,在所有的城市里也一样,以至官员们在商业界里都拥有自己的股份/分成,他们当中有部分人会将他们的金钱委托给值得信任的人打理以保证他们的资产在商业往来中取得成果,连平民百姓也可以从商业贸易中得益。同时记载了清朝市集的繁华程度和中外商家的贸易情况,又称中国商人在交易时都很诚实可靠,跟日本、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马尼拉以及欧洲也有贸易来往[50]。当时日本对清朝康熙帝相当崇敬,尊之为“上国圣人”[51]。《全球通史》里亦指出,康熙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急剧膨胀且发展快速,大量的茶叶、丝绸、棉布、瓷器和漆器经广州口岸运往欧洲销售[52]。
评价
《清史稿》:“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於戏,何其盛欤!”
《啸亭杂录》:“仁皇天资纯厚,遇事优容,每以宽大为政,不事溪刻。”
《全球通史》:“康熙有理由这样自信。他统治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他在‘康熙’这一年号下,统治中国60多年,并成为17世纪的伟大人物。同时康熙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一位精细的管理者,一位渊博的学者。”“康熙曾有过几回巡视,他不但视察公共工程、宽赦囚犯、聆听民间疾苦,而且还亲自审阅那些有志向的举子的科考卷子。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这使他深得人心。’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并能亲临下层,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玄烨是中华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的统治时间不仅仅是最长的,而且也是最具有活力的,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更是最复杂的。也许同时他是冷酷而且粗心大意的,在判断的时候会犯错误,但是他却拥有敏锐的自我分析能力以及对帝国的使命感,这都标志着他是少有的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人!而且被众多历史学家(包括中国,日本和西方的史家)所注意的是,康熙的统治可与俄国的彼得大帝以及法国的路易十四相媲美,而他们三人的共同特点标志着前工业时代,传统君主王权的最高阶段。”“而且,康熙在很多事上,行事果断,对于统治和文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事,而他的人品与品格则成为理解导致清朝秩序巩固的众多因素的入口点。”
南怀仁:“(康熙)亲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时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所有的百姓,不管男女,都以为他们的皇帝是从天而降的,他们的目光中充满异常的喜悦。为一睹圣容,他们不惜远涉跑来此地,因为,对他们来讲,皇帝亲临此地是从不曾有过的事情。皇帝也非常高兴于臣民们赤诚的感情表露,他尽力撤去一切尊严的夸饰,让百姓们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传下来的朴质精神。”
白晋:“具备天下所有人的优点,在全世界的君主中,康熙帝应列为第一等的英主。”“康熙皇帝的孝顺和感恩是如此罕见,他因此获得了举国百姓的尊敬和拥戴。”
金昌业:“以康熙之俭约,守汗宽简之规模,抑商贸以劝农,节财用以爱民,其享五十年太平,宜矣!”
莱布尼茨:“现世皇帝康熙就是这么一个空前伟大的君主。他对欧洲人颇怀好感,但起初还是不敢违法辅政臣僚的意愿,以国家法规形式公开允准基督教在中国自由传播。直到他亲政之后,方才办到这点。事实证明,正是康熙这一雄才大略才使得欧洲的技艺和科学更换地输入中国。仅此而言,我认为康熙帝一个人比他所有的臣僚都更具远见卓识。我之所以视他为英明的伟人,因为他把欧洲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结合起来了。”
伏尔泰:“北京的耶稣会教士,由于精通历算而博得康熙皇帝的欢心,以致这位以善良仁慈、行高德美而驰名遐迩的君主,准许他们在中国传教,并公开讲授基督教义。”
马戛尔尼:“时至今日,正如耶稣会的传教士们所讲,康熙皇帝对科技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无论如何他的后世子孙并没有继承他的这一优点,甚至也没有继承他的其他优秀品质与聪明才智;因为现在他们的国家政策与王室的虚荣感正在共同抵触着我们所表现出的优秀杰出方面的一切事物,尽管他们毫不怀疑我们的卓越,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学习会如何利用这些(先进的科技)。”
曾国藩:“我朝六祖一宗,集大成于康熙。而雍乾以后,英贤辈出,皆若沐圣祖之教,此在愚氓亦似知之。其所以然者,虽大智莫能名也。”“凡前圣所称至德纳行,范无一而不备。上而天象、地舆、历算、音乐、考礼、行师、刑律、农政,下至射御、医药、奇门、王遁,满蒙、西域、外洋之文书字母,殆无一而不通,且无一不创立新法,别启律途。后来高才绝艺,终莫能出其范围。”
梁启超:“清圣祖尤笃嗜,召西士南怀仁等供奉内廷。风声所被,向慕尤众。”“康熙帝是比较有自由思想的人。他早年间兴文字之狱,大抵都是他未亲政之前的事……本身却是廓达大度的人,不独政治上常采宽仁之义,对于学问,亦有宏纳众流气象。试图他《庭训格言》,便可以窥见一斑了。所以康熙朝学者,没有什么顾忌,对于各种问题,可以自由研究。”
吕思勉:“圣祖是个聪明特达的君主。他乐于求学,勤于办事。于天文、地理、律历、算术……学问,多所通晓。又颇能采用西洋的学问。……他能励精图治,确是实在的。……他能俭于用财,也确是真的。所以当三藩平后,国内已无战事,政治亦颇清明,百姓就得以休养生息。”
蔡东藩:“自古藩镇,鲜有不生变者。撤亦反,不撤亦反;与其迟撤而养祸益深,不若早撤而除患较易。清圣祖力主撤藩,正英断有为之主。洎乎仓卒告警,举朝震动,圣祖独从容遣将,
田淼:“康熙作为一代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在政务之余,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习西方数学和天文学知识,为西方数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不能不说是非常可贵的。”
高阳:“与唐太宗均是第一流的君主,其个人修养和道德言行也是无可挑剔。论述缺点时,谓其晚年因传位而至吏治渐坏。”
钱宗范:“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
邵力子:“康熙本人尽管对西方科技感兴趣,但他却丝毫不打算将这种兴趣向官员和民众推广。对于西洋传来的学问,他似乎只想利用,只知欣赏,而从不注意造就人才,更不注意改变风气。”
轶事典故
刻苦学习
康熙帝幼年继位,立志“为治天下而学”,终身好学不倦,同时勤习骑射,弓马娴熟,体格健壮[4]。其中,刻苦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读书方法对他治国理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4]。康熙从少年时代开始直到晚年,对古代书家作品的学习都不曾间断。《石渠宝笈》和《佩文斋书画谱》著录了较多康熙对古代书迹的题跋[55]。
养生与美食
康熙帝也是一位重视自然科学、精通医道的养生家[56],相传,八宝豆腐和康熙帝也有渊源[57]。但是康熙晚年多病缠身,还患有高脂血症,这多少与他的饮食失衡有关[58]。
家族
康熙帝家族 | ||||||||||||||||||||||||||||||||||||||||||||||||||||||||||||||||||||||||||||||||||||||||||||||||||||||||||||||||||||||||||||||||||||||||||||||||||||||||||||||||||||||||||||||||||||||||||||||||||||||||||||||||||||||||||||||||||||||||||||||||||||||||||||||||||||||||||||||||||||||||||||||||||||||||||||||||||||||||||||||||||||||||||||||||||||||
---|---|---|---|---|---|---|---|---|---|---|---|---|---|---|---|---|---|---|---|---|---|---|---|---|---|---|---|---|---|---|---|---|---|---|---|---|---|---|---|---|---|---|---|---|---|---|---|---|---|---|---|---|---|---|---|---|---|---|---|---|---|---|---|---|---|---|---|---|---|---|---|---|---|---|---|---|---|---|---|---|---|---|---|---|---|---|---|---|---|---|---|---|---|---|---|---|---|---|---|---|---|---|---|---|---|---|---|---|---|---|---|---|---|---|---|---|---|---|---|---|---|---|---|---|---|---|---|---|---|---|---|---|---|---|---|---|---|---|---|---|---|---|---|---|---|---|---|---|---|---|---|---|---|---|---|---|---|---|---|---|---|---|---|---|---|---|---|---|---|---|---|---|---|---|---|---|---|---|---|---|---|---|---|---|---|---|---|---|---|---|---|---|---|---|---|---|---|---|---|---|---|---|---|---|---|---|---|---|---|---|---|---|---|---|---|---|---|---|---|---|---|---|---|---|---|---|---|---|---|---|---|---|---|---|---|---|---|---|---|---|---|---|---|---|---|---|---|---|---|---|---|---|---|---|---|---|---|---|---|---|---|---|---|---|---|---|---|---|---|---|---|---|---|---|---|---|---|---|---|---|---|---|---|---|---|---|---|---|---|---|---|---|---|---|---|---|---|---|---|---|---|---|---|---|---|---|---|---|---|---|---|---|---|---|---|---|---|---|---|---|---|---|---|---|---|---|---|---|---|---|---|---|---|---|---|---|---|---|---|---|---|---|
|
兄弟姐妹
兄弟
姓名 | 封号、谥号 | 生母 | 备注 |
---|---|---|---|
牛钮 | 庶妃巴氏 | 大哥,早殇 | |
福全 | 裕亲王 | 庶妃董鄂氏 | 二哥 |
荣亲王 | 端敬皇后董鄂氏 | 四弟,(顺治十四年立为皇太子,未取名,不久即逝) | |
常宁 | 恭亲王 | 庶妃陈氏 | 五弟 |
奇绶 | 庶妃唐氏 | 六弟 | |
隆禧 | 纯亲王 | 庶妃钮氏 | 七弟 |
永干 | 庶妃穆克图氏 | 八弟 |
姊妹
封号、谥号 | 出生年 | 生母 | 备注 |
---|---|---|---|
(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顺治十年十月殇。 | 庶妃陈氏 | 皇长女 | |
和硕恭悫长公主 | (1653~1685) | 庶妃杨氏 | 皇二女 |
(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顺治十五年三月殇。 | 庶妃巴氏 | 皇三女 | |
(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 庶妃乌苏氏 | 皇四女 | |
(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 庶妃巴氏 | 皇五女 | |
(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 庶妃那拉氏 | 皇六女 |
堂姐妹(父亲养女)
封号、谥号 | 出生年 | 生父 |
---|---|---|
和硕和顺公主 | (1648年-1691年) | 承泽亲王硕塞女。 |
和硕柔嘉公主 | (1652年-1673年) | 安郡王岳乐女。 |
固伦端敏公主 | (1653年-1729年) | 简亲王济度次女。 |
后妃
皇后
封号、谥号 | 备注 |
---|---|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 辅政大臣之首,文忠公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噶布喇之女,康熙四年与康熙帝大婚,生下两子(嫡长子承祜、嫡次子胤礽),康熙十三年,生皇太子胤礽时,皇后难产驾崩。 |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 辅臣遏必隆之女,鳌拜义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封皇后;康熙十七年二月逝世。 |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 国舅佟国维之女,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侄女,康熙帝之表妹,康熙十七年获赐胤禛为养子,康熙二十年封皇贵妃,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皇八女早夭,康熙二十八年病危封皇后,次日病逝。弟隆科多。 |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 康熙十八年封德嫔,二十年晋德妃,康熙死后尊为皇太后,生三子三女(胤禛、胤禵、胤祚、固伦温宪公主及二佚名皇女)。 |
皇贵妃
封号、谥号 | 备注 |
---|---|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 孝懿仁皇后的妹妹。雍正帝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帝晋升其徽号和太妃之位为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年七十六,谥号为悫惠皇贵妃。 |
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 | 侍奉康熙时为和妃,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乾隆帝晋升其徽号和太妃之位为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谥号为惇怡皇贵妃。 |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 一子,胤祥,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雍正帝因胤祥之故,将其生母敏妃追封尊为皇考敬敏皇贵妃,并将已下葬的敏妃金棺从妃园寝起出,祔葬皇考康熙景陵地宫,开了清朝皇贵妃陪葬的先例。虽然敏妃葬入帝陵,经考其祭祀规格仍同于此前妃时之水平。 |
贵妃
封号、谥号 | 备注 |
---|---|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 孝昭仁皇后的妹妹,一子,胤䄉,一女,夭折。 |
妃
封号、谥号 | 备注 |
---|---|
平妃赫舍里氏 | 孝诚仁皇后的妹妹,生皇子胤禨。清初重臣王熙称赫舍里氏为贵妃,因此宫中诸人应视赫舍里氏为贵妃身份,但其未正式册封。赫舍里氏死后正式追封仅为妃,原因应是其尚未履行贵妃职责,而且未正式获得贵妃名号。[60][61] |
顺懿密妃王氏 | 初为密嫔,雍正帝尊封为皇考密妃,乾隆帝尊封为皇祖顺懿密太妃。三子,胤禑、胤禄、胤祄,胤祄八岁夭折。 |
纯裕勤妃陈氏 | 二等侍卫陈希闵之女,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勤嫔,雍正帝尊封为皇考勤妃,乾隆帝尊封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一子,胤礼。 |
惠妃那拉氏 | 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封为惠嫔,二十年十二月晋惠妃。生二子,承庆、胤禔,胤禩年幼时也由惠妃扶养。 |
宜妃郭络罗氏 | 满洲正蓝旗人,佐领三官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宜嫔,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封为宜妃。三子,胤祺、胤禟、胤禌。 |
荣妃马佳氏 | 员外郎盖山之女。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胤祉成人,一女固伦荣宪公主下嫁乌尔衮。 |
定妃万琉哈氏 | 闺名妞妞,康熙时为定嫔,雍正帝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胤祹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她也是康熙诸妃中最长寿。 |
宣妃博尔济吉特氏 | 孝庄文皇后亲弟满珠习礼之子科尔沁达尔汉亲王之女,顺治帝悼妃的侄女,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无子。 |
成妃戴佳氏 | 司库卓奇之女,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封为成妃,一子,胤祐。 |
良妃卫氏 | 闺名双姐,康熙三十九年初封为嫔,一子,胤禩。 |
慧妃博尔济吉特氏 | 科尔沁三等台吉阿郁锡之女,也是清圣祖的远房表姑。 |
嫔
封号、谥号 | 备注 |
---|---|
安嫔李氏 | 总兵官刚阿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安嫔。李氏未葬入妃园寝。 |
敬嫔王佳氏 | 护军参领华善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敬嫔。王佳氏未葬入妃园寝。 |
端嫔董氏 | 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端嫔。康熙四十六年仍为端嫔。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
僖嫔赫舍里氏 | 赉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九月卒。康熙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 |
通嫔那拉氏 | 监生常素代之女。康熙二十年,生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雍正二年六月,雍正晋尊为皇考通嫔。乾隆九年甲子六月二十三日卒,乾隆十年十月十六日奉安。 |
襄嫔高氏 | 闺名在仪。高廷秀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四十一年,生皇十九子允禝。康熙四十二年,生皇十九女,皆在三岁早夭。康熙四十五年,生皇二十子简静贝勒允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乾隆晋尊为皇祖襄嫔。乾隆十一年丙寅六月二十八日卒,七月十六日奉安。 |
谨嫔色赫图氏 | 员外郎多尔济之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二子恭勤贝勒允祜。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乾隆晋尊为皇祖谨嫔。乾隆四年己未三月十六日卒,同年九月二十六日奉安。 |
静嫔石氏 | 石怀玉之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三子镇国公允祁。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乾隆晋尊为皇祖静嫔。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六月初六日卒,乾隆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
熙嫔陈氏 | 陈玉卿之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靖郡王允禧。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乾隆晋尊为皇祖熙嫔。明年丁巳正月初二日卒,同年四月十二日奉安。 |
穆嫔陈氏 | 陈岐山之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五年,生皇二十四子𫍯亲王允秘。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晋尊为皇考贵人。雍正五年十一月庚午卒,十二月初四日奉安。乾隆元年十二月,乾隆追尊为皇祖穆嫔。 |
贵人
封号、谥号 | 备注 |
---|---|
贵人郭络罗氏 | 宜妃之姐。康熙十八年,生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康熙二十二年,生皇子允䄔。郭络罗氏于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前,即布贵人兆佳氏死前已故,由内务府的奏折可见,郭络罗氏的丧葬礼仪同嫔位。[62] |
布贵人兆佳氏 | 布贵人亦称作卜贵人。参领塞克塞赫之女。康熙十三年,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四十六年已为布常在。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亥时卒,兆佳氏的丧葬礼仪同嫔位。[63] |
袁贵人袁氏 | 康熙二十八年,生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康熙五十八年八月十二日病逝于景山,为袁常在。[64]移送、安放、扫墓诸事依新贵人之例。[65] |
伊贵人易氏 | 雍正六年戊申卒。雍正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卯时,伊贵人葬入妃园寝。[66] |
白贵人陈氏 | 陈秀之女。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日午时,生皇子胤禐,同日胤禐夭折。雍正至乾隆三十多年间仍在档案出现。白贵人陈氏与穆嫔实为一人[67]。 |
贵人纳喇氏 | 那丹珠之女,无所出。 |
贵人纳喇氏 | 骁骑校昭格之女。《爱新觉罗宗谱》称纳喇氏是万黼、胤禶的生母。[68] |
新贵人 | 亦称作辛贵人、忻贵人。康熙四十六年已为新常在。康熙五十五年二月初五日卒[69]。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初九日未时,新贵人葬入妃园寝[70]。 |
马贵人 | 亦称作玛贵人,康熙五十五年前卒。因来不及制摆马贵人的丧仪,故康熙帝命令取用荣妃之仪仗。[71]康熙五十七年八月十八日午时,马贵人葬入妃园寝[72]。 |
尹贵人 | 亦称作殷贵人。康熙四十六年已为尹贵人。雍正朝、乾隆朝未受任何晋封。乾隆朝《食肉底账》显示尹贵人下有官女子三人,妈妈里一人,蒙古女子一人,比嫔例还多。尹贵人为蒙古妃嫔,死后有蒙古王公为其穿孝。乾隆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午时,尹贵人葬入妃园寝。 |
洛贵人 | 洛贵人亦称作勒贵人。雍正九年正月已为洛常在。乾隆元年正月已晋为洛贵人。[73]乾隆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巳时,勒贵人葬入妃园寝。 |
文贵人 | 亦称作温贵人。雍正九年正月已为文常在。乾隆元年正月已晋为文贵人。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午时,文贵人葬入妃园寝。 |
蓝贵人 | 蓝贵人作兰贵人。雍正九年正月已为兰常在。乾隆元年正月已晋为兰贵人。乾隆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去世,按贵人例办理后事。乾隆三年闰九月二十七日午时,蓝贵人葬入妃园寝。 |
常贵人 | 乾隆十五年五月初五日,常贵人过七十岁生辰。[74]乾隆十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午时,常贵人葬入妃园寝。 |
苏贵人 | 康熙四十六年已为苏贵人。未葬入妃园寝。 |
仙贵人 | 康熙四十六年已为仙贵人。未葬入妃园寝。 |
庶妃
庶妃泛指未经册封的嫔御,有些嫔御虽未经正式册封,但在宫内被称为嫔,甚至贵妃。如顺懿密妃在奏折内被称为王嫔,平妃赫舍里氏被清初重臣王熙称为贵妃。一些庶妃应能拥有嫔位,甚至妃位的待遇。因为康熙三十六年的《康熙朝满文朱批》显示妃位有六人,而当时正式册封为妃者仅有四人。[75]
封号、谥号 | 备注 |
---|---|
庶妃钮祜禄氏 | 员外郎晋宝女。康熙四十七年,生皇二十女,仅活一个月。 |
庶妃张氏 | 康熙七年十一月,生皇长女。康熙十三年二月,生皇四女。 |
庶妃王氏 | 康熙三十四年十月,生皇十六女。 |
庶妃刘氏 | 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生皇十七女。 |
常在
封号、谥号 | 备注 |
---|---|
尹常在 | 雍正三年三月十一日未时,尹常在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
色常在 | 雍正三年三月十一日未时,色常在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
寿常在 | 雍正三年三月十一日未时,寿常在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
常常在 | 雍正十一年九月初七日,常常在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
瑞常在 | 雍正二年六月十七日午时,瑞常在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
徐常在 | 康熙三十六年已为徐常在,并且与二位答应随康熙帝西巡。[76]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十四日卒[77]。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时,墓券位置已经定好了。雍正三年三月十一日未时,葬景陵妃园寝。徐氏去世时间与入葬时间相隔颇久,为较罕见的情况。 |
石常在 | 雍正三年三月十一日未时,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
禄常在 | 禄常在亦称作路常在。雍正三年三月十一日未时,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
牛常在 | 康熙四十六年已为牛常在。未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
查常在 | 康熙四十六年已为查常在。未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
尧常在 | 康熙四十六年已为尧常在。未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
内常在 | 李煦家仆郭臧书的妻姊或妻妹。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康熙帝钦赐内常在之母房屋三十三间[78]。未葬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 |
答应
康熙帝有大小答应二百多人为谬误,康熙四十六年时,康熙帝的妃子仅有乾清宫主位十六人,大答应十人。康熙朝的乾清宫主位,即指皇后以下,大答应以上的妃子。因此景阳宫主位应非为康熙帝的后妃,或为以景阳宫为主的附属建筑群内的宫女子,如乾清宫主位实际上居住在东六宫、西六宫。另外,毓庆宫主位应为皇太子的妻妾。[79]
封号、谥号 | 备注 |
---|---|
贵答应 | 雍正二年四月十九日午时,贵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
灵答应 | 亦称作令答应。乾隆十一年十月十一日辰时,灵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
春答应 | 乾隆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午时,春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
晓答应 | 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十二日辰时,晓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
庆答应 | 亦称作琼答应。乾隆五年亡故,五月行初上坟礼、大上坟礼。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巳时,庆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
秀答应 | 雍正九年正月已为秀答应。雍正十三年三月去世,同年九月初六日巳时,秀答应葬入景陵妃园寝。 |
治答应 | 亦称作智答应。雍正九年正月已为智答应。约卒于乾隆十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四月[80]。乾隆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卯时,治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
妙答应 | 雍正九年正月已为妙答应。约卒于雍正十年正月至雍正十三年九月。雍正十一年九月初七日未时,妙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
牛答应 | 亦称作纽答应。雍正九年正月已为纽答应。雍正十三年九月闰四月去世,同年九月初六日巳时,牛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
双答应 | 雍正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卯时,双答应葬景陵妃园寝。 |
采答应 | 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乾隆七年二月行初上坟礼、大上坟礼,同年巳安葬曹八里屯茔地。 |
向答应 | 乾隆三十六年,向答应行初上坟礼。乾隆帝的祥答应去世后,安葬在曹八里屯茔地,身后事按“宁寿宫向答应”之例办理。 |
蒋答应 | 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雍正九年,宁寿宫蒋答应病故。 |
丰答应 | 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雍正十二年,丰答应行初上坟礼。 |
瑞答应 | 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雍正十二年,瑞答应行初上坟礼。 |
袁答应 | 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雍正十年,袁答应安葬曹八里屯茔地。 |
御答应 | 亦称玉答应,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乾隆元年,玉答应安葬曹八里屯茔地。 |
玉答应 | 宁寿宫所内答应之一。乾隆五年,玉答应行初上坟礼。 |
福晋、格格
康熙朝早期,仍以福晋、格格称呼妃嫔。中期之后,妃嫔有正式册封。而格格之号用至康熙朝后期,地位低微。乾隆十九年二月,曹八里屯茔地安葬的格格已有144位,地坛后茔地安葬格格1位,以上共145位。未知当中有多少为康熙帝的格格。
时期 | 称谓 | 简介 |
---|---|---|
早期 | 蒙古格格 | 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八年,与慧妃同时入宫,福晋级格格。 |
早期 | 格格 | 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女。康熙十年六月二十日,与安嫔、敬嫔一同进入宫,福晋级格格。后事无记载。 |
早期 | 格格 | 纳喇氏,明珠之女。康熙十年,与安嫔、敬嫔一同进入宫,福晋级格格。后事无记载。 |
早期 | 格格 | 扎斯瑚里氏,副都统瓦尔达之女。康熙十年,与安嫔、敬嫔一同进入宫,福晋级格格。后事无记载。 |
早期 | 格格 | 佟氏,总兵官佟国玺之女。康熙十年,与安嫔、敬嫔一同进入宫,福晋级格格。蒙古格格出宫之前,佟格格已出宫。 |
晚期 | 荣格格 |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初五日申时,荣格格薨逝。凡出殡、祭奠、守灵等事,皆照服级十四以上,三十以下之格格例为之。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内务府奏报忻贵人等人的丧仪折显示荣格格与新贵人非为同一人。 |
晚期 | 霍格格 | 乾隆元年十一月,宁寿宫霍格格去世。去世后有较简单的初祭礼、大祭礼。霍格格的葬地在曹八里屯。 |
子女
康熙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其中只有20个儿子、8个女儿活到成年,即共计55个子女中有27个早夭,几乎一半。康熙诸子初随“承”、“保”、“长”等字、后均随“胤”字。之后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帝王讳,在其即位时仍活着(即没有早殇)的诸位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唯怡亲王允祥逝后,雍正帝将其名改回胤祥。
子
此处按照出生顺序排序。共计35个儿子,其中24个参与排序(即“序齿”、有“皇〇子”称号),20个活到成年。并非所有的儿子都序齿,唯有活到成年的儿子(20个)以及4个因为各种原因而例外的早夭儿子才有(所以允禔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长子),故共有24个排序的儿子。
姓名 | 皇子 | 备注 |
---|---|---|
承瑞 | 早殇 | 2岁殇,未序齿 |
承祜 | 早殇 | 嫡长子,康熙第一任孝诚仁皇后生(2岁殇,未序齿)。 |
承庆 | 早殇 | 1岁殇,未序齿 |
赛音察浑 | 早殇 | 2岁殇,未序齿 |
允禔 | 皇长子 | 原名保清,直郡王,后降为贝子品级 |
长华 | 早殇 | 旋殇,未序齿(1日) |
允礽 | 皇二子 | 原名保成,嫡次子,孝诚仁皇后生下他时难产崩逝,胤礽即在两岁被康熙立为皇太子,皇太子在位三十八年,经二立二废→(追封)理亲王→谥曰密,是为理密亲王 |
长生 | 早殇 | 2岁殇,未序齿 |
万黼 | 早殇 | 早殇,未序齿。生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月十八,生母是通嫔纳喇氏,或说贵人纳喇氏,当时康熙皇帝虚岁二十二。万黼只活了5岁,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廿九,万黼病死。 |
允祉 | 皇三子 | 诚郡王,谥曰隐,为诚隐郡王 |
胤禛 | 皇四子 | 雍亲王→清世宗宪皇帝 |
胤禶 | 早殇 | 1岁殇,未序齿 |
允祺 | 皇五子 | 恒亲王,谥曰温,为恒温亲王 |
胤祚 | 皇六子,早殇 | 6岁殇,无谥号 |
允祐 | 皇七子 | 淳亲王,谥曰度,为淳度亲王 |
允禩 | 皇八子 | 廉亲王,后被雍正帝废为庶人 |
允禟 | 皇九子 | 贝勒品级 |
允䄉 | 皇十子 | 敦郡王(降)→辅国公→贝子 |
胤䄔 | 早殇 | 1岁殇,未序齿 |
胤禌 | 皇十一子,早殇 | 11岁殇,无谥号 |
允祹 | 皇十二子 | 履亲王,谥曰懿,为履懿亲王 |
胤祥 | 皇十三子 | 怡亲王,谥曰贤,为怡贤亲王 |
允禵 | 皇十四子 | 原名胤祯,恂郡王,谥曰勤,为恂勤郡王 |
胤禨 | 早殇 | 2个月殇,未序齿 |
允禑 | 皇十五子 | 愉郡王,谥曰恪,为愉恪郡王 |
允禄 | 皇十六子 | 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后改封庄亲王,谥曰恪,为庄恪亲王 |
允礼 | 皇十七子 | 果亲王,谥曰毅,为果毅亲王 |
胤祄 | 皇十八子,早殇 | 8岁殇,无谥号 |
胤禝 | 皇十九子,早殇 | 3岁殇,无谥号 |
允祎 | 皇二十子 | 简贝勒,谥曰靖,为简靖贝勒 |
允禧 | 皇二十一子 | 慎郡王,谥曰靖,为慎靖郡王 |
允祜 | 皇二十二子 | 恭贝勒,谥曰勤,为恭勤贝勒 |
允祁 | 皇二十三子 | 郡王品级诚贝勒 |
允秘 | 皇二十四子 | 𫍯亲王,谥曰恪,为𫍯恪亲王 |
胤禐 | 早殇 | 旋殇,未序齿 |
女
此处按照出生顺序排序。大公主是固伦纯禧公主,因为是养女而不计入内(见后“养女”部分)。另外因为未知原因,没有七公主。共计20个亲生女儿,其中9个称为公主(不计养女大公主),8个活到成年。康熙帝度过幼儿期的女儿在正式册封前,以齿序称某公主。与儿子不同,所有女儿都齿序(即有皇〇女称号),但只有8个活到成年(以及一个例外的皇十六女、十一公主)的女儿称为公主。
出生次序、齿序 | 出生年 | 封号、谥号 | 生母 | 备注 |
---|---|---|---|---|
皇长女 | (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二岁。 | 庶妃张氏 | ||
皇二女 | (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二岁。 | 庶妃董氏 | ||
皇三女、二公主 | 固伦荣宪公主 | 庶妃马佳氏 | ||
皇四女 | (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 | 庶妃张氏 | ||
皇五女、三公主 | 和硕端静公主 | 贵人兆佳氏 | ||
皇六女、四公主 | 固伦恪靖公主 | 贵人郭络罗氏 | ||
皇七女 |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 | 德妃乌雅氏 | ||
皇八女 |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 | 皇贵妃佟佳氏 | ||
皇九女、五公主 | 固伦温宪公主 | 德妃乌雅氏 | ||
皇十女、六公主 | 固伦纯悫公主 | 庶妃那拉氏 | ||
皇十一女 | (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 |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 ||
皇十二女 | (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 | 德妃乌雅氏 | ||
皇十三女、八公主 | 和硕温恪公主 |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 ||
皇十四女、九公主 | 和硕悫靖公主 | 贵人袁氏 | ||
皇十五女、十公主 | 和硕敦恪公主 |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 ||
皇十六女、十一公主 | (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 | 庶妃王氏 | ||
皇十七女 | (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 | 庶妃刘氏 | ||
皇十八女 | (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 | 和嫔瓜尔佳氏 | ||
皇十九女 | (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 | 襄嫔高氏 | ||
皇二十女 |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 | 庶妃钮祜禄氏 |
养女
封号、谥号 | 生父 | 生母 | 经历 | 备注 |
---|---|---|---|---|
固伦纯禧公主 | 圣祖弟恭亲王常宁 | 庶福晋晋氏 | 嫁蒙古科尔沁部头等台吉班第 | 大公主、养长女 |
郡主 | 康熙帝子允礽的第三女 | 嫡福晋瓜尔佳氏 | 嫁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喇布坦 |
影视形象
饰演康熙的演员 | 影视作品 | 饰演康熙的演员 | 影视作品 |
吴桐 | 《七剑下天山》 | 张瑛 | 《十大刺客》 |
程思俊 | 《鹿鼎记》(1977年版) | 张国立 | 《康熙微服私访记》(一至四) |
李亨 | 《大内群英》 | 井淼 | 《清宫启示录》 《清宫剑影录之大将军年羹尧》 |
刘家辉 | 《鹿鼎记》(1983年版) | 尊龙 | 《康熙微服私访记》(五) |
刘德华 | 《鹿鼎记》(1984年TVB版) | 焦晃 | 《雍正王朝》 《李卫当官》 |
周绍栋 | 《鹿鼎记》(1984年台湾中视版) | 刘松仁 | 《步步惊心》 |
尔冬升 | 《天官赐福》 | 陈申生 | 《金镖黄天霸》 |
温兆伦 | 《鹿鼎记》(1992年版) 《康熙情锁金殿》 |
汤镇业 | 《宫锁心玉》 《正牌韦小宝》 |
马浚伟 | 《鹿鼎记》(1998年版) | 许还山 | 《江山为重》 《宫廷画师郎世宁》 《避暑山庄大传奇》 |
谭耀文 | 《小宝与康熙》(2000年台湾华视版) | 雷恪生 | 《少林寺传奇3》 |
梁奕伦 | 《鹿鼎记》(2000年广播剧版) | 王绘春 | 《布衣知县梵如花》 |
陈道明 李楠 陈韦辰(童年) |
《康熙王朝》(2001年) | 邓超 陈韦辰(童年) |
《少年康熙》 |
锺汉良 史磊(童年) |
《鹿鼎记》(2008年版) | 陈国邦 | 《紫禁惊雷》 |
王勇 | 《鹿鼎记》(2009年话剧版) | 张智霖 | 《天子屠龙》 |
夏雨 | 《康朝秘史》 | 刘德凯 | 《皇太子秘史》 |
孙耀威 | 《怀玉公主》 | 保剑锋 | 《青天衙门》 《青天衙门2》 |
陈建军 蔺达诺(童年) |
《康熙大帝》 | 舒适 | 《雍正皇帝》 |
陈鸿烈 | 《江湖奇侠传》 | 白彪 | 《满清十三皇朝》 |
张英才 | 《大刺客》 《吕四娘》 |
潘志文 | 《九王夺位》 《君临天下》 |
杜淳 | 《大河颂》 《填四川》 |
赵文卓 | 《御前四宝》 |
达式常 | 《神厨》 | 张铁林 | 《满汉全席》 |
寇振海 | 《跃龙门》 | 刘大刚 | 《书剑恩仇录》(黄海冰主演) |
孟飞 | 《雍正 小蝶 年羹尧》 | 吴奇隆 | 《梦回鹿鼎记》 |
崔浩然、倪齐民 | 《施公奇案》(台湾版) | 杨丽花 | 《歌仔戏─顺治与康熙》 |
倪齐民 | 《深宫谍影》 | 许文翘 | 《蒲松龄》 |
王新 | 《倾城绝恋》 | 岳华 | 《食为奴》 |
郑少秋 | 《雍正皇帝》(2001年广播剧版) | 秦俊杰 | 《龙珠传奇》 |
魏千翔 | 《鹿鼎记》(2014年版) | 刘恺威 | 《寂寞空庭春欲晚》 |
王俊东 叶禾(童年) |
《大清总督于成龙》(2017年版) | 张天阳 | 《鹿鼎记》(2020年版) |
杨泽霖 | 《十三妹》(1983年) | 苏可 | 《庄妃轶事》 |
王珏 | 《康熙大闹五台山》 | 张立威 | 《一代皇后大玉儿》 |
顾冠忠 | 《康熙艳谈》 | 王光辉 | 《康熙遗妃五台山》 |
李德旗 | 《刺虎》 | 邬朋达 | 《孝庄秘史》 |
宋昊林 | 《施琅大将军》 | 袁弘 | 《天下无双》 |
吕行 | 《烟花三月》 《新九品芝麻官》 |
贾致罡 | 《廉吏于成龙》 |
简远信 | 《怪侠欧阳德》 | 敖翔 | 《公主出山》 |
李子雄 | 《新施公案》 | 巴雅尔马格奈 | 《阿努可敦》 |
赵文瑄 | 《宫锁沉香》 | 秦沛 | 《郑板桥》 |
杨德民 戚辰煊 |
《大玉儿传奇》 | 赵滨 | 《花落宫廷错流年》 |
朱宏嘉 | 《一代名相陈廷敬》 | 王龙华 | 《少帝康熙》 |
刘钧 | 《梦回大清》 | 罗晋 | 《天下长河》 |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 ^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三百
- ^ 《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三九
- ^ 《清史稿》本纪十·高宗本纪一
- ^ 4.0 4.1 王宏钧. 《康熙皇帝的晚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1993.
- ^ 何瑜. 《康熙晚年清政府海疆政策变化原因探析》. 《清史研究》. 1991.
- ^ 刘绍春. 《雍正的惩贪之术──抄家》. 《中国公务员》. 1994年, (第3期).
- ^ 佟春林. 《雍正惠民政策初探》. 《满族研究》. 2005.
- ^ 《清世祖遗诏》“……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年八岁,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荩,保翊冲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 ^ 《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八年八月辛未,和硕康亲王杰书等议覆、南怀仁、李光宏等、呈告杨光先依附鳌拜、捏词陷人,将历代所用之洪范五行、称为灭蛮经、致李祖白等各官正法。且推历候气、茫然不知。解送仪器虚縻钱粮。轻改神名。将吉凶颠倒。妄生事端。殃及无辜。援引吴明烜、谎奏授官。捏造无影之事、诬告汤若望谋叛。情罪重大。应拟斩。妻子流徙宁古塔。至供奉天主、系沿伊国旧习。并无为恶实迹。汤若望复通微教师之名。照伊原品赐恤。还给建堂基地。许缵曾等复职。伊等聚会、散给天学传概、及铜像等物、仍行禁止。西洋人栗安党等、该督抚驿送来京。李祖白等、照原官思恤。流徙子弟取回。有职者复职。李光宏、黄昌、司尔圭、潘尽孝、原降革之职、仍行给还。得上□日、杨光先、理应论死。念其年老、姑从宽免。妻子亦免流徙。栗安党等二十五人、不必取来京城。其天主教、除南怀仁等、照常自行外。恐直隶各省复立堂入教。仍著严行晓谕禁止。余依议。
-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册》,中文大学出版社,第30页
- ^ 王政尧. 《试论康熙不尚尊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1年, (01期).
- ^ 清圣祖实录》卷二四五:康熙五十年三月,偏沅巡抚潘宗洛陛辞,上谕之曰:“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即生一弊,古人云‘多事不如少事’,职此意也。驭下宜宽,宽则得众,为大吏者,若偏执己见,过于苛求,则下属何以克当。”
- ^ 《清圣祖实录》
- ^ 成积春. 《治吏与“和平”——论康熙“中正和平”之道对吏治的影响》. 《 史学集刊 》. 2011.
- ^ 整饬吏治,雍正帝不得不做的事情. 人民网. [2014-10月-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 ^ 《圣祖实录》卷二四二
- ^ 黄印《锡金识小录》记载说:“刘自知必死,讯时辞色侃侃,历数其恶(指李牧)。备受极刑,终不委靡乞哀,下于狱,瘐死狱中。”
- ^ 孙子和. 西藏硏究論集.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9: 198. ISBN 9789570500073.
- ^ 杨珍. 《康熙晚年的秘密建储计划》.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1.
- ^ 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一:“帝在内,日选小内监强有力者,令之习布库以为戏。鳌拜或入奏事,不之避也。拜更以帝弱且好弄,心益坦然。一日入内,帝令布库擒之,十数小儿立执鳌拜,遂伏诛。”
- ^ 《南亭笔记》:康熙帝在南斋,召鳌拜入。内侍请鳌拜坐在三条腿椅子上,而以一位内侍在其后扶著椅子。命赐茶,先把茶碗煮于热水,上茶时,鳌拜接茶,茶碗烫手,砰然坠地。靠椅子的内侍乘势一推,鳌拜仆倒在地。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健童群起,擒扑鳌拜,交部论罪。
- ^ 成积春. 《康熙晚年抑制汉官的典型事件——“赵凤诏贪污案”》. 《历史档案》. 2007年, (04期).
- ^ 潘楠,张金林,《清初迁海令对东南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兰台世界》, 2015, 19期(19):156-157
- ^ 张羽新. 清代前期西部边政史论. 黑龙江敎育出版社. 1995: 34–35 [2021-07-08]. ISBN 978-7-5316-248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 ^ 孟昭信《康熙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第198-199页
- ^ 姚念慈,《“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
- ^ 郑光路《张献忠剿四川真相》,四川民族出版社:“除张献忠外,清军、南明残军、“摇黄”土匪、吴三桂叛军等也曾乱杀人、大破坏。长达四十余年的战乱”
- ^ 暴行之二:平三藩屠杀平民. 凤凰网. [201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中文).
- ^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43页
- ^ 《台湾外纪》卷二十九记载〈伪藩郑氏归降第一表〉“招讨大将军延平王郑克塽谨奏:伏以论域中有常尊,历代绍百王为得统。观天意有攸属,兴朝宅九土以受符。诚五德之推移,为万汇所瞻仰者也。伏念先世自矢愚忠,追怀前代之恩,未沾盛朝之泽。是以臣祖成功,筚路以辟东土,臣父经,靺韦而杂文身。宁敢负固重险,自拟夜郎;抑亦保全遗黎,孤栖海角而已。迨至先人弛担,稚子承祧,常思畏天之恩,莫求缩地之术。兹盖伏遇皇帝陛下高覆厚载、仁育义怀。底定中邦,如旭日升而普照;扫扩六宇,虽浮云翳而乍消。苟修文德,以来远人;宁事胜心,而焚海内。乃者舳舻西下,自揣履蹈之获愆;念此气血东来,无非霜露之所坠。颜行何敢再逆,革心以表后诚。昔也威未见德,无怪鸟骸于虞机;今者误已知迷,敢后麟游于仁圃。伏愿视天地万物为一体,合象胥寄棘为大同。远柔而迩能,形民固无心于醉饱,贰讨而服舍,依鱼自适性于渊泓。夫且问黄耇之海波,岂特誓丹诚以皦日为已哉。”〈为举国内附、仰冀圣恩事〉“招讨大将军延平王臣郑克塽谨奏:为举国内附、仰冀圣恩事。窃惟臣生自海邦,稚懵无识;谬继创垂之绪,有乖倾向之诚。迩者,楼船西来,旌旗东指;箪壶缓迎于周旅,干羽烦舞于虞阶。自省重愆,诚为莫赎;然思皇灵之赫濯,信知天命有攸归。逆者亡、顺者昌,迺覆载待物之广大;贰而讨、服而舍,谅圣王与人之甚宽。用遵往时之成命,爰邀此日之殊恩;冀守宗祧以勿失,永作屏翰于东方。业有修表具奏外,及接提督臣施琅来书,以复居故土,不敢主张。臣思既倾心而向化,何难纳土以输诚。兹特缮具本章,并延平王印一颗、册一副及武平侯臣刘国轩印一颗、忠诚伯臣冯锡范印一颗,敬遣副使刘国昌、冯锡韩赍赴军前缴奏;谨籍土地人民,待命境上,数千里之封疆悉归土宇,百余万之户口并属版图。遵海而南,永息波涛之警;普天之下,均沾雨露之濡。实圣德之渐被无方,斯遐区之襁负恐后。独念臣全家骨肉,强半孺呱;本系南人,不谙北土。合无乞就近闽地方,拨赐田庄、庐屋,俾免流移之苦,且获养赡之资;则蒙高厚之生成,当誓丹青以衔结。至于明室宗亲,格外优待;通邦士庶,轸念绥柔;文武诸官,加恩迁擢;前附将领,一体垂仁;夙昔仇怨,尽与蠲除;籍没产业,俱行赐复:尤期广推宽大之仁,明布维新之令,使夫群情允惬,共鼓舞于春风;万汇熙恬,同泳游于化日。斯又微臣无厌之请,徼望朝廷不次之恩者也。为此,激切具本奏闻,伏候敕旨”
- ^ 清史稿/卷7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9-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 ^ 王川《西洋望远镜与阮元望月歌》,学术研究(广州,2000年04期),第82-90页
- ^ 《啸亭杂录》云: “戴学士梓,字文开,浙江仁和人。少有机悟,自制火器,能击百步外。先良王南征时,公以布衣从军,献连珠火炮法。下江山县有功,王承制授以道员扎付。仁皇帝召见,喜其能文,命直南书房,赏学士衔。公善天文算法,与南怀仁诘论,怀仁为之屈,心甚忮刻,因诬公通东洋。上大怒,遣戍黑龙江。后赦还,卒于旅邸,人共惜之。”
- ^ 《清史稿·艺术传四·戴梓传》:“后赦还家,留于铁岭,遂隶籍。”
- ^ 35.0 35.1 李斌《西式武器对清初作战方法的影响》,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第04期
- ^ 《康熙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219页
- ^ 《清史稿》卷五百六,《梅文鼎传》
-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三:“但是这些明代史学家没有一个通晓宋元的代数学。宋元的代数学完全被废弃不用了,直到耶稣会传教士及其他人引入欧洲代数学以后很久,梅毂成等人才意识到隐藏在不习见语言下的中世纪中国化数学,并重新对它进行研究。”
- ^ 刘溪. 西方科学与康熙帝圣王形象的塑造. 学术交流. 2017, (276).
- ^ 席泽宗:“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古新星新表和科学史探索》,2002
- ^ 史景迁,《康熙自画像》(Emperor of China: Self-Portrait of K'ang Hsi)
- ^ 《榕村语录续集》卷六
- ^ 陈卫省.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中的西方传教士.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2019-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 ^ 胡蓉彬. 《从《康熙大帝》看康熙的“汉”意识》.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 (第5期).
- ^ 成积春. 《从噶礼——张伯行互参案看康熙的“满汉一体”论》. 《历史教学》. 2007.
- ^ [德]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
- ^ 李晓丹,王其亨,金莹《17-18世纪西方科学技术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从《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加以考证》,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1年03期
- ^ 《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
- ^ 赵士国. 《康熙时期中俄关系述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
- ^ DuHalde, Jean Baptiste (1741), The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 Containing a geographical, historical, chronological, political and physical description of the empire of China, Chinese-Tartary, Corea, and Thibet. Including an exact and particular account of their customs, manners, ceremonies, religion, arts and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189-196, p298-302
- ^ 冯佐哲. 《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143. ISBN 9787509724033.
- ^ 《全球通史》 第十五册,美国时代生活公司,吉林文史出版社,第53页
- ^ 雍正如何对待“不作为”的官员. 新华网. [2016-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 ^ 李杰伟. 《康熙的读书之道》.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3年, (12期).
- ^ 梁骥. 《康熙对古代书家的学习及其宗王喜董的书法观》.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2015年, (02期).
- ^ 邹劲林; 杨光伟,毛盛名. ,康熙皇帝的饮食养生主张. 《健康必读旬刊》. 2012.
- ^ 宋宪章. 《康熙皇帝与八宝豆腐》. 《 食品与健康 》. 1996.
- ^ 谭健锹. 《康熙帝被御膳房害了》. 《家庭医生》. 2015年, (第9期).
- ^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 抚顺地区佟佳氏谱牒
- ^ 《王熙自定年谱》贵妃薨逝,入内至隆宗门外坐班,初七日发引。恭送于景山东门外至朝阳门外园内安厝。二十七日往畅春园启奏,奉谕撰进追封妃。上传并拟谥。
- ^ 《清圣祖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三 谕礼部、原任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噶布喇之女何舍里氏、选入宫中。未经册封、倏以疾逝。良用轸恻。今追封为平妃。应行礼仪、尔部察例议奏。
- ^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此病不可斋戒,依三公主之母、嫔出殡,有关初祭、大祭,且外客等前来,筵乐照备。钦此钦遵。
- ^ 《内务府奏为办理袁常在移葬折》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卜贵人薨,奉旨:花园内现有贵人金棺,将二金棺可否葬一处,倘不可,葬何园寝,明日可否出殡,交钦天监观定,速仪奏。......窃查贵人薨,依嫔例著喇嘛十一人转轴念经,皇上缀朝二日,此二日自皇宫以下,宗室以上,不祭、不还愿,著素服。停厝三日,每日晨贡献饭桌、夕贡献饽饽桌、茶。差膳上人、茶上人,著四十喇嘛念经三日,棺油漆金黄色,帏、棺罩顶帏俱用金黄色绸、垂沿为纯小龙蓝妆缎,顶子为旋木贴飞金,抬架、引幡、抬杠俱为金黄色,刷棺椁时,以金黄色蟒缎一匹红片、金缎一匹、闪缎一匹,刷三次,棺椁越栓红绸。在贵人处之女子、太监、娘家男、女穿孝。因贵人无派份管领,差派未轮主子班内管领一人,著一管领之半数男、女穿孝,俱禁剪发辫;和硕亲王以下,内大臣、侍卫、民公、候、伯、都统、尚书、子以上,固伦公主、和硕福金以下,固山贝子福金、县主以上,民公、候、伯、都统、尚书、子之妻室齐集。出殡备八马驮二皮包列队。依仗宝箱有花红绸伞二把、素金黄色扇屏二座、贴飞金凤凰黑旗一对、树瓜棍一对、金黄色轿一顶、金黄色车一辆、银脸盆一个、痰盂一个、香炉一个、盒子一个。依钦天监择视,本月十三日出殡,送往朝阳门外孙卫善花园暂厝。
- ^ 《奏为办理袁常在丧礼折》 今景山袁常在于本月十二日薨,入殓、移送之吉日良辰著钦天监择视,本月十三日癸丑日申时入殓为妥,十七日丁巳日不可出殡,十九日卯时移送,现朝阳门外孙卫善花园房屋倾斜,且墙院俱倒塌,不可安放,另处亦无,既然曹八里屯殡宫有三间空房,送往暂厝,按何例办理之处,伏起圣裁。奉旨遵行。为此谨奏,请旨。署理内务府总管事务郎中董殿邦、礼部尚书贝和诺、工部侍郎穆尔泰。朱批:照辛贵人例,免祭文、依仗,余依仪。
- ^ 《内务府奏为办理袁常在移葬折》 康熙五十八年九月二十日内务府等部谨奏:为请旨事。现窃依葬于曹八屯寝园之辛贵人例移办袁常在灵柩送往淑勒妃寝园安放......送抵淑勒妃园寝,亦照辛贵人例修精致席殡宫,暂安放,照例恭谨油漆,十一月二十九日未时暂安放于木板房,为请示修木板房、安放寝宫之处及淑勒妃园寝图一并奏览,俟奉上指示,交付工部,预修木板房,移送、行走、守护、安放、扫墓诸事,俱依往送辛贵人之例为之;修圈、安葬、动土之处,交钦天监衙门、喇嘛等。择视山顶合年吉后,再另行仪奏可也。为此谨奏,请旨。署理内务府总管事务郎中董殿邦、礼部尚书贝和诺、工部侍郎穆尔泰。朱批:依奏。
- ^ 《昌瑞山万年统志》
- ^ 《星源集庆》允禐 ,幼龄 。无嗣。康熙五十七年戊戍二月初一日午时生。母贵人陈氏陈秀之女。本时卒。
- ^ 《星源吉庆》万黼,幼龄,无嗣,康熙十四年乙卯十月初八巳时生,母贵人那拉氏,骁骑校昭格之女,康熙十八年己未正月廿九日戌时卒,年五岁。允禶,幼龄,无嗣,康熙十八年己未二月卅日巳时生,母贵人那拉氏,骁骑校昭格之女,康熙十九年庚申四月初二亥时卒。
- ^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五十五年十月初五日,辛贵人薨时,奉旨:贵人以金黄色车一辆、金黄色轿一顶,仪仗低于嫔。钦此钦遵。贵人薨,喇嘛、太监、和尚、道士得病感转轴念经,棺漆红油,以蟒缎一匹、闪缎一匹、绸一匹为之,刷三次。越栓为红绸,架红蟒缎帷。纯小龙蓝蟒缎垂帐,停放五龙亭三日,前设银制五供桌,每日贡献饭桌、茶、差派饭上人、茶上人,著在贵人前女子四人、太监十二人穿孝。差派未轮主子班内管领一人,著一管领之半数男丁、妇女穿孝,俱禁剪发辫。棺罩顶、帏为红绸,垂沿为纯小龙蓝妆缎,顶子以旋木贴飞金,抬架、幡、抬杠为红色,六十四人抬,穿孝舆服。备六马驮二皮包列队,依仗为镀金顶金黄色轿一顶、金黄色车一辆、宝箱有花红绸伞二把、素金黄色扇屏二座、贴飞金凤凰黑旗一对、银脸盆一个、痰盂一个、香炉一个、盒一个。依钦天监选堪,本月初七日出殡,送往朝阳门外花园暂厝。初祭扫墓,祭文以汉文写。
- ^ 《清东陵拾遗》新贵人,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初五日薨,奉旨以金黄色车一辆、金黄色轿一顶,仪仗低于嫔。 【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新贵人已满百日奉移慧妃陵的日期,定于康熙五十六年二月十七日壬寅辰时为吉。至于墓穴动土及安丧之事,有人说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因年克山,不宜动土安丧。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与山向不合,也不宜动土安丧。既如此,新贵人只得暂安板殿。奉旨著建享殿于二门外东侧。后来到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才奉安地宫。 】
- ^ 《奏请制备已逝贵人丧仪折》查前薨逝之马贵人因不遑制摆丧仪,故上命取用荣妃之仪仗,其后补造之。至该贵人用何妃之仪仗,照皇上指示取而用之,事手补造可也。为此谨奏。请旨。朱批:著用惠妃仪仗。
- ^ 《清东陵拾遗》马贵人薨逝后的奉移礼,一直被后来妃嫔奉移礼所遵循。马贵人奉移礼致奠曾用纸锞一万、楮币一万、馔筵九、羊三、酒三瓶,其中纸锞一万减三千为七千,楮币一万减三千为七千,馔筵九减二为七,羊三酒三瓶照常,列仪仗所属管领下男女咸集,礼部工部大臣等内务府总管视察。奉移时诸侍女送,派所属管领 下官员执事人并妻十五对,礼部大臣各一员内务府总管一员送,每旗派章京各三员,每翼各一员,副都统和兵丁八十人,仍令该兵丁看守。令太监等为诸女驾车,派包衣章京三员、护军三十名,太监等乘骑之马匹,自上驷院领取。
- ^ 《宫内等处女子嬷嬷妈妈里食肉底账》乾隆元年正月初一起至四月二十九日止,官女子,一百五十四人;家下女子,六十七人;使女,一百三十一人;嬷嬷,二十九人;妈妈里,三十六人;姥姥,二人;看灯火妈妈,二十八人;兆祥所妈妈,三十人,共四百七十七人。一月二十九日共猪肉一万四百六十五斤六两。合银:四百九十一两八钱七分二厘六毫二丝五忽。康熙朝,宁寿宫:皇贵妃下官女子三人,学生二人,家下女子一人; 贵妃下官女子七人; 宪妃下官女子四人; 成妃下官女子六人; 密妃下官女子六人,使女二人;勤妃下官女子一人,家下女子三人;通嫔下官女子三人,家下女子一人;倩嫔下官女子三人; 秀嫔下官女子三人;玉嫔下官女子三人;绮嫔下官女子三人; 尹贵人下官女子三人,妈妈里一人,蒙古女子一人; 洛贵人下官女子三人;文贵人下官女子二人;常贵人下官女子一人; 兰贵人下官女子二人;智答应下官女子一人;令答应下官女子一人,家下女子一人。
- ^ 《赏赐档》......乾隆十五年五月初五日,宁寿宫常贵人 七十岁生辰(另有物品)......
- ^ 《为皇太后皇子公主等预备猪鹅鸡等数目清单》妃六人,猪肉各十二,各八斤,鹅各一只,鸡各二只;嫔四人,猪肉各八,各六斤、鹅各半只、鸡各一只半;贵人四人,猪肉各六,各五斤八两、鹅半只、鸡各一只;常在六人,猪肉各五,各四斤、鸡各一只。四公主猪肉五,四斤;嬷嬷二人,猪肉各一斤八两;六公主猪肉五,四斤;嬷嬷二人,猪肉各一斤八两;老宫女二人,猪肉各一斤四两。
- ^ 《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 谕顾太监:朕走鄂尔多斯地方,蒙古富金们来的甚多。尔将妃嫔们的绵衣,每位一套,棉纱衣,每位一套,报上,带来。又徐常在、二位答应,衬衣、夹袄、夹中衣、纺丝布衫、纺丝中衣、锻靴袜都不足用。传于延禧宫妃,著量做,完时报上,带来。
- ^ 《内务府奏为办理袁常在移葬折》 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十四日,徐常在薨,棺漆红油,统一花纹刷一次。越栓为红绸,制无花青缎帷,明旌引,四十八人抬之。拣骨殖后,闪缎夹被一床、褥一条、绫子双层布单一条、栓瓶口时,为红片金缎双层布单。
- ^ 《两江总督查弼纳奏报李煦案内郭臧书等人员口供折》......供称:小的父郭茂曾为李煦家里人。康熙五十六年,李煦将小的们抬出为民。五十七年,小的父郭茂病故。后因家计贫寒,于六十年小的随同岳母前来京城。六十一年,小的岳母故去,小的即守岳母之坟,仍住于京城。小的并无隐藏李煦家物。小的亦无家产。诚然有之,在苏州审讯时,小的母亲何不供出?等语。据此,即行委员搜查郭臧书住家,共有房屋三十三间,其中郭臧书住有三间,其余房屋皆由他人租住。查此房屋,于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圣祖仁皇帝钦赐内常在之母居住,常在之母与姑爷郭臧书住在一起。常在之母故去后郭臧书仍住于此屋。此房屋原为公房,拟仍充公。李煦子李定(鼎),以及其家人,均在苏州,故将郭臧书交与刑部,拟押解至查弼纳处,于塞楞额、李周望审理案件内进行质讯。 ......朱批:为李煦一案,尔始终未尽心,且多负于朕。即便派来京城折价之人,均已替换,而重要人员,亦不知派往何处。尔随便办理而已。因为都已经及时巧饰,朕亦无可奈何了。
- ^ 《康熙朝满文奏折》皇太子猪肉二十四斤八两;奶公并哈哈珠子等猪肉八斤;妃猪肉十二斤、鹅一只、鸡二只;贵人猪肉六斤八两、鹅半只、鸡一只;嬷嬷猪肉二斤;稍大些的女孩一人,猪肉一斤八两;女孩十六人,猪肉各一斤
- ^ 《宫中杂件》智答应银五十两,官女子二人。所内答应十一人,每人银五十两,官女子十二人。学生十六人,每人银三十六两,官女子十六人。 ......所内答应四人,每人银五十两,官女子五人。学生十一人,每人银三十六两,官女子十一人。
来源
- 书籍
- 阎崇年 著:《康熙大帝》.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061529.
- 冯尔康、王思治 著:《康熙事典》. 紫禁城出版社. ISBN 9787513400190.
研究书目
- Jonathan D. Spence(史景迁)著,吴根友 译:《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外部链接
- 康熙帝玄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读书)
- 韩琦:〈科学、知识与权力——日影观测与康熙在历法改革中的作用〉。
- 人物/皇帝/康熙皇帝(故宫博物院)
- 被隐没的明亡真相,被抬高“圣君”的康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凤凰网)
康熙帝 出生于:1654年5月4日逝世于:1722年12月20日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 清世祖福临 (父) 年号:顺治 |
中国皇帝 清朝皇帝 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 |
继任: 清世宗胤禛 (子) 年号:雍正 |